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生物科技论文写作及投稿

  • 田维熙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2252
作者:田维熙
写作

1. 创新是科技论文的灵魂

邹承鲁先生在《怎样写严格而又生动的研究论文》一文中指出:“科学研究,贵在创新。没 有超出前人之外的结果,或与前人不同的观点,就没有必要发表研究论文 ”。我们写科技论文之前,先要明确创新点在哪里,写文章时需时时注意突出创新点。创新是论文能否发表和发表在什么档次刊物上的关键因素。

创新可以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新发现,报道新发现的现象、物质、性质等等,以及通过分析从中得到的规律。也可以是新观点,根据本研究得到的发现以及已有研究的相关报道,引出的新的学术观点,包括证实或修正已有的学术假设。还可以是新方法,报告创新的研究方法或生产方法,或者是改进已有的经典方法,以及这些新方法可以在什么领域解决哪些问题。

2. 既要规范,又要生动

科技论文有比较严格的结构、文字、图表等的规范要求,有点"八股"。这些规范要求必须满足,否则很难发表。科技论文第一位的要求是准确性、可靠性强,因此科技论文写作不能像写文艺作品,要避免华而不实,必须规范。但是规范不等于枯燥,也可以生动。生动的论文比枯燥的论文更受欢迎,更能发表在较好的刊物上。要努力讲一个层次清楚、有逻辑性、有明确观点的科学故事。

1)要有一个中心内容,所有的情节是围绕这个中心内容展开的。切不可搞成没有明确中心的材料堆砌,没有中心内容的故事不会精彩生动,也不会打动读者。还要注意不要搞成多中心,不必为了内容不够多而放入多个不同的中心内容。这会使读者搞不清文章在说什么,很难被刊物接受。内容少,只要意义够,可投简报。文章决不是长才好,恰恰相反,只要说清问题文章越短越好。

2)要有完整性,有一个能引人关注的开头,情节丰富的故事主体和一个与开头相呼应的结尾,让读者看到明确的结局,当然还可以为下一个故事准备点悬念。所以写好明确、生动的,前后呼应的前言和讨论对论文的档次起着重要作用。科技论文的结果和讨论部分要安排好结构、次序和连接,使读者能自然的跟着一个清晰的思路走。

3)在刊物发表的论文必须注意控制篇幅。很多期刊审稿时会指出可压缩的部分,特别是图、表。作者往往不愿意割舍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东西,这时要切记有失才能有得,不要为了芝麻丢了西瓜。压缩篇幅并不简单,做到既能控制篇幅,又能充分说明问题是要有些技巧的。压缩的要点是:① 抓住文章核心要点,精简影响不大的内容;② 改变表述方式,如把给出信息不多的图表改为文字描述;③ 不说废话,包括意思重复的话,没给出有用信息的话。有用的话也应精炼语句。

3. 习惯有效的写作程序

写作前先完成三件事:收集足够材料,确定一个主题,构思一个提纲。真正动笔时脑中应已有论文模样,至少一个部分可以一气呵成。最糟糕的状态是挤牙膏式的写文章。如果是这种状态说明还没有做好准备,索性停下来,去做准备和酝酿。

我的写作次序一般是从摘要始以摘要终:摘要草稿-结果-讨论-前言-文献-其它,最后再改摘要。材料和方法是比较好写的部分,可以放在任何次序写。先写个非定稿的摘要可以使自己明确主题,其后写作不易偏题。基本原则是分块写,先易后难,先写酝酿成熟的部分。

4.需要多下功夫的部分

1)给予摘要特殊的重视。摘要一般与题目一起独立出现于各种检索系统。因此,摘要既要为读者阅读论著提供一个简明的概要,也要为无法阅读全文的读者提供论著主要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中的主体内容应具体,把最重要的结果和结论具体写进去,当然要简明扼要。

2)图和表需要自明性和有选择使用。很多读者看论文时除摘要外首先看图和表,其重要性无可替代。

表格要求具备自明性,即在表格的题目、内容和注解中应对实验条件和结果做充分的说明,使读者仅看表格就可以知道作者作了什么和发现了什么。表格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的表较难排版和阅读,不能突出要点。可省略不重要的行、列,或将大表拆分成小一些的表。过小的表浪费篇幅,只有几个数据可在正文中给出。

图题的要求一般和表题相同,但由于有图注,图题可以简明。图注中一般要对主要实验条件、符号、记号等加以清晰的说明,以保证图的自明性。投稿时因图和图注编辑处理方法不同,一般是分开放置的。即图注跟在正文的后面,和文字一起处理;而图是单放的,一般一页一个图,只注明图号。图需占用比较多的刊物资源,所以编辑并不希望有过多的图,论文中要控制图的数量。

图要求要有易读性,线条不能太密集,符号和文字要足够大且易于区分。另外必须考虑刊出时图会缩小印出,符号和文字要以缩小后易读为准。每个图应有一个清楚的要点,整个图要为明确表达这个要点服务。

3)讨论如画龙点睛。讨论是论著中最难写的部分,能否体现论著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讨论部分的写作。讨论的目的在于综合说明全文的科学意义,包括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及其意义,本文的主要结论或假设,最后可以指出仍存在的问题和将来可能的发展。在讨论中要注意避免重复叙述实验结果。

讨论的内容可包括:①提出引言中所提问题的答案或假说,以及对该答案的论证、解释及辩护,这是讨论的重点;②解释与答案不符的结果;③指出创新点及与他人结果的不同之处;④解释意外的发现;⑤解释假说的适用范围和有效性;⑥说明研究的意义或重要性。

讨论的开始部分是一个很醒目的位置,应把最重要的观点放在此处。引言中提出了问题,并在方法和结果中介绍了针对该问题做了什么和发现了什么,这就使读者产生了想知道答案的期望。因此,答案是论著的高潮,在讨论中理应放在最重要的开头位置。讨论的主体部分主要用于论证答案,通过综合分析本文结果及文献资料,为答案提供证据及解释,说明该答案的合理性。如果已经有人提出别的答案,或者容易想到别的答案,那么,你就应当解释为什么你的答案更好。鼓励在讨论中进行由结果导出主要结论的严谨而有逻辑性的分析推理和判断。

如果有不足之处也可在讨论中说明。如果方法上或实验设计上存在局限性,应作必要的说明,并解释为什么可以接受它们。要注意,在作这样的说明时,既要客观分析,也要注意把握尺寸,它们应当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5. 文字功夫

1)文字语法规范简练。用科学论文规范的语言,不要用日常生活用语和文学语言。少用描写性的形容词,少用长句,不滥用缩写。非通用缩写尽可能少用,以减少阅读难度。遵循一个原则:内容越复杂,语句越简单。科学论文中宜用常用字,不用偏僻字;用二个短句,不用一个长句。

2)口语化和对自己很熟的内容想当然的叙述是很容易犯的毛病。这种毛病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丧失准确性和确切性。切记文字和口语是不同的,口语听懂就行,文字必须准确。自己熟悉的东西内部交流时不需要处处说明清楚,但给别人看的就必须讲清楚。

3)注意近义词的选择。特别是在英文论文中,选词不能随意。对重要结果和观点的描述中选词不准可能导致误解。需了解所用词的细节差别。如:increase和enhance, ability和capasity等。

4)谨慎结论,一般不下绝对的结论,尽可能讨论多种可能性。多使用“表现了”,“建议”等词,而不轻易用 “证明了”等词。对此邹承鲁先生在《怎样写严格而又生动的研究论文》中曾有精彩的论述: “这些结果证明了XXX可能XXX。”“本文发现XXX,XX结果证明XXX,但不排除XXX。”既然还是“可能”,还不排除其它可能性,怎么能说已经“证明了”呢?

6. 成文

论文的成文需要一个过程。我要求我的研究生写研究论文按以下过程进行:①撰写;②自我修改:放置--复读--修改;③交给导师审阅、修改,或听取指导意见修改;④请英文高手审阅,进行英文修改;⑤最终校对,并检查“边边角角”内容有无错误和遗漏。

论文的不断修改的过程是一个论文本身和写论文能力均不断提高的过程。写作水平如何对论文水平有重大的影响。如果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一定要肯于在这个过程中多化点时间,多下点功夫,以争取在高档次的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很多很好的研究工作因英文写作没有反复推敲和修改而只发在较低的刊物上,是对成果资源的浪费,甚为可惜。

投稿

1. 刊物的选择

选择刊物对科研成果的发表至关重要。要根据成果的创新程度,学术价值和理论或实际价值进行考虑。选择刊物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和国际刊物。基础科学成果是属于全人类的,要考虑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因此SCI收录的国际英语刊物应成为发表自己科研成果的首选。中文刊物并非没有高水平的,但语言障碍成为最大的劣势。具有较高创新性,对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发展可能有一定影响的成果当然要努力争取发到国际主流刊物上去,以实现其价值。有时为特殊需要将一部分重要成果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但对于中科院的科研工作来说不应成为“习惯动作”。

2)专业对口。学术刊物很多,领域范围,内容要求不同。寻找合适的刊物需要下点功夫。专业对口对接受发表有关键性的影响。投对刊物才能最大限度实现自身价值。

第一类是自然科学综合期刊,其中包括水平很高、选稿很精、影响极大的著名期刊。如《Science》, 《Nature》。 国内的《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也是综合期刊。另外还有为数众多的综合大学学报。

第二类是本领域的主流期刊,如美国的《Cell》、《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Life Science》, 中国的全国性一级学报等。

第三类是专业期刊,此类刊物为数众多,分工较细。只要有一定价值,对上口就较容易发。如《Enzyme inhibition》。此类刊物读者群相对较窄,但在本专业内的影响力大,也有一些很著名的刊物,如《Cancer Cell》、 《Gene》。所以投稿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刊物的投稿指南(作者须知)。

3)刊物水平。在专业对口的情况下,能否接受发表一般由两个因素决定:论文质量和刊物水平。一定质量的论文发表在一定水平的刊物上,基本如此,这是历史的积淀。论文投高了难于接受,投低了浪费了成果,得不到应有的影响力。也有时为了试探而高投,但一般不易成功。

水平的档次:顶级刊物-其它入选SCI刊物-国内核心刊物-一般刊物。

SCI是美国ISI公司(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出版的多学科的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的缩写。SCI是覆盖自然科学、医学、农业、技术和行为科学的文献索引。除了可以像其它文献检索工具一样用收录文献的主题、著者、期刊名称、和(或)著者地址进行检索之外,SCI还特别提供了被引文献(文后参考文献)检索,即用被引文献的著者和文献来源进行检索。JCR(http://jcrweb.com)是一个综合性、多学科的期刊分析与评价报告,它客观地统计Web of Science收录的期刊所刊载论文的数量、引用参考文献的数量、论文被引用次数等数据,并应用文献计量学的原理,计算出各种期刊的影响因子、立即影响指数、被引半衰期等反映期刊质量和影响的定量指标。影响因子IF是当前最常用的JCR指数。

在全世界约6万种科技期刊中,2004年SCI收录了 5968种期刊,约10%。国际顶级科技刊物2004年的影响因子《Science》为 31.9,《Nature》为32.2,《Cell》为28.4,《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达38.6。2004年IF在5.0以上的期刊有284个,3.0以上的有751个,2.0以上的有1401个,1.0以上的有2934个,呈现明显的金字塔型分布。进入SCI收录和影响因子高低基本反映了刊物的水平,得到了科学界的认可,是一个重要指标。当然任何指标都不是绝对的。

2. 论文的投送

1)投稿。投稿前必须细读作者指南(Instructions for Authors),搞清投稿要求和方式。然后写一封投稿函,基本内容应写明论文名称,作者,明确指出希望在贵刊发表,说明是原始研究成果,没有一稿二投或多投。为引起编辑兴趣还可以简要的说明一下本文的创新之处,价值所在,投稿贵刊的理由,应会使贵刊读者感兴趣等,但切勿长篇大论。再说一句愿听取贵刊审稿意见及会按意见对原稿进行所需的修改。然后由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签名(有的刊物要求全体作者签名),落上通讯地址、电话、传真、Email地址等信息。最后选择最佳方式,按要求投送,注意勿遗漏必需的材料。

2)查询。刊物收到投稿后都应给予回复,并告知一个稿件号码。切切记住这个号码,今后和编辑部的信息交流都要申明这个号码。如未收到回复,可以用各种方式向编辑部查询。一次审稿过程大约需要二个月。网上投稿的一般都可以用稿件号码直接在刊物的网站上跟踪查看审稿的进度。审稿完成后刊物会给通讯作者通知审稿结果。如久未收到信息可以向编辑部查询。

3. 论文的修改

收到刊物的审稿结果后就进入了投稿的第二阶段,需做以下工作:

1)认真阅读编辑和审稿人的意见。投稿后一般有三种可能的结果:①不需修改或小修改即可接收发表。很理想,但也比较难得。②可以发表但必须修改。虽尚未正式接收,但已是不错的结果。尽快认真修改返回。③不能发表。被拒当然郁闷,但大量稿件会有此命运。做好思想和实际准备,以便能尽快修改再投。重要的是不要怕被拒。

除了少数不需修改即可发表的稿件以外,回函都会附有编辑及审稿人意见,这是修改的最主要线索,必须仔细阅读,领会审稿意见的关键之处。

2)修改。

①认真分析审稿意见,一般有以下这些内容:a. 对文中某些内容表示质疑;b. 指出某些缺失或需重复的实验;c. 提出某些可删减的内容;d. 指出文中一些具体错误;e. 对语言文字方面的意见,这在国内投出去的投件中较为常见。

②修改及补充:a. 修改文稿中的错误,包括未被审稿人指出的自己发现的错误;b. 补作确实缺失或需重复的实验;c. 删减可删减的内容;d. 必要时为文稿的观点和结论准备更多的论据;e. 改善文稿的语言文字,并请英文水平高的同行再次修改。

有时审稿意见较严厉,指出问题很多。但只要没有明确说不能发表,就不要放弃。有些属于误解的批评意见也可以进行有根据的解释,对于本身条件下很难实现的审稿要求可以实事求是的说明。我就曾有按审稿意见对论文做了大量修改后成功发表的经历。

3)回复。

①完成修改及补充后准备一个回复审稿的说明,对审稿意见逐一进行回答和说明。

②回答和说明的内容:a. 对修改的地方均作说明,以审稿意见为纲进行;b. 对增加、补充的内容予以说明;c. 对删减的内容予以说明;d. 对于未能按审稿意见做的,给出实事求是的说明;e. 对某些审稿意见不同意时,可做有根有据的申辩。

③给编辑部写一封回复信,连同修改后的稿件,回复审稿的说明一起返回编辑部。注意审稿意见信中规定的期限,不要超限。

稿件被采用后会寄来一封接收函。要保存好此函,这是论文被接受的证明。

4. 论文的校对及发表之后

在发表前编辑部会寄来排印的校对稿及版权转移书。请及时并认真细致地校对此稿,错误之处按规定格式改正。同时需要签署版权转移书。注意此处只能改正编辑,拼写等错误,而不能对内容进行修改。校对应在编辑部要求时间内完成,一般要求2-4天,然后用传真,快递等方式返回编辑部。

同时还可能有版面费缴费通知和单行本征订通知,应及时办理,以免影响出版及今后与人交流。国际刊物单行本一般比较贵,而且需要外汇支付,在我们经费有限的情况下,经常不订了。但发表在高档次刊物上的论文反映着课题组科研的水平,在交流中会有用处,化这点钱订购还是合算的。

发表后,有时会有世界各地科学家来信或电子邮件索取文章。这表示你的论文有影响力,引人注意,是件大好事,应该及时邮送单行本(或复印件),或用电子邮件发送论文文件(最好是发表格式的pdf文件)。发表一定时间后还可以去查询被引用情况。

有时会有人向编辑部或作者提出不同看法,此时作者有义务向对方说明自己的观点,如确属自己的失误也应大方地予以纠正。

(田维熙,中科院研究生院生物系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