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创新教育优势 服务地方人才培养需求

  • 国内合作办公室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2026
作者:国内合作办公室

作为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和国家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基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以下简称研究生院)自2001年更名成立起,依托中科院科研、教学和智力资源的综合优势,广泛开展教育、培训和科研等方面的院地合作,在培养国家、地方和行业急需的专门人才、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以部门、行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定制培养研究生层次人才

依托中科院在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研究生院以地方、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地方及企事业单位急需的专门人才,在合作中充分体现出高起点、高标准和高效率的特色。

1、满足发展需要,为企业培养急需的科技骨干

研究生院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积极走出校门与有关企业开展合作,探索院企合作办学的新模式,为企业培养急需的、留得住的高级科技人才。

2002年3月,根据北京高科技民营企业多元电气集团的具体需求,研究生院为其举办了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招收40名学员;2003年,研究生院又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管理局培训中心联合举办了现代药剂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班。这些特色的课程进修班都是研究生院和相关企业反复协商,根据实际需求又结合研究生院在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优势开展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和社会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树立了研究生院面向社会需求办学的品牌和形象。

2、针对行业特点,为企业量身定制培养项目管理人才

中科院是国内率先开展项目管理研究和教学的单位。自上个世纪60年代起,著名科学家华罗庚教授在国内推广“优选法与统筹法”,奠定了我国项目管理学科的基础。

通过近40年的不懈努力,中科院已经在项目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教育体系、典型案例、人才培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培养了一批项目管理专才。

2004年起,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研究生院开始招收培养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并被推选为项目管理领域华北区招集单位。2006年,研究生院成为首批项目管理工程硕士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IPMP)合作试点的八所院校之一。

研究生院一直在积极探索与企事业单位的共建和合作模式,根据企业和具体项目管理的需求,整合教学和科研资源,提供个性化服务。合作中,积极促进企业更多地参与培养过程,参与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教学组织、师资选择、导师配备、论文指导等一系列工作,共同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工程硕士人才。

2004年,研究生院分别与北京军区、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国海外工程总公司、中港集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中创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签署了共建和人才培养协议,开始定制化人才培养工作。

2005年9月,研究生院工程教育学院与北京建工集团第六建筑工程公司合作举办项目管理在职研究生课程班,共有48人参加学习。在2006年5月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IPMP考试中,该班38名参加考试的同学中有33人一次取得IPMP C级证书;2006年7月和9月,又与北京建工集团合作举办了两期项目管理研究生课程班,形成了研究生院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在北京地区建筑行业的示范效应,为北京市的城市建设和建筑行业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做出了实质的贡献。

3、与北京军区合作培养军地两用人才

研究生院2002年6月与北京军区签署合作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协议,首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研究生班于2002年9月入学。研究生院工程教育学院紧密结合军区班学员的实际,制定学习计划,聘请来自中科院计算所等单位的优秀师资上课,并专门在学员宿舍区建了一个小型机房。经过学员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在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考中,有60%多的同学一次顺利通过,为研究生院和北京军区赢得了荣誉。

2004年,研究生院继续为北京军区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及“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信息化人才。2005年双方又签订了《军地共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地协议》,北京军区每年选送50余名科技领域骨干人才到研究生院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深造,攻读“计算机应用技术”及“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

作为军地共育新型军事人才协作区成员,研究生院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在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上不断探索和创新。在课程上,针对学生来源的广泛性,通过补专业基础课、增强动手能力、严格要求基础、宽幅选课等方式保证课程学习有效性;在论文阶段采取提前沟通、提前准备、开设讨论课、不断扩大学生论文实践渠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研究习惯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培养过程中,不断加大与北京军区沟通与共享资源的力度,引入军区科技专家参与到该班的教学与培养中来,并通过观摩作战基地等方式,使学生接触军区信息化一线的问题,确保人才培养与军区未来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相适应。

经过几年的合作与实践,研究生院已经成为北京军区军地共建、培养高水平未来军事人才教育基地之一。

二、依托中科院技术创新、项目管理优势,推广特色培训和服务

培训是企事业发展的新动力。几年来,研究生院依托优秀的教育品牌和教育资源优势,面向社会需求,以在职人员的职业发展为导向,以高层管理培训和应用技能培训为重点,为社会各界提供管理、职业技术和岗位技能等各方面的培训。

1、突出科技管理优势,开展高层管理培训

中国科学院的知识创新工程已经进行到第三期,在科技创新、科技管理方面实践丰富、优势明显,拥有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以此为依托,研究生院以面向行业定制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为主要方向,开展高层管理培训。

几年来, 研究生院先后举办了技术创新EMBA课程研修班、金融管理(国家开发银行)EMBA课程研修班、技术管理EMBA研修班、高级工商管理总裁研修班、企业内部高级工商管理培训(物美集团EMBA研修班、海星集团EMBA研修班、雅虎中国网络营销高级研修班)、中港集团高级项目经理培训、北京市人事局项目管理短训等,积累了比较丰富的高层管理培训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受到了合作单位的高度评价。

如:研究生院培训中心先后为国家开发银行举办了两期EMBA研修班,参与学习的230位学员均为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其中局级领导56位。在承办项目的过程中,培训中心在重视教学和组织质量、通过课程学习系统梳理管理理论知识、更新管理理念的同时,采用了教学与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组织学员成立了专题研究小组开展专题研究活动。在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陈德泉、计雷、池宏等专家教授的支持和亲身参与下,两期研修班学员在专题研究过程中共完成了47篇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其中题目为“开发性金融中小企业服务模式研究”的课题研究得到了河北省廊坊市政府的积极肯定和支持,廊坊市领导亲自协调在固安经济开发区进行了项目试点,成立了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近期已向河北全省推广。通过课题研究,在专家、学员和政府之间充分的互动交流,不仅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参与实践得以固化的目的,而且也尝试性地解决了国家开发银行和地方政府在金融合作方面的一些难题,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也得到开发银行领导和地方政府的认同。

2、发挥远程教育技术优势,承担相关培训和开发项目

2001年8月,研究生院承办了由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高技术智能计算机系统专家组主办的第五期“全国计算机高级技术人才培训班”。研究生院以出色的管理与服务,圆满完成了培训班的组织工作;研究生院的远程教育系统也为培训实现上海、郑州等四地的远程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远程平台支撑。

2006年9月,研究生院培训中心承担了中共中央组织部“全国组织干部网络学院”课程开发与培训项目。 “全国组织干部网络学院”是中共中央组织部根据中央颁布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精神实施的、面向全国组织工作干部的远程培训平台,其服务对象将包括各省、市、县组织部门的15万组工干部。受中组部培训中心委托,研究生院培训中心负责所有课程的课件制作和后续培训服务等工作。该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推出各类课程共计300学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将有针对性地进行面向干部队伍的短期培训、公共管理课程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等后续项目的深入开发。

3、配合中科院院地合作工作,开展地方干部培训和职工岗位培训

为服务地方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研究生院在中科院科技副职办公室和中科院选派到地方的科技副职干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逐步加大与各地政府合作,为地方举办各类培训。

2002年5月,研究生院培训中心为河南平顶山市委举办“南平顶山市高级知识分子理论学习班”(35名学员);2006年6月又成功举办了“泰州市优秀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培训班”(33名学员)。除核心课程和前沿知识讲座以外又特别安排学员参观了中科院相关院所和中科院远程教育系统。培训充分体现了中科院在技术创新领域的突出优势,得到了学员的高度评价。

研究生院培训中心是中央国家机关工人考核委员会委托开展科研辅助专业培训考核和职业道德培训考核的定点单位。科研辅助岗位的工人在科学研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2000年以来,研究生院培训中心共开展了半导体芯片制造、半导体原料制备、化石修理、岩石磨片、玻璃加工、金属轧制、水工检测等近30个工种的培训。仅2006年3—4月,已为院校、机关管理人员举办了专题讲座十余讲;每年职业道德培训人数在2000名以上。

研究生院培训中心还面向中央国家机关系统及社会开展会计岗位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每年培训人数约在1200人左右。

三、突出实践与应用 开展课题研究与项目合作

研究生院依托中科院科研、师资、学科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瞄准国内外热点研究领域和方向,注重理论的实际应用和成果转化,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项目合作。

1、瞄准热点,推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与合作

研究生院是国内最早从事应急管理研究的单位之一。 2003年,研究生院与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共同成立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与教学联合小组,开始从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并逐步形成了“科研、教学、应用”三结合的工程硕士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2005年12月,研究生院工程应用研究中心和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数学研究会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随后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国际)应急管理论坛等一系列学术活动,对国内应急管理的研究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6年3月,研究生院工程应用研究中心系统平台研究室在天津揭牌成立。2006年9月,与天津市和平区政府就项目《天津市和平区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草签合作协议开展项目合作。

另外,研究生院工程教育学院先后承担了北京华恒通信息系统开发有限公司“机动车车牌自动识别计算机软件模块”开发项目;海军某研究所“雷达目标跟踪算法研究”项目;与哈尔滨风华机器厂合作开发“360度视频监控系统”等项目。

2、发挥团队优势,开展项目管理国际课题研究

基于院所结合、所系结合的学科研究优势和科研团队优势,研究生院一直致力于在项目管理这一新兴学科领域建立起科学的研究体系和规范,在国际上确立中国在该领域的特色和地位。

2006年10月,由研究生院发起,PMI(项目管理协会) 支持的“项目管理在中国:基线模型”(Project Management in China: a Baseline Model)课题宣布启动。课题由研究生院工程教育学院院长黄钧教授领衔,指导委员会包括威廉·韦尔斯博士(Dr W.G.Wells)、计雷、池宏等国内外知名专家。课题组以促进项目管理在中国发展为宗旨,所有专家均以志愿者身份参与。

“项目管理在中国:基线模型”研究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课题组将通过广泛、深入的专业调研和分析,针对中国项目管理整体状况提炼一系列变量,力图构造适用于中国的项目管理基线模型。2006年先期启动试点(Pilot Plan)。PMI(项目管理协会)高度赞赏此项研究,率先提供资助,PMI研究经理安艾德(Edwin Andrews)表示:“衷心希望并相信,本课题将为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项目管理事业的发展和繁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坚持开放共赢,与国内外教育和产业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1、与国内高校合作共建 实现互惠双赢

研究生院非常重视与地方大学的合作与交流,在经常性的科研和学术交流的同时,发挥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地方大学研究生培养和学科建设提供智力 支持,并与河南大学、山东大学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

2005年年初,作为河南省和中科院省院共建计划的一部分,研究生院与河南大学签署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与河南大学关于联合建设河南大学研究生院的协议》。根据协议要求和河南大学的邀请,研究生院院士、专家代表团一行10人于2005年3月中旬访问了河南大学,就河南大学的学科建设、学位和研究生教育等工作进行了研讨。代表团的院士、专家作了6场学术报告引起强烈反响。2005年6月,河南省政府批准河南大学试办研究生院,河南大学聘请研究生院生物系主任、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陈霖院士为河南大学研究生院名誉院长。双方互聘导师,在相关领域开展学术交流,河南大学还选派青年教师和学生来研究生院修读课程。目前,河南大学选派的20多名研究生正在研究生院数学学院、工程教育学院修读学位课程并在有关教师指导下开展论文和课题研究。

2005年,研究生院与山东大学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全面合作,合作内容涵盖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包括:双方互聘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实现教师资源共享;联合培养并互荐优秀青年人才;互派青年教师到对方进修和访问;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重点学科、领域的合作研究;联合申报国家、重大(重点)科技项目和科研课题;加强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氛围等。

2、与产业界密切合作,建立实习培训基地

研究生院在工程硕士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与国内外产业界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聘请行业专家参与授课,在企业建立实习培训基地,与产业界形成开放、互助、共赢的良好合作关系,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实用型高端人才。

研究生院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与微软亚洲研究院、诺基亚中国研究院、韩国庆北科技园、韩国GEBTEC公司、日电卓越软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10多家国际机构及企业,以及中关村国际孵化园、联想集团公司、航天部第二研究院、首都信息发展股份公司、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用友软件股份公司、北京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等国内50多家科技园区和企业建立了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关系。

在与这些企业的合作中,企业每年输送骨干员工到研究生院深造,研究生院吸引企业资深专家来院授课或指导学生论文,并推荐优秀学生到企业就业或开展论文实践工作。这种三方共赢的教育培养模式得到了产业界和学生的认同,不断有新的科技园区和企业成为研究生院的实训基地,越来越多的产业专家参与到研究生院的教学培养中来。

目前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拥有授课教师85人,其中 31人是来自于产业一线的资深专家;拥有论文导师344人,其中来自IBM、Motorola、NEC、Nokia、中软、联想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导师146人,为学生开设讲座、指导学生论文工作、开展科研等方面的合作。在2006年上半年,有50多家单位为学生提供了几百个实习实践或就业机会,企业也通过这个平台招聘到优秀的IT人才。

在面向行业开展人才培养的实践中,研究生院成立了金融科技研究中心。该中心以金融行业的信息技术及其他科技应用问题为背景,通过与金融监管机构、金融企业、金融IT服务提供商等多方面的合作,对行业共性的、中长期的、储备性的问题进行研究。该中心还承担了金融行业有关信息科技应用的研究、预演、试验和行业中高层技术和技术管理人才培养的任务,为培养金融信息科技骨干人才提供高质量环境。

同时,研究生院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与诺基亚中国研究院、韩国GEBTEC公司、北京金高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用友支援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天一集成科技有限公司等研究机构和企业,就联合开展科研合作及建立联合实验室等,也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合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其中与天一集成科技公司的联合实验室已经运行1年多。

研究生院将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和创新开拓的思路,充分发挥中科院人才和技术优势,围绕中科院的优势与地方“十一五”发展规划和重点领域,在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共建研发和应用推广及服务机构、教育培训和人才交流等方面加强与地方的合作,为建立创新型国家和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国内合作办公室供稿,卢耀华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