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中科院研究生院迎来了建校三十周年的庆典。30年间,从这里走出了近7万名毕业生。相对于一年一度的学生“流水兵”来说,中科院的老师更像是固守阵地的营盘,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了几十年,他们或参与过学校的筹建,或教龄与研究生院生辰同岁,或从学生变成了院领导,对中科院研究生院这方水土都有着浓厚的感情。他们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紧跟科技潮流的知识,更多的是那种高调奉献,低调做人的人格魅力!
李佩教授:我要在这里等学生 要注重英语学习
在庆祝大会结束时,我见到了被外界誉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的李佩教授。她精神矍铄,步履轻松,气质优雅,很难想象她已年届九十。
我们来到了礼堂右边的休息室,之前,外语系的彭工老师曾说大会结束后离退休老干部那边等李教授聚餐,李佩教授却说:“我要在这停一下,等着同校友们合影后我再走,好多年都不见他们了”。
我请先生谈谈对外语教育的看法,一谈到教学,李佩先生就变得很健谈。她说:“虽然现在教学工作做得到位,软硬件条件有了很大提高,但开设的英语课程还远远不够。像你们学长白春礼(注:白春礼院长为78级研究生),当年那可是拉到讲坛上就可以做报告的,现在的孩子有几个能做到。所以说,英语的功底一定要打牢”。谈到未来,李佩先生很有信心地说:“现在是一个新的发展契机,相信我院领导一定会抓好这个契机,能把研究生教育办得更好,办得更有特色,研究生院会成为一座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学府”。
【记者感言】第一眼看到李佩先生就觉得她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气质,是一种东方和西方,现代与古典完美融合的美。她身上没有某些大家的那种刻板和严肃,跟她的谈话轻松又愉快,就像是跟自己的奶奶在交谈,让人觉得很亲切。李佩先生是我院外语系的创办人,已故“两弹元勋”郭永怀的夫人,被誉为“中科院的玫瑰”,“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
马石庄副院长:从学生到老师 在这所伟大的学校里很快乐
作为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副院长,马石庄也是一刻也没有消停。校庆的前一天晚上他和邓勇书记忙到11点才回到了办公室,在办公室里又忙到了凌晨3点,简单的休息之后,5点便又开始工作了。马石庄院长自1985年从研究生院毕业后已,在这里工作了27年,常常将办公室当成家,对研究生院有着深厚的感情。
谈到校庆这天的感受,他告诉我们:“要感恩,感恩每一个人,那些哺育过、抚养过、宽容过你的人”。大道理和小道理都是连在一块的,很多人都会谈到爱国,“其实爱国很具体,就是感恩‘养育’过你的人,你的父母,你的导师等等。你感恩的人又感恩着其他人,这样你就感恩着所有人。从这个角度说来,爱国就是爱身边的人。”“感恩是可以并且应该是遗传的,这句话你一定要记下来”他特意嘱咐我们。
从85届的毕业生到现在的副院长,马石庄院长更像个“孩子王”,没有丝毫的领导架子,而他自己更乐于这种角色。他说他希望学生超过他,他要“对得起年轻人”。说到现在青年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迷茫,马石庄院长说:“迷茫谁都会遇到 ,我也曾经迷茫过。有的人把迷茫表现为颓废,有的人表现为逃避,有的人表现为快乐,有的人表现为钻研。这要讲究效率”。他说的效率,指的是“把想做的事融于伟大的事,在伟大的事中找到自己能做的事”。
“在这所伟大的学校里很快乐,我的过去、现在、未来都将奉献给中科院”。最后,他满怀深情地说。
【记者感言】如果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科院人心里也有一千个马石庄。是领导?诗人?孩子王?亦师亦友?我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他豪爽、耿直、严厉、认真、感性、热情...... 我尽量不用很官方的语言描述他,因为他自己从来都不是个很官派的人,没有丝毫的领导架子。在研究生院27年,他的心态一直都很积极,很年轻,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
林秋雁老师:育人三十年 我把青春献给你
林老师是研究生院许多的教龄在三十年的老师之一,从当年的风华正茂到现在年届花甲,可以说,三十年,她把毕生的美好时光都奉献给了研究生院。
校庆的这些天,林老师一直忙着张罗。9号那天晚饭时间,我帮林老师整理送校友的礼物,她忙着给每个地学院的来访校友准备纪念服,正一丝不苟地拿着花名册查老校友现在的身高体重尺码。一说起老校友,林老师就一脸幸福,每一届,特别的是95届前的毕业生几乎每一个人她都还耳熟能详,提起来仿佛在说自己的孩子,这个跟那个结婚了,这个变胖了,那个转到南京工作了...... 多数人的近况她都能信手拈来。
【记者感言】林老师是研究生院地球学院的副教授,是个颇为低调的人,之前曾找到林老师说到采访的事,老师婉拒了。林秋雁老师自1978年在研究生院工作至今,曾获地奥教育奖、优秀教育管理奖、宝钢教育奖等多项奖励,然而,她却说,“咱就一办事员,没啥大贡献” 。
中科院研究生院建校三十年以来,这里既有享誉全球的科学家,也有默默耕耘的工作人员,既有呕心沥血、奉献一生的老一辈,也有刚踏上讲台的年轻一代...... 5月10日,既是中科院研究生院建校三十周年的日子,也是老师们的节日,向每一位老师致敬:您辛苦了!
(张晓娟,研究生院地球学院2007级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