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点拨 助你顺利度过研究生学习生涯

  •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2296

“研究生要敢于挑战学术权威,敢于向国际一流目标迈进”、“学生不用功,可能是导师不用功”、“研究生就业应把眼光放宽些”......,这是9月7日,在中国科学院创新案例系列讲座的第二场报告会上,大气物理所王会军所长及动物研究所张知彬所长在《中国科学院的创新实践与大气物理研究所》和《把握机遇,提升科技的创新能力》的报告中谈到及回答同学们提问的话语。一字字,一句句让同学们耳目一新,不再迷茫。 这些话语对青年学子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具有十分现实的指导作用。本刊特摘录部分与研究生培养相关的内容编辑如下。
作为新生,把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非常重要

问:我是中科院上海研究所的新生,我想问一下在学期间学习什么最重要?

王会军:以我的观点,可能还是结合你所从事的学科,对于本学科的基本理论有一个很好的把握这点非常重要。当然这个更多的还是导师的责任,导师帮助你去了解本学科最主要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在这个基础上,根据你研究的方向,大致来确定一些比较前沿的理论,包括一些基础理论,这些将会成为你将来论文和从事科学研究最重要的一些工具。

同时,要善于学习一些交叉学科的东西,因为有些科学研究的创新是来自于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和学术思想的一种交流。刚才我也举过这方面的例子,通过种种成功的例子表明,在学习本专业最重要的理论的时候,还要学习一些交叉学科的东西是非常重要的。

新生应尽早介入实验室的工作

问:中科院研究生三年学习时间,第一年集中理论学习,后两年的时间到所里进行实验工作。我想问一下张老师,我们应该如何利用这短暂的两年时间进行实验,以真正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张知彬:你讲的是硕士生,硕士生第一年时间在研究生院学习,后两年进研究所做研究。应该说从时间上来讲,从导师的角度来讲,两年、三年时间很短,所以很多老师在尝试硕博连读的培养机制。

总体来讲,两三年的时间里,一年级在研究生院学习的时候建议大家也要经常去实验室,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利用假期或周末时间尽快、尽早介入老师的课题、实验,这很必要。因为有一些创新的研究,方法有很多风险性,万一不成功,再去重复,这个时间就显得特别的仓促。所以不管你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早一点介入实验,对于你完成学业是最有利的。

跨专业的学生,要根据学科背景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

问:我现在所学的专业和本科时的专业有一定的跨度,我个人感觉自己的思维可能在本科的几年学习中形成了定式,我应该怎样更好的融入到新的专业当中去,而且能借助以前所学的一些专业知识,形成自己的优势?

王会军: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现在科学院很多研究所的研究生是跨专业考过来的,这个问题挺普遍的。很重要的还是我刚才提的那个话,一个好的选题是非常重要的,导师应该有这个义务帮助你根据你的学科背景来选择比较适合于你的题目。

另外我觉得,跨专业的考生反倒更有优势。因为本专业的人掌握的专业知识大家是差不多的,但是你从另外一个专业进来,你会用新的视角来思考这些问题,这就是你的优势所在。在科学院的研究所里面很多这样的成功例子,拿我们所来说,是学大气的,非气象专业的学生,做得非常棒的很多。像我们所一位研究员,以前是学基础数学的,搞大气怎么搞呢?他遇到一个著名的老师,就是曾庆存先生,也是我的导师,当时他作为博士后过来,我导师给他确定的题目是研究大气运动的基本特点,于是他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做得非常成功。所以我想说跨专业的考生其实有很多自身的优势,关键是你要和导师好好沟通。

学生不用功,可能是导师不用功

问:谈谈您指导研究生的经验和体会。

王会军:我认为对科学的敏锐,是从事科学研究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具体到研究生选题,好的选题是学生论文成功的一半。如果选题错误,事倍功半都达不到,可能会走很多的冤枉路。这一点上应该说导师负有更大的责任,如果一个学生最后做得不怎么样,导师至少要付50%的责任。我认为各位同学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导师应在关键时候给学生以帮助。

另外,我发现一些比较成功的导师和学生,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就是对工作非常热情。因为没有对工作的热情也就没有了创造力,这条我是比较相信的。我看到周边的一些导师和学生,他们都具备这样共同的特点。另外一点,我认为如果导师用功了,学生基本上也就会用功。所以我不太喜欢导师总说学生为什么不用功,可能很大的问题在于导师不用功。比如说,现在看起来比较好的一些学生,原来可能来上学时,也就抱着为了找工作要一个学位的目的,未必对科学有多大的兴趣,但由于遇到一个好的导师,导师非常努力、非常用功,慢慢地学生也非常用功,成为一个非常敬业的科学工作者。

还有就是导师要善于向学生学习。老师不能只靠做论文或调研、参加国际学术活动等产生创新想法,很多时候,和学生讨论倒是可以得到很多新的启发。我觉得永葆创新的活力、坚持思考的习惯非常重要。有一次我们所开座谈会的时候,一位老先生提出,关于人的懒惰,身体上的懒惰是次要的,脑子懒惰是最重要的;脑子不想动了,对科学工作者来说肯定是最麻烦的事,比你早晨十点钟起床还要严重。我特别支持他的说法。

发挥优势,女性研究生同样可以做好科研

问:中科院系统女性研究者越来越多了,您觉得我们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特点做科研呢?

王会军:坦率地说,现在中科院的研究生队伍和科研队伍里面,女性的比例越来越高。我可以告诉你,就我们大气物理所来说,女性研究生已经占到了一半以上了,而在过去若干年里我们所女性科技工作者和女性研究生比例是比较低的。但是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不乏非常优秀的,像我们所的一批研究员,包括一批研究生都做得非常好,我的学生里面女研究生做得好的也有。我的两个学生拿到了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奖,其中一位就是女生。所以谈到女生做科研有什么优势或劣势的问题,优势我觉得可能女性研究生,更感性一些,容易与同学交流,这是女生的一个长处。另外女生更细致,有一些科研工作是需要非常细心的。总的说,我觉得从智力上看我感觉不出男女生的差别。或许有时女性研究生对家庭的付出会多一些,但我想还是有办法克服的。

总之,我觉得女生只要发挥特长就能够做得很好,这方面的例子很多。目前,我们所一半以上都是女研究生,将来我们会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职工、女性科技工作者,我们也是希望女性科学家能够做得越来越好。

国际合作中最重要的是开展实质性的合作

问:目前中科院很多研究所和实验室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想问一下国际合作中需要坚持什么样的原则?

张知彬:国际合作,我的原则是钱并不重要。因为国家现在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在国际合作中我们缺少的并不是经费。我觉得国际合作最重要的是有机会进入他们的实验室,与他们开展实质性的合作。我们过去就是往来送迎,我到你那儿看看,你到我这儿看看,顺便出国观光,这些都已经过时了。现在要一块做研究,一块儿做实验,一块儿写文章,只有在这个过程里面,你才能够尽快地冲击到国际前沿。大家都不能否认我们现在整体水平和国际还是有距离的,因此最重要的是有这么点钱,把国外先进的实验室和有关人员同我们联系在一起,我们能一块儿开展实质性的研究。在此过程中,一是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很快;第二,确实能够学到一些真东西,因此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获得实质性的合作,而不是说多争取国际方面多少经费。

当然还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保密的原则,这要坚持。我们不能说为了讨好人家或者他是大牌科学家,我们就领他到军事禁区、非开放禁区,或者有些生物材料本来不可以拿走却让人家拿走了。我们要严格坚持国家有关管理,本着平等交流的原则,这点也非常重要。

研究生就业要把视野放宽

问:我是学生物学的,不知道社会上对我们生物口的学生需求面有多大?毕业后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您能给我们指明一下方向吗?

张知彬:我觉得就目前形势来看,生物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机会要好一些,因为现在对生物专业的毕业生需求还是比较大的。第一,各个大学都进行扩招,扩招第一个要建设的就是生命科学院,从我们所毕业生的情况来说,毕业分配不是个问题。但有一个问题,很多学生都不愿意离开北京、上海,其实现在各个省会的发展也很好,也急需要人。就我所了解的情况,刚刚毕业的研究生留在我们所,要想在研究所打出一片天地来,那时间要非常长,因为竞争非常激烈。因此,我建议大家可以到国家需要的地方,比如说各个省,甚至有一些边远地区,这样发展可能更快一些。有好几个这样的例子,像我的博士后,毕业去地方,有的已经干到院长了,因为地方现在发展确实需要人,如果说同学们把视野放宽一点,可能路就更宽了。

研究生要敢于挑战学术权威,敢于向国际一流目标迈进

问:请谈谈您对研究生的几点建议。

张知彬:第一,要树立创新为民的科技价值观。路院长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我们科学院必须得树立这样一个思想,不树立这个思想,总想着自己出名,自己想做点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来是不行的。动物所创新经验的第一条就是服务于国家需求,如果说我们不和国家的需求相结合,我们确实取得不了那么多荣誉和成绩。因此,作为一名研究生,大家一定要珍惜科学院给你们提供的机会,端正学习态度,这点非常重要。

第二,要树立自主创新的意识。我们中国人是比较聪明的,国家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科研条件和环境,因此不要老觉得外国人的东西厉害,我们做不了,不是这样的。要敢于挑战权威的学术思想,敢于向国际一流目标迈进,要敢于超过老师,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对于研究生来讲,说是学生,但不是完全学习,主要是创造。老师所传授给你们的知识都是有限的,老师一般过了一定的年龄创新能力就丧失了,更多的是一些经验。因此,你们要敢于超过老师,凡事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老师怎么安排就怎么干,这样的话可能就会错失好多机会。

第三,要重视科学的方法论。我个人认为,很多的思想问题,我们往往对哲学感兴趣,好多自然现象的解释停留在哲学上,我们喜欢归纳,但是对推理就不太重视,即使推理也不是严格的推理,都是采取比喻的方式,我们比较重观察,轻实验,重整体,轻解析。这也反映在我们学生论文的题目,做论文选题上,都是选对什么什么的观察,没有一个西方式的科学正论点。我要讲的是,同学们不要搞伪科学,我们搞科学一定要把科学的意义搞清楚,科学的意义你不清楚,你进来干什么。

第四,要重视论文的设计和创新。根据我的经验,我建议大家选题不要大,选题太大,很难实现突破。我们要避免挖好几个“浅坑”,一定要集中挖“深坑”。

再一个,创新性要突出。选题太宽很难有创新,选题窄要把文献看好,广泛查文献,看看你选的题目,研究现状是什么样的,国际国内做没做过,研究过了是什么结论,这个结论是不是很清楚,如果已经很清楚了,你就别再折腾了,如果争议很大,还值得介入。你介入之后,你澄清哪个观点是正确的,你就突破了,你可能发现这个领域完全是空白,没有人搞过,这种机会几乎不多了,尤其是对学生来讲就更难发现了,对老师来讲,发现一些重要的领域没有被研究,开创这个领域,那你就是鼻祖了。因此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另外一定要阅读原始文献,因为有时看文献的引用会产生误解,选题上会出现问题。再一个实验的设计要严谨,这点非常重要。同时要掌握现代统计学方法,我们那时候学的统计学方法非常简单,现在统计学要求非常严格,如果你不把统计学的问题解决,你有好东西也发表不了好文章,得出的结论可能也是错误的。

第五,不要单纯追求发表论文的数目。或许研究生一入学就被压了一个担子,发表SCI论文多少篇,这个问题大家应正确看待。在国内发表论文比较容易,国际上发表论文比较难,这个大家都非常清楚。因此除了研究所给你提出高的要求外,自己对自己要提出高的要求。如果你连一个普通的国际刊物都发表不了文章,你怎么能直接冲击Nature、Sciences呢?很多事情都是逐渐逐渐积累的,你想一夜成名,一下子成功是不容易的,你首先要在国际比较好的杂志发表论文,作为学生就是很有水平的了。另外,不要过多追求发表论文的数量,这个不是十分重要的。我想强调的是一定要从国家需求里面找科学问题,比如说SARS研究,禽流感研究,这都是国家重大需求,里面一定有没有解释的科学问题,比较容易取得好的结果。

第六,要加强学科的交叉,加强尺度的整合。交叉学科容易产生新思想、新方法。现在有很多重大的发现,都有好多学科的参与,比如说对禽流感的研究,我们的研究队伍中有搞病毒学的、动物学的等等。

科学发展有三个趋势,一个向最宏观的方向发展。再一个向最微观的方向发展,这两个方向都是未知世界,谁先走出来,谁就是这个领域的开拓人,你开拓纳米,很多人还看不懂纳米,你就有很大发现。还有宏观和微观的整合方面,搞宏观的和搞微观的结合,也是有很多突破的地方,因此我相信在其他学科里面也存在整合的问题。

第七,要发扬团队精神。现代科学靠单个人,靠独自思想,闭门造车,发现什么重大科学问题的机会不多了。因为全世界那么多科学家,扫荡了多少遍,因此必须要团结,就是要通力合作,不同学科的科学家合作。

最后一点,要发扬艰苦朴素的精神,特别是要求真务实。我们搞科学是不能有虚假的,有虚假早晚也会被发现的,除非你的成果不怎么显著,没人管你。只要你有重大发现,马上就有人要重复你,像韩国的黄禹锡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因此一定要严守科学的道德,保持真实,这是最重要的。我们从事科学研究就是要求真务实,就是要出真东西。

另外,建议大家向老一辈老师们学习。他们那个时候条件那么艰苦,还能做出那么重要的工作,大家想想“两弹一星”的时候条件多艰苦,现在的条件应该说非常之好,因此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根据录音整理,有删节,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