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心理问题的六大诱因

  •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1908

校园诊所:研究生心理问题的六大诱因

《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14%的研究生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而近年来,研究生自杀人数急剧上升,这不能不引起全国高校教育事业和整个社会的重视。针对研究生心理疾患产生的原因,心理咨询专家植医生认为有六大诱因。

一、人际关系紧张

“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诉说衷肠”。这句顺口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一部分研究生的交际现状。植医生指出,交际困难已成为诱发研究生心理问题的首要因素。

研究生在人际交往所存在的问题常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与室友的交往和相处。研究生来自五湖四海,在生活方式上和文化习俗上差异明显,又常由于无法容忍对方的生活习惯而产生众多矛盾。受到委屈或遭到贬抑后,思想上容易产生“意结”,常常为一些小的意见和得失而烦恼,不能自拔,遇事好猜疑,万事计较。而一些独生子女的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等不良习性也常导致与室友的矛盾冲突,从而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

第二,与导师的交往。研究生常怀一颗敬畏的心去看待导师,而不能以朋友的身份与导师和谐交流,一旦对导师过高的期望值不能实现,便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同时,研究生与导师的交往又常处于被动状态,不愿甚至不敢主动与导师交往,这常导致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误解和矛盾。植医生指出,这种心态其实是一种儿童心态,总希望被导师关注和呵护,但同时又缺乏交往的信心和勇气。

第三,与学校工作人员的交往,如实验室管理人员,图书馆管理人员等。植医生说,学校很多工作人员反映部分研究生普遍存在一种孤傲和狂妄自大的心态,因此常带着傲气的态度与他们交往,不但影响了工作人员对研究生的服务态度,而且导致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同时也对研究生自身的健康心理产生影响。

二、情感问题

大量案例表明,研究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研究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的人甚至因此走向极端,造成悲剧。

植医生分析说,上研究生之前,许多无恋爱史的学生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忽略甚至是压制了自己的感情需求。而到了研究生阶段,老师在学生生活中所占角色越来越低, 对一个人的评价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学习成绩本身,加之由于和原有家庭的情感纽带日益疏远,从原有家庭得到的情感呵护日益缺少,许多学生在心灵上感到迷茫,找不到真正的归宿,常会涌出孤寂感和压迫感。

再加上研究生的活动领域狭小,交往受到限制又远离家人,因此很难弥补感情上的空白。没有工作趋向,没有感情依托,他们往往会产生一种焦灼的感觉,又因此而导致失眠,影响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甚至会产生一些心理疾病;而一些已成家的研究生,面临三年分居的状况,生活孤寂,再加上学业、工作方面的压力,也会造成心理郁闷、压抑,进而产生心理问题。

三、前途问题

部分研究生的读研动机不清晰,甚至比较盲目。对他们来说,读研,似乎只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不好的局面下一种暂时性的缓解办法,或者是为了逃避就业,实属无奈之举。因此当他们读研后,并没有明确生活和奋斗的目标,不知道到底怎么来完善自己,发展自己。部分同学深受物质的刺激和读书无用论的侵蚀,觉得上课和做实验没有什么用处,枯燥无味,加之一些人又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因此一味沉溺于网络世界,渴望拿来主义,不愿尝试创造性的思维,终日随波逐流,无所事事,对自己的前途处于心痛的担忧和顺其自然的尴尬状态。在自我堕落之后的反省又增加了对自己的前途渺茫感觉和莫明的恐慌,放弃了原来的梦想,丢掉了以前的追求,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深深的不信任。

四、经济问题

由经济问题而引发的各种心理问题也很常见。研究生群体特别是家庭贫困的研究生,在经济上还不能自给自足,但又不愿意再给父母增添麻烦,毕竟年龄不断的提醒着自己的确长大了。这种自我认知常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焦虑和压力,也因此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而又有一些注重外表装扮和习惯攀比但经济条件不好的研究生,他们渴望通过装饰自己而得到别人的注意,由于经济条件的局限,在愿望得不到满足时,他们会采取逃避、自闭的做法,又时常表现出自卑和信心不足,不敢面对贫困,总觉得穷是没面子的事,与同学相处时敏感而自卑。有的同学甚至发展成为自闭症、抑郁症,对自己的能力和前途完全失去了信心。

五、学习压力大

学习压力相当一部分是源于所学专业并非自己兴趣所在,这使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另外就是毕业时的就业压力时时刻刻像一把剑悬在每个人的头顶,这把剑迫使许多研究生忙于参加各类证书考试,长期过度紧张的焦灼也给他们带来了相当压力。大部分研究生都感到过学习的压力过大,但如果不尝试着释放压力,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极可能导致心理疾病出现。

部分研究生对个人的成功和自身表现有过高的要求。他们在以前的某个阶段学习成绩都是相当优秀的,老师喜欢,同学羡慕,自己得意。久而久之,他们变得过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总希望在他人眼中自己方方面面都很完美,都比别人略胜一筹,却往往忽略自我真实的内心感受和需求,也无法从外在的成功中享受到快乐和喜悦;而一旦发现别人比自己优秀,便无法接受,从而会产生忧虑、自卑的心态,感到诸多压力无从排解。

还有部分研究生在导师分配任务时,感到任务过重,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但又害怕导师会对自己有看法而不敢主动向导师反映和磋商,这就导致他们带着恐慌和逃避的心态去面对导师分配的任务。一旦任务没有如期完成受到导师的批评,他们就产生逆反心理,埋怨导师不理解自己,甚至对导师产生憎恶感。这无疑会形成自己和导师之间的矛盾,积怨一旦长期无法排除,便可能会导致产生心理疾病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六、自己的意愿与家中不符

部分研究生选择读研究生不仅是为了逃避就业,更是为了“光耀门楣”,满足家人的期望,对于怎么做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则想的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想过。尤其是在毕业后自己期望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地方同父母的愿望往往有很大差别。但是随着个人慢慢成熟,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一方面很想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顾及到父母的感受,因此矛盾重重,这在强势父母与弱势子女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总之,研究生群体虽然并不是一个问题群体,但其所面临的特殊压力及其心理健康状况确实值得关注。对其心理支持不应仅限于对有问题和困扰的个体进行个体治疗,更应关注整个人群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节选自“研究生心理问题探析与对策”一文,作者,吴艳艳、苗延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