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海洋所博士生活的点点滴滴——谨以此文献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建院三十周年

  • 李海艳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1941
作者:李海艳

转眼,毕业已经快一年了。想想一年的青春就这么悄悄的流逝,无法掩饰心底深深的惆怅和叹惋。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我的博士生活——那段无比灿烂的年华和青岛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那是一段有人同行的日子。

记得那时,走得最多的便是第一海水浴场的沙滩了。每天吃完饭出了西门就到汇泉湾,湾边细细的沙滩就是海水浴场了。曾经的夕阳把影子拖得很长,饭后黄昏沙滩漫步,海风拂面,涛声阵阵,浪花点点。三五好友,近观小渔山落日,远处烟波浩淼,偶尔晚归的游船,在逐渐模糊的海天交界处越发的轮廓鲜明。

是的,每一个空闲的黄昏,记忆深处的东西就越发的鲜活。仿佛毕业典礼的欢声笑语就在昨天;庭院深深小酒吧最后一次聚会的调侃依然清晰;篮球场上踢足球的神勇历历在目;卧谈会中的困惑至今仍没有答案......潮涨潮落,如今我们已是天南海北各在东西了。碰到研究生院校园中三三两两的学生,忽然感觉好亲切,在他们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恍如昨天的自己。

记得我们五十米的大大的客厅吗?装修宿舍的日子,我们临时的家。打开门,靠南墙的一排桌子上,依次排着我们的锅碗瓢盆。每天从办公室出来,我们就直奔菜市场,回来自是叮叮当当一阵子,嘻嘻哈哈一阵子。我们的口号是“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博士学位证和厨师证一起拿”。现在的学弟学妹们都住海景房标准间了,为了安全起见不再允许做饭。

记得我们自己的马拉松吗?从八大关到五四广场,家乐福是我们休息的场所,顺便带回自己的日常所需。我们一路就闹着跑了过去,一步一步,虽然木质栈道上留不下我们的足迹,但那足音与潮声,是我们青春旋律中的鼓点。

现在想起我的博士生活,依然会为之窃笑。那里赋予了我太多的东西,我在那里得到了锻炼和培养,在那里遇见了慈父一样的导师,在那里结识了肝胆相照的挚友......

我的老师们,我的朋友们,同学们。

我现在闭上眼睛,也仍然可以清晰描绘出他们的轮廓。导师爽朗的笑声,现在想起来都开心。在他面前似乎永远都没有什么为难的事情,淡定自如,乐观向上;那位不苟言笑的副所长,教育我如何高效率的办事情,虽然现在我还是怕他,但无疑他的话是对的;魏老师数语点播借书之谊;宋老师的儒者风范;尹老师的平易近人;办公室中开心果师姐;老大派头的学长;如同名字一样热情四溢的小太阳;宁静致远的彪哥;敦厚朴实的小何;幽默的东北大忽悠;安静的静妹妹;开朗活泼的美女;我的那些鱼,那些花......太多太多的人,太多太多的细节,如同显微镜下叶子清晰的脉络,在我脑海中缠绕,我却无法一一用我晦涩的笔墨描绘。

那些可爱可敬的人们啊,那些仰首是天俯首是海的日子啊,我那幸福得近乎梦幻的青春啊当时年轻的我懵懂无知,如今在经历是是非非中逐渐成熟的我才深深体会到他们的包容与宽容,那段日子有多么珍贵,那时的我,有多么幸福。

我何其有幸,能遇到你们;我何其有幸,能够拥有这段回忆

。然而等我发现,我已经离开那里,走了那么久,那么远,然而回过头,他们和海洋所一起,在原地默默守望。

时光如水。

也许现在说感谢已经太迟,也许简单的两个字已承载不了我的感激,但我仍然要说那迟到的两个字:谢谢。纯白的墙灰在角落里暗褪,年华伴着斑斓的蝴蝶翩翩飞,我问,办公室外的小梧桐是否茁壮,昔日沙滩是否喧嚷依旧。洁白的玉兰年年盛开,我问,他们是否看到我迟来的感谢,夹在心扉。

感谢研究生院,她曾经让那么多高尚的人走进我的生活,丰富我的人生。

(李海艳,研究生院2003级校友,培养单位海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