2008年——北京——奥运之年。在北京奥运盛典即将到来之际,我们也迎来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建校三十周年华诞。时光流逝,转眼中科院研究生院已步入了“而立之年”!风风雨雨的三十年,有多少人经历了创业的艰辛与成长的磨砺,走过了自己火红的青春与人
生的中年,有多少永恒的记忆和难忘的瞬间留在了心田...... 往事如烟?往事并非如烟。人的一生,大概只有青春时代会有太多的激情与向往,也由于时间的不可重复,人们才会对
已往不断地追忆、不断地怀想。
漫步于今日的校园,春风拂面,莺飞草长,花红柳绿,一派生机;现代化的教学大楼,便捷而又先进的办公设施,满足了在这里工作、学习与生活的人们的精神与物质的需求。与大自然相映生辉的是一张张充满青春的脸庞,一个个健康活泼的身影。这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总是令人无限感慨:年轻真好!活着真好!健康地活着真幸福!
面对校园里的一片茵茵绿草,脑海里闪现出过往的岁月,眼前不禁浮现起原副院长孙勤老师那健壮高大的身影,那爽朗的笑声,那果断干练的办事作风,那粗中有细的点点柔情......
1978年研究生院建校当年,孙老师便从北京大学毕业分配到研究生院工作。之后,她曾先后担任研究生院团委书记、学生处副处长、处长、党委副书记和副院长等职务,在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岗位上工作了近三十年,其间有十几年直接负责学生管理工作。虽然,她的职位不断升迁,岗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她与我们之间的关系没有改变、相互间的称呼也没有变。她从不让我们称她的官衔,就让我们直呼其名或者叫老师,说这样更亲近、更随意。所以,多年来,我对她的称呼也从未改变,一直叫她孙老师。
在孙老师负责学生管理工作期间,也正是研究生院处在发展建设的初期,各个方面的条件都不能与今天同日而语。作为我的直接领导,孙老师带领我们这个团队,经历了学生管理工作在初创阶段所遇到的艰难与困苦,对在校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可以说是倾注了全部心血,为同学们创造了一个能够安心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在与孙老师合作共事期间,我深切地感受到她对学生的那份情和爱。
学生工作事无巨细、琐碎繁杂且责任重大。尤其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突如其来的事件常常冲击着校园、左右着对未来充满无限美好的年轻学子。那时的学生工作,忙碌而又紧张,加班加点已同平常的上班一样,作为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孙老师做到了呕心沥血、任劳任怨。
在担任学生处处长期间,每年新生入学后,她都要带领我们一个楼层一个楼层地走访学生宿舍,不仅初步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状况,也了解到了当届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所关注的热点,进而全面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工作规律,使我们在组织开展学生的各项活动时,能够做到脚踏实地、有的放矢。她常跟我们说:“走访学生宿舍,虽然麻烦辛苦一些,但却能让我们对学生有个初步的了解,工作时心中有数;学生工作不是纸上谈兵、做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要拿出真东西来。”孙老师的这番话,对于我们今天的学生管理工作依然起着重要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八、九十年代,学校的物质条件相对差一些,活动经费也非常少,能够为学生提供课外活动场所的仅有一个设施陈旧的礼堂、一个体育馆和一个室外操场。在这种条件简陋的情况下,孙老师带着我们想尽办法克服各种困难,每年都要保证为同学们组织几场具有一定水准和较大规模的活动,如冬季长跑赛、“辞旧迎新晚会”、“听新年钟声舞会”;师生间的拔河赛、排球赛;电影回顾展、“五月的鲜花”艺术节等综合活动,以及不定期地邀请一些名家、艺术家们来校为同学们演出、做系列讲座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当时在校学习的学生提供了有益的精神食粮,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生活。
记得在筹备1991年的新年晚会时,我建议增加一个师生合作的节目,让孙老师和学生会主席联袂表演,并为他们编排了朗诵电影《哈姆雷特》中母后与王子的一段对白,为了增强舞台效果,我要求孙老师用方言表演母后,学生用普通话表演王子。在排练中,孙老师诙谐幽默、学什么像什么的语言天赋令我们笑声不断,学生干部更是笑得不能自已。演出的那天,在台上还没等我把节目报完,同学们的掌声就响起来了,而此时扮演王子的学生却跟我说不能上场了,因为他一看见孙老师就要笑场,实在是无法控制自己。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我跟孙老师说:大家的掌声已决定了节目不能停,我们做个临时调整,您一个人上去演。于是,孙老师和我一起走上舞台,将临时调整的节目做了一个说明,并用方言为同学们讲述了一段自己在兵团生活时的经历,让全场的同学捧腹大笑、掌声不绝于耳。这一台节目,从晚上7点演到了近午夜12点,其中的许多精彩片断,至今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
在对学生日常工作的管理方面,孙勤老师更是身体力行、亲历亲为,经常在物质上对较为贫困的学生予以帮助,而且永远是不知疲倦地工作在第一线。
九十年代初,学校曾相继发生了几起学生因心理疾病而导致的自杀、退学等事件。在处理这些善后的特殊工作中,孙老师原则有度且思路清晰,工作深入又耐心细致,稳妥果断而温暖有情;印象很深的是在处理一位同学自杀事件的整个过程中,孙老师所表现出的特有品质。这个同学是92年9月1日入学的,12月9日晚死在所住寝室。事发当晚,学校即与八宝山派出所和石景山公安分局取得联系,经法医鉴定:系自缢身亡。由于该生死于校内,遗体需要送往医院保存至亲属来后才能火化。让我们没想到的是,在送遗体时遭到多家医院的拒收。为了能将死亡同学的遗体有一个暂时安放的地方,孙老师带着司机师傅和几个学生,在北京的大街上跑了大半夜,来到最后一家医院,恳求在太平间值班的老师傅,最终以情打动了他,才将死者的遗体收留存放。而这名同学的亲属来校后,又出现了情绪激动、哭闹等许多失常现象,孙老师以一个母亲和女性的包容、博大的情怀、宽广的胸襟,克服了许多常人都难以想象的困难去宽慰、帮助他们,妥善安排好已离去学生的后事,并得到了亲属们的认可。她这种将学生视为自己的亲人、不是亲人而胜过至亲骨肉的师生之情,赢得了同学们的尊敬和爱戴,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事过数年,经历的那些点点滴滴依然挥之不去,当年曾在一个部门共事的老师们,如今有的已退休,有的已调离,而正值壮年的孙老师,却在2007年伴随着春天的脚步远行了,带着对生的眷恋、对爱的无限,对亲人的不舍、对未来的憧憬,在亲朋好友的祈祷与祝福中独自踏上了通往天堂之路。
因为死神横在路上,活着才显得弥足珍贵;因为苍穹繁星熠熠,人类的历史长河才能如此辉煌。对于人类历史而言,每个生命都是匆匆的过客。有的人活着只是向大自然证明:这个世界我曾经来过,如此而已。但对于像孙老师这样将自己的毕生都奉献给所热爱的事业的人来讲却不尽然,她真诚质朴的形象和全身心的付出,将会成为研究生院历史记忆中的一部分。当某一天,你在一个凡尘落尽的夜晚,敞开心灵的大门,眺望远方灯火的时候,一定能看到她及和她一样的前辈们的背影。
远逝的生命,折射出往昔的生活更为真实,一个生命的逝去,为什么让人如此叹息?只因在她的生命里,有太多的美好让我们回忆。风,轻轻地吹,明天仍要继续。把爱放在心里,生命需要我们——且行且珍惜。三十年的岁月,弹指一挥间。伴随着祖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科学的春天三十年的前进步伐,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又将踏上新的征程。在追忆里,我们展望未来;在展望中,我们不断前行。重温昔日情怀,追忆似水流年;不知天堂里有没有天使飞来飞往?如果有,请带去我的崇敬与鲜花,带去我的祝福与思念——为那逝去的背影,为那永恒的怀念。让我们铭记和缅怀:为研究生院的建设与发展奉献出自己毕生心血的孙勤老师及无数前辈们曾那样灿烂的年华和生命!
(杨晓梅,曾任研究生院学生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