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情发生了,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 张晓娟 吴戈宇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1691
作者:张晓娟 吴戈宇

也许,对此刻的灾区人民来说,一顶挡风的帐篷、一床御寒的被褥、一碗热乎乎的面条、一句真诚的问候,就是希望,就是明天。

2008年5月12日14:28分,人类将永远铭记这一时刻: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把中国推到了一场无法后退的战争中。地震,一瞬间摧垮了成千上万人的幸福家园,夺走了成千上万同胞的生命。截止13日下午,汶川地震死亡人数已超过12000人,受伤26206人,9404人被掩埋,这是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中国遭受的伤亡最重的地震灾害,是中华民族遭遇的又一次严峻的考验!

悲剧发生了,我们应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

胡总书记前不久在北京大学的讲话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在这场灾难中,我们要把这种服务灾区报效祖国的满腔热情转化为立足岗位、刻苦学习、加强科学训练的实际行动。

是的,面对灾难,我们不能怨天尤人,更不能掩面哭泣!那些埋在瓦砾下的幸存同胞还期待着我们的救援,那些还在废墟中的惊恐身影还等待着我们的水和食物,那些一瞬间无家可归的人还等着我们的慰藉。这个时候,更需要我们挺身而出,团结一致,共同抗灾!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表示我们的关心和支持,不能够以讹传讹制造不必要的紧张气氛,要让世人让大自然看到我们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这场罕见的灾害牵动着全中国的心,也牵动着中国科学院领导和师生的心。自地震发生以来,中国科学院上上下下无不为之忙碌。灾情发生后,中国科学院党组和院领导高度重视,路甬祥院长迅速做出指示,连夜对我院的抗震救灾工作进行部署。为加强对全院抗震救灾工作的领导,中国科学院成立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中国科学院已向全院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有关单位迅速组织力量,发挥资源环境和高技术领域关于地震、遥感、紧急救援、通讯、交通、物流等方面的技术储备,开展相关科研工作,在灾情监测、次生灾害防治等方面发挥科技重要作用,积极参与抗震救灾。

在科苑星空bbs上,手机上,聊天工具上,网上......同学们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表达着自己的担忧,“我从来都没有这么害怕和难过过”、“祝福四川”、“中国好运”......多位同学在自己的qq上如此签名。这场悲剧把同学们的心都揪了起来,除了祈祷和祝福,更多的同学把目光转移到了实际行动中。

捐款捐物是必不可少的,物质的多少不能衡量爱心的多少,关键是我们该在此刻伸出温暖的双手。物质帮助至少可以让灾区的同胞知道此刻并不孤单,能在黑暗的夜空为他们点亮心灵的温暖。

希望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全体师生行动起来!拿出你们的热情,献出你们的爱心!我们倡议研究生院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同时,也倡议相关专业的老师和研究生面向市民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也希望成都地区的师生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协助救援大军开展实地援救。

身在北京,前往灾区救援也不太现实,但这并不是说明我们的满腔热情无处安放。胡锦涛总书记“5.3”重要讲话中提到:当前,要着力把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转化为立足岗位、刻苦学习、发奋科研、支持奥运的实际行动。

在今年这个特殊的年份里,在这个迎来中国人扬眉吐气举办奥运盛事的2008年,我们经历了太多不平凡。太多考验我们全体国民意志和智慧的突发事件,无论是年初的南方雪灾,3月的拉萨藏独事件,还是4月火炬海外传递受阻,以及最近的山东胶济铁路火车相撞特大事故,国人的心在08年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平静。在政府和人民以坚定的信心、众志成城的努力和富于远见的智慧处理好以上这些危急事件后,我们相信,在面对这又一历史罕见地震灾害的今天,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心系一处,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以坚定的信心、不挠的勇气、团结的力量,不怕牺牲,甘于奉献,我们就一定能取得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我们的人民,一定会在这次救灾工作取得最后成功之后,露出灾后重生的微笑。同时,我们也以最心疼的哀悼向在这次地震灾害中无辜失去生命的同胞们表示我们的悲痛,也深深地为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祈福。

(张晓娟 吴戈宇,研究生记者团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