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助青年教师“抽穗拔节”

  •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1727

高校青年教师是国家自主创新的生力军,上海市高校通过为其专设海外研修计划、扩大科研资助力度、建立“1+1”导师培养制等举措,助这些科教研新芽抽穗拔节,结出硕果。

加大投入,拓宽对青年教师的资助范围,加强资助力度。上海交大启动“晨星资助计划”,每年资助300名左右青年教师,平均每人每年资助4万元,为他们生活减负、工作加油。交大还要求,各院系在给青年教师布置教学任务时要调配得当,以保证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复旦、华东师大等帮助青年教师树立国际视野,让他们在更高层次、多元化的学术环境中成长。复旦推出“带薪长期公派出国项目”,面向35岁左右的青年教师,让他们有机会赴世界一流大学从事访问研究或攻读学位。去年,有99名教师带薪出国深造,学校计划在“十一五”期间让60%以上青年教师均有9个月以上出国深造经历。

在加大“普惠性”资助基础上,对青年科研人才中的“潜力股”,重点培育,有力托举。同济大学每年摆“擂台”,经院系和学校层层选拔,挑选出30多位优秀青年教师,每人可获得4万元至5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年轻人感受到学校的认可和重视,科研干劲更足。青年教师童小华获得启动经费后,开创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特色研究,还主持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校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争取入选上海各类人才计划,并给予科研经费配套支持。东华大学青年教师张耀鹏有新的研究思路,但由于资历浅、职称低等难以申请到外界的科研资助。去年,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基金,资助对象为30岁以下的科研人才。在学校支持下,张耀鹏申报的科研项目获得6万元资助。他表示:“这笔经费好比雪中送炭。”(摘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