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华英才网推出的2006“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结果如下:
●引入瞩目的前10佳雇主分别是:
联想、宝洁、华为、IBM、海尔、中国移动、微软、腾讯、西门子、通用电气。
●新上榜企业(10家)(以首字母顺序排序):
Google、阿里巴巴、百度、百事可乐、中国广东核电、国美电器、盛大网络、网易、新浪、中国石油集团。
●进步名次超过至少15名的“进步飞速奖”企业(3家)(以首字母顺序排序):
海信集团、美的集团、腾讯。
●TOP50入围企业如下(以首字母顺序排序):
Google、IBM、TCL、阿里巴巴、百度、百事可乐、宝洁、戴尔、富士康、广东核电、国美、海尔、海信集团、华为、汇丰银行、惠普、可口可乐、联合利华、联想电脑、马士基、玛氏集团、麦肯锡、美的、摩托罗拉、诺基亚、普华永道、强生(中国)、雀巢、三星电子、盛大网络、思科、索尼、腾讯、通用电气、万科集团、网易、微软、沃尔玛、西门子、新浪、英特尔、招商银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石化、中国石油集团、中国移动、中国银行、中兴通讯。
“最佳雇主”榜单新变化
1.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平分秋色
从今年公布的榜单中,令人欣喜地发现,上榜的国内企业在TOP50中由2005年的19家增加到24家,上升了10个百分点占到48%。而外资企业26家,占了52%,与2005年相比有所下降,由31家降到28家,百分比从62%下滑到52%。国内企业的吸引力显示出的强劲增长,一方面表明国内企业在招聘制度、工作环境、福利待遇、人才培养上的日益改善已初见成效,另一方面外企就业岗位相对有限、竞争压力过大也是原因之一。
2.上榜雇主反应行业热点
《2006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根据各个行业在TOP50排行榜上榜企业的数量,推出了本年度大学生就业的8大热门行业,分别为耐用消费品业、快速消费品业、IT业、互联网业、电信设备制造业、金融业、咨询服务业和石油化工业。其中人气升温最迅速的是互联网业,上榜的互联网企业由2005年的只有1家变成2006年的7家,腾讯作为互联网企业的代表更首次闯入最佳雇主前十佳行列。
相较互联网行业,汽车业却在今年继续失宠—— 与前两年的趋势一样,汽车业的上榜企业持续减少,2006年甚至没有汽车企业进入前50名。
薪酬、品牌、文化三大魅力有先后
《2006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揭示的另一个最重要的“新意”在于,中华英才网对最佳雇主CBC模型(Compensation-Brand-Culture Model)的发展和完善。
中华英才网人才研究中心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大学生往往从“全面薪酬”、“品牌实力”、“公司文化”三个维度对雇主进行评价,并在2005年首次推出最佳雇主CBC模型。在本年度调查中,中华英才网为了能够更加科学的探讨这个模型的结构,运用了 Lisrel8.2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考察实测数据对理论模型的拟合程度,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进而分析模型估计的参数,达到对最佳雇主CBC模型的效度说明。
研究结果表明,“全面薪酬”、“品牌实力”、“公司文化”三个决定性因素在大学生心目中并不同等重要。经过测算,“全面薪酬”是影响大学生心目中雇主形象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品牌实力”,“公司文化”这个维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心理分析解码大学生择业难题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自2001年以来,中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大幅增加,他们的就业压力却不断增大。
为此,中华英才网在本次调查后推出了《2006年中国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及求职心理调查报告》,富有针对性地重点对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和就业压力等内在动因进行了考察。其中主要发现包括:
1.中国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三因素模型
发展因素、保健因素和声望地位因素三大要素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其中属于发展因素的“个人发展与晋升空间大”成为大多数大学生择业的首要标准。中华英才网总裁、著名人力资源专家张建国表示,大学毕业生正处于在初次就业时期,未来发展、物质利益等多方面的需要同时支配着大学生的求职行为,对于促成大学生与企业匹配的机构,需要从多层面解释和把握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
2.大学生就业预期偏高
大学生就业预期普遍偏高,体现在期望薪金上尤其突出。调查反应出,大学生期望薪金主要集中2000-3000元,硕士、MBA和博士则主要集中在5000以上的薪金档位,同时,他们愿意接受的最低月薪中位数为1800 元。而对照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05年12月发布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的数据,专科毕业生起薪为1333元,本科毕业生为1549元,硕士、博士分别为2674元和2917元。显然,大学生薪酬愿景仍实际情况存在相当的差距。
中华英才网人才研究中心专家指出,这种情况也印证了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史密斯"霍尔伯特(Smith Herbert)的论断:由于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资质高于平均水平,从而导致整体收入预期水平的偏高。张建国谈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大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尚未能对自身收入形成一种理性的预期。”
另一方面,张建国还认为,大学生每年接受大学教育的直接方面的直接成本(包括学费、食宿费用等)约10000元,四年就达40000元。这样,大学生只有寻找到高收入工作,才能弥补这高昂的大学成本以保持净预期收益不变。因此,大学教育成本高昂也是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两大因素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
本次调查研究分析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压力问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实际的问题,如求职竞争激烈、家庭需要、爱情与好工作难以兼顾等,张建国认为,这些问题通过训练或者咨询是难以解决的。但针对另一类由主观原因引起的压力,如自我认识不清、缺乏求职技巧和经验、认为自己专业不对口不利于就业等,张建国则表示,这些问题能够通过专业的训练或者深入的分析得到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接近一半(49.3%)的大学生自我认识不清,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中华英才网在报告中指出,“从治本的角度来说,或者我们应该反思当前的教育制度。而如果从治标的角度来看,学校和院系的相关部门应该更多的与大学生进行交流,帮助他们弄清楚未来工作的方向。”
4.实习锻炼有助于就业
报告显示,近八成大学生毕业之际选择就业;而招聘网站是大学生获取招聘信息的第一渠道。但是否有过兼职、实习经验,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着不小的影响。中华英才网在调查中发现,在校期间没有兼职经历或兼职时间短的学生对自身的认识相对更模糊,更缺乏求职技巧和经验;而有过一定兼职或者实习经历的大学生的获取渠道相对更为丰富,就业压力相对较小。
张建国认为,这个结论体现出大学生在求职上的积极性以及准备的充分性,也为改善大学生就业压力提供了借鉴依据——兼职或实习就是一个很好的为未来工作的先期准备,在兼职过程中积累的工作经验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正式求职带来多方面的帮助。
(摘自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