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创新的要旨

  • 蒲慕明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1791
作者:蒲慕明

大家都在说创新,整个科技界都在说创新。科研工作怎样才能有创新性?创造力是从何而来的?创造力能否学习?这些都是难题,我不能声称说我有答案,但在三十五年的科研生涯中,我不断努力去做创新的工作。下面就谈谈我自己的经验和感想。

广铺触角

首先,要学习把触角铺得很广。许多创新工作是把表面上不相关的现象联系在一起,别人没有想到这样的联系,你想到了,这就是令人惊讶、引人瞩目的创新。很多创新工作的源泉是“联系”。所以要有广泛接触,触角铺得广是做出创新工作的一个有益的条件。

以听学术报告为例,如果认为与自己的工作无关,就没有兴趣去听,那就错了。事实上我们需要常常听那些自己的工作好像无关的报告。听完这些报告可能会突然有些想法、有些灵感,可以把别的领域的东西引用到自己的领域来,做出创新工作。因此,去听与自己无关的报告可能比听与自己工作直接相关的报告更重要。参加会议也是这样,有时参加与自己工作无关的会议会更有收获。

大概15年前,我在巴黎参加了一个与我没有直接关系的会,我以前不认识的香港科技大学叶玉如教授也参加了会议,我们谈到她做的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的工作。谈的过程中我们想到既然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生长与神经元存活有这么大影响,也许对神经突触功能也有影响,所以决定合作试试研究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突触功能的影响。我们回去后就马上动手做,完成后,在 1993年出了一篇文章,开创了突触可塑性研究里的一个小领域。所以把触角放远对做出创新性工作是非常有益的。

学习与自己研究工作相关的历史,对于做出创新性工作也是非常有益的。创新性工作都是有连续性的,都是建立在前人工作之上的。

我上课时常常要求同学们,读文献不要只看文献描述的工作(What was done?)。还有四个“W”你也应该知道:是谁做的(Who?) 、什么时候做的(When?)、在哪里做的 (Where?)、为什么会做这工作(Why?)。知道创新工作的来龙去脉,将帮助你在这个特定时间、特定情况下做出与以前那些工作一样具有创新性的工作。

所有的科学论文从表面上看都是非常合乎逻辑的。陈述的通用顺序(“科学八股文”)都是像这样的:前人发现这个、发现那个,因而我们提出这个,做这个工作,得到这样结果。其实很多工作不是这样来的,而且常常是倒置的。人们偶然碰到一个现象,然后想到底怎么会是这样的?最后决定可以这么解释,可以和前人发现的这个、那个现象有关。科学八股文现在已成为科研写作的标准模式,没有真实反映科研工作的整个过程,需要花很多力气才能找出来龙去脉。一些20世纪初期的科学论文不是这样的。作者会诚实地告诉你他为什么做这个工作,原先可能希望得到其他结果,但是没有发现他想要的结果,可是在偶然之中得到了现在的发现,整个来龙去脉都跟你讲清楚了。但为了简化或修饰,现在的论文都把真实的来龙去脉修改了。

想了解重要的创新工作的来龙去脉,就要读科学史、科学家传记,要读科学家写的东西。20世纪生物界最重要的就是分子生物学革命,这是怎样发生的?是谁做的?他们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工作?所以我一直建议每位同学、老师都要读“The Eighth Day of Creation”,这本书是Horace Judson花了十多年功夫,访问了上百个科学家,根据访问录音带整理出来的历史。从上世纪4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这20年期间,所有重要的分子生物学工作的历史都被记录下来,告诉我们分子生物学革命是怎样产生的。我常常说,了解这些历史远远比上一门分子生物学课重要,比读 100篇最新的分子生物学论文重要。我在阅览室放了三本“The Eighth Day of Creation”,希望同学们有空去读读,每天只读几页也可以,读多少是多少,会很有收益的。在我们的阅览室,还有许多其他别的不同领域的类似的书,我希望同学们都能抽出间隙时间离开实验室,暂时抛开繁重的实验工作,花点时间到阅览室去读那些书。

挑选性阅读

谈到读书,我想讲与创新性直接有关的——挑选性的阅读。

自己所在领域的文章不要出一篇读一篇,或者一下从电脑里下载一百篇,把自己领域内所有文献全部下载,整天坐在那里读。对初学者来说,这种大量的阅读对你的健康是有害的,对你的创造性思维也是有害的。

为什么?这些文献把你的脑筋框住了。脑子里一大堆信息,却不知道怎么分析这些信息,不知道它们的重要性,哪些信息可靠?哪些不可靠?如果全盘接受,就把整个思路搞乱了,会失去判断力。即使已经进入这个领域已经有段时间了,也不需要读遍该领域发表的每一篇文章。

那需要读什么?自己所在的研究领域的重要综述都要读。很多重要综述文章是由所在领域的领袖人物写的,他们知道领域的研究现状、什么是重要的研究工作、什么问题已有定论、什么问题是现在尚未解决的等,这些综述会讲清楚。从综述中还可以发现一些重要的原始文献(包括以前的和现在最新的文献)需要去钻研。

认真读完这些,就可以做研究工作了。只要是自己所在领域公认的尚未定论的问题,你就去做。现有的文献中有太多不完整、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工作,实在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钻研那些文献中的每个细节。没有定论的问题,你就去做,去发现新的现象,去提出新的假说,设计实验去验证。

等你的工作有结果时,去读那些与自己研究工作有关的文献。有了经验,阅读也就有了针对性。要去找那些与自己的工作有关的文献,看人家是怎么做出来的?为什么自己的工作与人家不一样?不要担心现在要做的工作可能与已完成的工作有交叠的部分或者是重复,任何一个实验都存在着许多变数,与以前别人做的实验完全重叠的机率是非常小的。在已得到了实验结果后,这时就可以通读与自己工作相关的文献。因为现在你能有目的、而且有经验去与别人比较自己的工作结果。如果自己的结果与别人不同,那就可以去发现为什么不同。这就是有挑选性的阅读,特别是刚开始入门的研究人员,我认为这样的阅读方法更适当。

上面我说,只要是自己所在领域公认没有定论的问题,就可以去做,就可能有创新性的贡献。但是, 已有定论的问题有时也可以去做。这就牵涉到阅读的另一面。我建议大家有挑选性地去探索已有定论的、大家公认的概念(或假说)的历史,阅读一些得到这些概念的经典文献。你很可能会发现许多公认概念的实验基础不都是牢不可破的,有些实验所依赖的技术现在看来是有问题的。我认为这种情况就是你做出重要贡献的一个好机会。你可以设计一个新的实验,用以前没有的新技术重新验证大家已接受的概念,你可能会做出重要的贡献。可能会发生两种情况。第一,新实验对那些已有概念提供了新的证据,你用新的技术进一步巩固了目前已有的科学概念,这也是创新性的贡献。第二,如果你的运气好,你可能会发现反驳那些已有概念的证据。遇到这种情况,你可是中大奖了!你将通过否定或修正目前已有定论的概念或假说对科学做出重要贡献。

总而言之,重新研究以前“已解决”的科学问题与探索新的尚未解决的问题,对科学的进展也是一样的重要。最终这两种突破都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自然现象。

所以,选择性地的阅读自己所在领域的重要概念或假说的经典文献,就可能会发现做出重要的创新性工作的机遇。

敢于冒险

创新工作常常需要冒险。很多新的工作可能引导出重要结果,但也很可能会失败。人家不敢去做,你敢去做吗?就像其他任何领域,科学家们同样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性格。一些人不愿去冒险尝试新的工作,他们宁愿用延伸以前的工作方法做出他们的贡献。然而,许多真正重要的创新工作是要求大步向前迈,冒险走人家没有走过的路,用人家没有用过的方法。

对于初学者来说,在尚未学会怎样一步一步踏实地进行科研之前,冒险显然是不合适的。但对于已经成长了的科学家,在自己所在的研究领域已有多年的经验,敢于冒险是做出重要创新性工作的必要步骤。我常喜欢引用胡适的一句话,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大胆假设需要冒险,而小心求证就是确保你的冒险能得到真实的结果。

初入门的学生怎样学习敢于冒险创新的精神呢?让我们从每天收集到的实验数据做起。我有这样一个建议:对于获得的所有实验数据,不管它们是否新颖,都应该大胆尝试去用以前没有用过的新方法去分析、去作图。用新的方法,你可能会得到新的信息,甚至会引导出创新性的发现。我常常听我们的同学说:以前文章就是这么分析和作图的,人家也发在很好的杂志上,我这样做不是就可以了吗?我说,要大胆,不要人家怎样做就照着做,那不是进步。如果能想出一个好的办法去分析你的数据或作图,这已经是创新了。甚至会遇到更好的境况--从以前的文献中找不到可以教会自己处理数据的方法,不知道怎么分析,

不知道怎么作图,没有范例可以参照。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我更要恭喜你,因为这明显是原创性工作的迹象,你可能已经做出了具有原创性的工作。当你所创造的分析作图方法发表后,可能成为别人以后参照的范例。

正面对待批评

学习具有创造力,必须学会用积极的态度正面对待学术批评。

我不是说永远全盘接受别人的批评,不假思索、不辩驳就“写检讨”。我是说应该严肃地思考别人的批评,把它当作对自己工作的挑战,经过理性思考后把它反应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不是立即采取感性的反弹反应。在这点上我感觉神经所很多同学是非常欠缺的。在我们的论文指导小组,老师给出的意见,同学常常有反驳的说法,但许多反驳不是基于认真分析老师意见的基础之上做出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是保自己的面子。

有些同学总是认为自己很聪明,所有问题都想到了,不愿认真考虑别人的意见。除非你真的是像爱因斯坦或莫扎特那样的天才(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创造力从何而来),否则就需要通过其他科学家对你工作的批评来帮助自己、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创造力常常是在一群富有创造性思维的科学家的批评中产生。当不断地面对各种科学性挑战,并愿意接受和解决这些挑战,你的思维就会变得越来越富有创造性、越加尖锐、老练。正面地对待批评的态度对一个科学家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越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思考批评意见的积极面,就越能提高自己。

神经所的组长们的科研水平在过去的几年中为什么不断地提高?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于为了把我们的科研论文发表在高水平的杂志上,我们必须不断地认真思考并积极反应许多高水平杂志审稿者(包括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科学家)对我们工作的批评。我们就是通过高水平的审稿者对我们工作的严厉的(有时是非常痛苦的)批评来提升我们的科研创造力。

向有创造性思维的科学家学习

正如我上面所说,创造力往往起源于与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科学家们的交流。这就引出我要讲的最后一点,那就是要向有创造性思维的科学家们学习。

20世纪前50年,Cavendish实验室可能是全世界创新科学工作最集中的地方,那个地方到底有什么特别?就是有一群具有创造性思维科学家。进去的人接受熏陶后,一个个变成具有创造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道创造力怎么来的,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一个聚集了许多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的地方是培养创造力最好的地方。

我们神经所没有十几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整天绕着你转。所以退而求其次,要自己去找机会,不断地与到神经所访问的许多国际著名科学家交流,积极地参加神经所所有的讲座和研讨会。甚至更有效的,可以上网或到我们的阅览室去查找这些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写的东西。每个大科学家都有传记或自己写的自传,认真看看他是怎样做出好的工作来的。看得多了,就会慢慢改变思路,使自己变得更富有创造力。简单地说,我确信认真研读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的作品是培养创造力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蒲慕明,中科院神经科学所所长,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系教授、神经生物学部主任)

(摘自蒲慕明所长在神经所2006年会上的讲话,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