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地球科学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浅谈

  • 侯泉林 马石庄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2289
作者:侯泉林 马石庄

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院的根本任务,也是实现一流研究生院的基本条件。下面仅就如何培养和提高地球科学学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谈点粗浅看法。

1.扩大选课自由度,加强数学和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课程建设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数学和计算机技术已成为各个学科领域的基础科学,它不仅影响着科学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能力和速度,而且影响着其它学科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尤其是对地球科学的影响更为明显,因为地球科学不仅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且也是一门计算性很强的学科。国际著名大学均十分重视对学生数学和计算机能力的培养。

青年学生是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年龄,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课程设置上,尽量减少必修课,大幅度增加选修课。牛津大学16个系所开办的大量课程和讲座大多是选修课,只有少数课程是必修课。研究生应在导师和学院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享有比较大的选课自由度和相当广度的选课范围。要鼓励跨学科选课,拓宽学生知识面。在选修和限制性选修课中加大数学和计算机技术课程的比重;同时,可适当要求在这些课程中须修满若干学分。此外,要保证研究生有充分的上机时间,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和探索的机会。

2.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开发创新潜力

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是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填鸭式应试教育严重制约了年轻人创新能力的发挥。牛津大学的研究生课很多都是以讨论班的形式进行,每个学生都得发言,鼓励学生辨证思维和独立思考,不盲目崇拜名家,要求对一切都持怀疑和“批判”(critical)的态度,鼓励他们对名家的著作挑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同时,能用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可充分借鉴牛津等世界名校的经验,提倡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以启发式和讨论班式为主,要求学生阅读一定量的原版书和文献,加以综述,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刚开始,学生对此也许会感到有压力,难以接受,但只要坚持,逐渐形成习惯,必有后效。

3.加强实验基地建设,提高研究生动手能力,培养跨学科创新人才

实验技能是成为科学家的基本素质。国际著名大学的实验室和各野外台站具有相当高的开放度。学生在遵守实验室和台站的有关规章和操作规程的前提下可以到任何一个实验室或有关台站做实验或观察,并且所有实验均由学生自己亲自完成。中科院许多研究所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如地质与地球物理所要求研究生须参加实验室和野外台站的现场授课,并且自己论文所需要的实验均亲自完成。

研究生院可利用地球系统科学的优势,与各培养单位共建实验室和野外观察台站作为研究生的实验基地。以组织或自发的形式使学生一入学就有机会到不同学科的实验室和野外台站参观、学习,甚至短期工作,并可计入学分。这样一方面扩大了研究生的知识面,使各学科之间得以比较深入地渗透;另一方面,为他们将来从事跨学科,特别是跨一级学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初步的知识和技能。这些举措将会大大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潜力。

4.建立野外实习基地,培养研究生野外工作兴趣,提高研究生野外工作能力

地球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研究成果的取得均是建立在野外第一手观察资料的基础之上。此外,野外工作也是地球科学家应具有的基本技能。由于多方面原因,现在有些年轻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如学海洋的学生没有见过大海,学地质的学生没有见过三大类岩石和断层等现象仍然存在。学生也多次反映,希望增加野外实习的机会,增加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交叉学科的培养内容。目前,有些研究所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以提高研究生的野外工作能力。相关学院以及培养单位可综合相关学科建立综合野外实习基地,聘请各学科专家野外指导,提高研究生野外工作的兴趣、能力和生存技能,拓宽知识面,加强学科渗透,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任务和奋斗目标。中科院已明确提出,“教育与科研并重,出成果与出人才并举”和“把科学院办成一所大学校”的思想,对研究生院来说是难得的机遇。研究生院应充分思考和运用“大”研究生院的概念和内涵,充分利用中科院的综合优势和资源,把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作为创建“一流”的切入点,长期坚持不懈,美好的明天一定会到来。

(侯泉林 教授,博导/马石庄 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