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动到主动:一个研究生的美丽转身

  • 屈璐璐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1734
作者:屈璐璐

田红是中科院京区某研究所的一名研二学生,从一个初来乍到的新生,到如今进入课题研究组,她的适应期很长,甚至还在继续......莘莘学子中,她代表了一个曾经被动迷茫的群体,中规中矩,独自等待;然而,终于有一天,她挣脱了如茧的内心壁垒,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美丽新生......

初来乍到:孤独的心灵之旅

田红的家乡位于三山一水的潇湘之地湖南,和所有由南入北的学生一样,初来乍到之时,就被北京的一切深深震撼住了。诚然,北京是美丽的首都,是历史悠久的古城,是高校如云、群英荟萃的大都市,可同时其天气之干燥、冬季之寒冷、城市之驳杂也令人咋舌,再没有比北京更能让人产生离乡背井之感伤的城市了。

用田红的话说,她就这样挥别了楚地沅水,"从一个熟悉的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失落、孤单"的感觉油然而生。田红大学时读的是鲜少女孩问津的热物理专业,虽然当初是阴差阳错调剂来的,但无从选择之下她也就认命了,"进去了之后觉得还能忍",这一忍就是四年,既来之则安之,后来竟一直伴着这个枯燥的专业走进了中科院研究生院。

专业没变,环境却天差地别。有了更多的选择、更大的自由,更重要的是身边卧虎藏龙、高手林立,无形中在身边形成一道厚重的压力场,她知道不能再像大学那样优容地修学分、混日子,然而真正的研一生活该是什么模样,她也不知道。

真正看过了、走过了,再回首研一的岁月,身是忙乱的,心是迷惘的,她缩在自己的一方世界里,冷眼看周遭,有人辛苦有人闲,她自己的步子却越迈越慢、越迈越沉......

研一生活:自我放逐的"幸福时光"

再回首整个研一岁月,田红呵呵一笑,一言以蔽之:"幸福时光"是也。也许吧,某种意义上的幸福。

田红的导师是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因忙于课题研究和各种会议而很少顾及到她,而已经习惯于被动的接受指令或要求的田红,在这种情况下被名正言顺地"放羊"了。

没有开不完的书目,无需苦心经营师生关系,也不必参与课题研究,她"唯一要做的就是学好专业课",然而,对于她的专业,此时她更多的感觉是"麻木",学了那么多年的枯燥东西,对于她来说,"早已不是兴趣而只是一个任务了",她就抱着这种完成任务的心态,中规中矩地去上课,或许听进去了,或许只是应付;其间她还出于大学时对文学的热爱加入了一个社团,目的无他,只想着"能多认识几个人吧",于是就有一搭没一搭地参加着社团的活动。平淡生活如此这般重复下去......

后来,北京的冬天到来了,畏于严寒,她开始逃课了,因而有了更多的时间--发呆、睡觉、玩儿......心里不是不急的,却始终跳不开大学四年里养成的" 被动"习惯,内心里总是在等待着,等待着好机会自己送上门。

到了后期,她实在忍不下去了,主动与导师联系,导师让她去看一些以后和课题组科研项目相关的专业书;同时她还试着与一个博士师兄交流,请求他在适当的时候为她指点迷津,一切似乎有了好的改变。然而,只有她自己知道,在这个过程中,依然不改"被动"习惯的她,并没有学会很多东西,师兄珠玉在前难以比肩,即使相比后来那些进课题组晚的同学,她也并没有在这条科研路上前进多少。

心态未变,一切徒然,她仍是一只被牵着走的小羊,只不过这只小羊被划定了圈地,不必再东游西荡了。

言犹在耳:"一定要主动啊!"

研一的生活就在她的一派神游物外中过去了。又是一年金桂飘香,田红开始了她焕然重生的新学年。

如今的田红,正式进入导师的课题组已经两个多月了,作为研究生二年级的硕士,导师开始时安排她看了些资料。然而对她而言却有着无比的意义,她感觉“似乎有了个目标”,“日子过得充实点了,知道自己要干啥了”,这种实实在在做事的感觉很让她开心。

她也因此试着主动与导师交流,渐渐尝到了甜头;尤其令她倍感欣慰的,是她从带她的博士师兄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在他的帮助下她进行了反复的自省,终于拨云见日,渐渐从以往迷茫被动的小世界中走出来了。

后来,带她的那个师兄马上要出国三个月,她似乎又成了无人看管的小羊,理不出头绪来。而且,进入课题组后才发现,她的准备工作做得并不充足,由于昔日太过享受“幸福时光”,导师和师兄安排的前期任务她完成得不是很好,又有许多新任务亟待解决,如今她似乎已经陷入恶性循环,问题扑天盖地而来,让她有些难以招架。

隐约中她仍有些害怕,怕又被打回原形,重又陷入研一时的那种"无为"状态。但她心底更深处已经有了一个坚定的信念,她知道这种瓶颈期只是暂时的,毕竟以前的生活已经成为过去,它们最终沉淀为一种反面教训时刻提醒着她:"一定要主动啊!"整个采访中小田一再强调"主动"两个字,她笑言这是她用“血的教训”换来的经验之谈,故珍而重之。

师兄曾经说过一句让田红很触动的话:"从主动到被动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反之,从被动到主动也是如此。"

逝者已矣,来者可追。从主动到被动,她用了四年的大学时光和整个研一来体验;从被动到主动,她希望能在这个学期得以扭转。

采访手记:前途茫茫,路在脚下

与田红的谈话结束后,记者蓦然惊觉:自己现在何尝不是在适应期中苦苦挣扎着?一年后的自己又会是怎生光景?!

田红的被动与迷茫,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相反,它更多的表现为一种群体症候。如今的高校学子中,又有多少是目标明确、生活充实的呢?并非他们碌碌无为,只是有些瞎忙乎的嫌疑,不知前面的路通向何方,心中也没有什么坚定的信念,缩在一角枉自等待着天降大任,就这样迷糊、被动地生活着。小田的适应期也许更长一些,却也是我们每个人免不了要走的道路,其实,单纯地适应一个新环境并不需要很长时间,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看清自己的心,使之乐得其所。

田红仍是幸运的,前车之鉴犹历历在目,她终于学会内求于己,主动出击,学会低下头来看清脚下的路,一个美丽的转身,她的千里之行已悄悄开始了......(田红为化名)

启示

田红的故事是耐人寻味的,中科院研究生院“两段式”的培养方式,使有些所的研究生与导师在研一期间分处两地,因此对于研一新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导师在课程选择、研究方向等方面的指导,也有助于他们走出困顿、辨明方向,奠定今后科研的坚实基础。

(屈璐璐,研究生院人文学院2006级硕士生,研究生记者团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