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发展与大学管治

  • 潘宗光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1832

作者:潘宗光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中期,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科技人才,以保证社会、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因此,如何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是一个重大的课题,需要政府、教育界和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近年来在政府、社会的帮助和支持之下,高校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可观的进展,无论在办学费用、用人机制、大学设施等各个方面都有很明显的改善,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添加了推动力。在全球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高等教育的地位更加突出和重要。世界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人力资源的培训和高等教育体系的改革,更加强调大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更加坚持不同类型、层次的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

一、高校的责任与使命

大学教育最主要的责任是教育下一代,让年轻一代在德、智、体、群、美各方面都得到均衡的发展。大学的使命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教学,即传授知识;第二是科研,即创造知识;第三是利用知识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此外,大学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关心世界,研究人类生活环境,通过对人类种种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来改善人类的生活。

大学的另外一个职能是,教导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与人沟通,妥善地协助他们计划自己未来的人生,帮助他们适应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

随着全球一体化及知识经济的持续发展,高等院校要肩负起发展全人教育的责任,来培育学生的国际视野、领导才能、进取精神、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能力、创意思维、沟通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此外,高校也应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社会意识和民族责任感。只有具备上述特质的学生,再加上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才是今天社会所需要的栋梁。因此,在发展高科技、创新新知识的同时,如何贯彻大学的使命,是大学同仁面对的一项很重要的挑战。

二、高校的类型

基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的需要,高等院校也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和功能。总的来说,大学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即综合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博雅教育院校和专注单一范畴的高校。综合型大学教研的重心是开拓基础学科、着重理论研究和创造新的知识。应用型大学的主要工作除了传授和探索基础知识以外,还要把基础的科学理论应用于各个领域,从而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应用型大学必须与社会各界建立紧密的伙伴关系,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担当重要的角色。事实上,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创新促使应用型大学扮演更积极的角色。环顾世界,例如美国的硅谷正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典范,如果没有当地的配合根本没有今天的发展,因此地方大学和国家紧密联系是非常重要的;芬兰的技术大学,成功地推动了当地的产业发展;台湾以新竹为基地的信息产业起飞,也是归功于70年代在台湾快速发展的很多技术院校所研发的信息产业。大学和企业合作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大学发展的也离不开企业的发展,两者都很重要。

综合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各司其职且互补不足,在推动创新与服务社会两个方面发挥同样的作用。对综合型大学来说,其学术成果主要是以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著作的数目来衡量。但应用型大学则更注重应用性的研究,这类研究的成果不一定会用论文、著作来发表,但却往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更直接的影响。例如我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和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专家王选院士,他们的贡献是不能用多少文章来衡量的。

从我国目前大学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多数著名的大学均以发展基础研究、以发表多少文章作为主要的指标,不太重视应用性的研究。我建议,我国政府应制定政策,支持不同类型大学的发展,包括综合型大学、应用型大学,还有那些专门性的大学,例如农业大学、矿业大学等。允许不同类型大学同步发展,给他们提供资助,让他们各展所长,不断提升学术水平,发挥最大的功能来服务社会,为国家培训人才,帮助国家提升经济。

三、大学排行榜

在此,我想跟大家谈一谈现在比较流行的大学排行榜。排行榜往往采用SCI论文及引文等较适合评估基础研究的指标作为评审标准。综合型院校由于基础学科较为齐全和强大,因而取得较高的排名,而应用型或专业型院校排名则难免偏低。把不同类型的院校以同一评判标准进行对比,就像把苹果和橘子放在一起。大学如果只顾及排名的先后,便会忘记社会和学生的真正需要和国民对大学教育的期望。

为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同样得到重视,我建议应为应用型院校的科研成果建立更为合理的评估准则,应针对不同类型的院校设立不同的排行榜。比如说有传统综合型研究大学排行榜,用文章多少来评比,同时也要有应用型大学排行榜和专业型大学排行榜,这样对大学发展有好处,特别是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好处。我们目前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很好,但是动手能力很差、没有创意,主要是因为大学过分重视单一方向发展的结果。

四、香港高等教育的经验

1、加强与政府、工商界合作,促进学生就业

高等教育普及率愈来愈高,对国家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以应对知识经济有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大学不断扩充而令毕业生人数大幅上升,加上人力资源出现错配,人力市场未能充分吸纳,使大学生面对严重的失业问题。

大学必须加强与政府和工商界的合作,才能充分掌握社会的脉搏,了解人力需求情况。以香港理工大学为例,我们一方面会参考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人力资源调查,另一方面会透过每一个学系的顾问委员会充分了解业界对课程设计和人力需求的意见。透过上述机制,与政府和业界保持紧密的伙伴关系,确保现有的课程得以持续加入新元素,新办的课程也能配合社会的需求。如果某些专业的人力需求放缓,我们会相应调整收生学额,尽量避免供过于求的情况。但同时我们也会因应某些基本课程的长远需求,而作出特别考虑。此外,院校也可考虑推行校企协作教育,积极为学生争取相关的实习机会,增加毕业后成功受聘的机会。

2、加强大学管治

香港理工大学校董会是策划及领导大学发展的法定组织,成员大部分是工商界的精英,也包括教职员、校友和学生的代表。来自工商界的校董利用个人的专业经验和社会网络来为大学的发展作出贡献,工作全属义务性质,并不受薪。大学校长向校董会负责一切有关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工作,由一位常务副校长和四位副校长协助校务。常务副校长主理财务、人事、大学传讯等。四个副校长分别主管学术发展、科研、产学合作和员工学生发展四个方面。大学的教务计划与发展由教务委员会负责统筹,并由校长出任主席。

近年来,香港理工大学锐意在多方面主动改革,目标是发展成为一所具备创业和企业精神的大学,与社会各界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在这方面,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

首先,我们采取了行政主导的模式,强化了大学的核心领导。把教学和行政领导层结合起来,加强他们现代管理的概念和技巧,尤其注重咨询,使员工亦可就校政提出意见。在强化领导这方面,大学十分重视建立一个结合教学机行政管理层的督导中心及行政为主导的管理架构。管理层应具有责任感、透明度高、问责性强、易于接触及最少阶级架构的特色,应该强调同僚团结合作、广泛咨询及资源合理调配。

第二,大学已不再是象牙塔,而已与社会融为一体,大学管理模式也会吸收工商界的经验。例如,自1995年开始,香港理工大学也和其它商业机构一样,制定长远策略性发展计划,厘定明确的发展路向。利用业务计划及单项财政预算来协助推行策略性发展计划,了解急速发展的环境、社会和世界的需求,详细分析优势、弱点、机会和挑战,希望建立一个学术与管理并重的领导层,以贯彻大学的长远发展计划。香港理工大学的管理模式及成果得到香港特区政府及社会人士的认同。香港特区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在香港理工大学管理检讨报告中指出:香港理工大学现已成为一所管理完善、有清晰形象、使命和抱负的大学。

第三,为了要深入了解社会各界,包括社会领袖、雇主、老师、家长和中学生等对香港理工大学的看法,我们定期聘用独立机构进行调查,务求使大学的工作能配合社会所需,并得到各界人士的认同和支持。

第四,为提高大学的管治水平,最近校董会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厘订了一套香港理工大学管治原则和架构。这些重要的原则涵盖学术自由与自主、道德与专业、公众问责、社会责任等。同时,我们也检讨了校董会工作的成效和校董会成员的参与情况。虽然校董都公私务羁身,但他们出席校董会会议的比率非常高,所作出的贡献也十分宝贵。校董会与大学管理层亦保持互相支持和有效合作的关系,这对大学很有帮助。

3、佛教的智慧与大学管理

很多人都知道我是佛教徒,我用佛教的理论管理大学。《心经》是佛教很高境界的一本书,我把《心经》的智慧应用于工作,采取以人为本的模式来管理香港理工大学。

大学的成效可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类。有形的成效包括科研成果、老师和学生的素质、社会对大学的认受性、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无形的成效包括大学的和谐团结、大学的文化、员工对大学使命的认同感、员工对大学的归属感等。一般人只注重有形的成效。但是最理想的管理模式,最理想的成果是两者同等重要,两者同等重视,这样发展下去才是最理想的大学,成效才更有效。

大学的领导必须发挥领袖的作用,以包容的心态来带领全校上下贯彻既定的目标,对员工作出种种的支持;必须了解校内所有的因缘条件,以设身处地的态度帮助教职员去圆满地完成任务。另外,我们还要知道很多员工、同事不能达到要求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比如,员工本身能力有限、所制定的指标不合理及没有足够的支援帮助他们完成任务等。这些因素都是我们要考虑的。

大学领导应怀着诚意去善待同事,全心帮助教职员发挥他们的长处,增强他们对管理层的信任和对学校的归属感,从而发挥更强的团队精神。员工们不是生产工具,而是活生生的个人。他们除了为事业而工作外,还有个人的家庭生活;除了有物质的需要,还要精神上的满足。所以要建立团队精神,必须要建立互信。有效管理必须得到各同事的配合,因为人力资源是院校最重要的资源。为了使同事们在校期间能安心和有效率地工作,校内各部门一定要为员工提供最高效率和最高素质的服务和支持。校方也应提供机会让教职员进修,提升自己的能力。

员工的表现也应该是因果分明的,应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员工作出嘉许及鼓励。比如,1996年我便在校内设立了一年一度的校长特设优秀员工奖,奖励分别在教学、科研及学术活动和整体工作有出色表现的员工。对表现欠理想的同事,我们会深入了解个别情况,鼓励他们,给予机会作出改善,如未奏效,才考虑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

4、沟通的重要性

我在香港理工大学担任了16年的校长,深切体会到有效的沟通是缔建一所和谐团结的大学的根本元素。我在任内先后设立部门主管咨询委员会、非部门主管咨询委员会、一般职级与辅助员工咨询委员会。透过定期举行会议,我有机会亲身了解各级员工的意见,了解他们对校务的看法及工作上的困难。

学生也是很重要的,我与学生会的干事也定期见面,了解同学们对校务的看法,并邀请其它部门主管列席本人与学生一年两次的交流大会,藉此加强校方与同学们的沟通。

今天的大学,由于员生人数动辄以万计,校园面积又广阔,已和一所大机构一样,需要面对不同的问题。校长的工作,不再是单纯推动学务和科研,提升学术水平那么简单,他就如大机构的首席执行官(CEO)一样,要处理校内和校外的事情。校内的工作比较简单,包括人事、财政、员生福利、校园建设等;校外的事务则涵盖与政府、工商界、各地院校及传媒建立紧密的联系和沟通。校长同时还要负责为大学筹款,开辟资源。香港理工大学一直深信必须与其它高校和工商界朋友紧密合作,建立策略性伙伴关系。

最近我们和中科院研究生院也建立了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今年三月更签署合作备忘录,开展教职员及学生的互访及合作研究项目、合办短期课程、研讨会及学术会议。我们相信通过与国内各学术团体、高等院校的共同努力和紧密合作,一定可贯彻我们的使命,在和谐团结的气氛下,开创崭新的学术领域,培育优秀的下一代,协助祖国踏上更兴盛、更富强的康庄大道。

(潘宗光,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校长)

(本文根据作者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的演讲整理,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