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抄袭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的准备是一项严肃的研究工作,必须全身心投入,而且要耗费相当的精力和时间才可能完成得好。但目前却发现个别研究生不进行任何调查研究工作,却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学位论文,如有的学生将别人的研究成果整章搬入自己的论文,甚至一字不改,而在论文参考文献中对所采用的他人成果竟然一字不提。不可思议的是这样的学位论文居然能顺利通过审查,由此导致在研究生中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科研中不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伪造和修改实验数据。有的研究生在参加一些科研课题或相关项目研究时,往往偏重于做一些面上的工作,而不愿花较多的精力和时间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对于涉及到的建立模型等数值模拟分析内容,不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现实,分析解决复杂问题,而是为了满足某种模型特性的需要或者某种结论去修改实际数据资料。这种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不但是不负责任的,而且也是很不道德的。
3、一稿两投或两发。同前者两种失范行为相比,一稿两投或多投是研究生中最为普遍的现象,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种科研越轨行为。许多研究生都有一稿两投或多投的经历。他们认为,一稿两投或多投,如果没有造成一稿两发或多发,就没有违背学术道德。甚至有人认为一稿多投是解决文章时效性短与期刊审稿周期长矛盾的一种有效策略。对于一稿两发或多发的现象,尽管大多数研究生持否定态度,认为一稿两发或多发会引起期刊之间的知识产权纠纷,属于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但是,还是有不少人对此不以为然。他们片面地认为有多家杂志发表论文,登记成果时只取一家则不存在违规问题。
1、市场经济利益和现实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研究生缺乏基本的相关法律知识,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之下置道德与法规不顾,急功近利、争名夺利,导致了学术违规行为的发生。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研究生对待学术研究心态浮躁、急功近利,面对人才竞争和就业压力,他们在校期间不潜心钻研学问,而是更多地考虑怎样找一个满意的工作单位,有的边学习边搞副业。如此,必然对正常学习和研究造成很大的影响。
2、学业评价制度存在缺陷。科学、合理的学业评价制度,有利于引导、激励和规范研究生的研究行为。然而,我国目前对研究生的学业评价,无论是评价的标准还是评价的方法,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
从评价标准方面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智”轻“德”。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仅仅考评是否修完了必要的学分、完成了规定数量的论文、论文答辩是否通过。而对学生的学术道德素质,既没有明确的标准,也很少予以量化考核。二是重视论文的数量,忽视论文的质量。许多高校明文规定,研究生必需以校方的名义,在确定的刊物发表规定数量的文章,否则学位论文不予答辩,不准毕业。由于论文的数量标准是硬性规定的,一些学术研究能力欠佳的学生为获得答辩的“通行证”,不得不投机钻营,置学术道德不顾。
从评价方法来着,研究生学业评价的主要方法是论文答辩,通过同行专家的评定来判定论文的质量及学生能否毕业。该方法运用得当,可以较准确地判定学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及学生的真实水平。然而,现在的--些论文答辩会,从答辩委员会的组成、提问。决议起草到评阅表送取等方面都不规范和严格,使一些不合格的论文通过了答辩。由于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答辩不能严格遵守应有的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一方面为研究生中的学术腐败现象提供了滋长的“温床”,另一方面也使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在研究生中失去了应有的尊严,丧失了对研究生研究活动的制约作用。
3、教育的主体——导师自身存在着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导师是对研究生进行教育的主体,其自身学术道德素质会对研究生的学术行为起到示范和导向作用。虽然从总体上看,我国研究生导师群体下的整体学术道德素质是较高的,能够在科学研究活动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但是,不可否认,研究生导师队伍良莠杂陈,其中不乏个别的学术道德腐败分子。如果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们自身的学术道德素质低劣,在科研活动中不能恪守学术道德规范,那么,其弟子出现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
4、研究生管理部门及指导老师思想教育工作的放松,忽视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在对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不论是研究生管理部门还是研究生的指导老师,很多人关注得更多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却忽视了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平常管理中的奖惩制度也失去了平衡,如对获得的某项科研成果会大加奖励,但可能对长时间不在校学习或考试舞弊行为却不了了之,这无疑对研究生的行为准则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1.对科研道德的严肃性和科学精神的严谨性缺乏正确的认识。研究生的科学道德是研究生在攻读学位过程中和从事科学研究活动中,其思想、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研究生科研道德失范行为的产生首先源于其对科研道德的严肃性和科学精神的严谨性缺乏清醒的认识。科学的求实精神要求每一个研究生在科学活动中尽可能做到观察方法科学,观察过程仔细准确,实验设计周密可靠,实验操作诚实严谨,实验数据真实可靠,构造假说严肃大胆。它要求研究生在求实的基础上崇尚逻辑分析,善于独立思考,进行辩证综合,学会科学抽象。少数研究生由于缺乏严格而系统的科研道德教育,错误地认为"天下文章一大抄",写论文尤其是综述性文章只是抄抄写写、剪剪贴贴,表现出他们对科研工作的主观随意性。
2、研究生自身缺乏道德自律,过分追求名利。有些研究生缺乏在道德方面的自我约束力,不能严于律己。对于在学术研究活动中不准抄袭、剽窃、伪造和修改实验数据等学术道德规范,那些违规者并非不清楚。然而,这些规范对他们而言仅仅只是外在之法、他律之法。既没有被他们真正内化,也未融于他们的灵魂被立为必遵之法。执法与否完全依赖于外在的强制。一旦外在强制不复存在、条件许可,在名与利的诱惑下,他们就会将这些外在之法置之脑后。不可否认,科研会带来名和利。但是,对功名利欲的追求若越过一定的范围,任其恶性膨胀,则必然带来负面效应。
3、对科研道德的是非界限缺乏正确的度量。一些研究生在从事科学研究活动中,对于科研中关于引证、借鉴与抄袭、剽窃的是非界限缺乏认识。科研成果的道德评价尽管相当复杂。但是,科学研究中还存在着既有的道德规范,存在明确的是非界限。一篇论文不可能完全是自己的创见,更不可能凭空独创,人们总要在自己的论著中引证、借鉴前人的某种材料和观点。这种合理的引证和借鉴是必要的,这也是由科学技术的继承性特点所决定的。但是,这种引证是在消化理解的基础上,是为了说明自己思想的来龙去脉,为了表明自己对前人的观点和态度,为了论证自己的新观点。引用别人的观点和材料,不能代替自己的论证,更不能以此冒充自己的创见。
1、建立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制度。聘请本校有名望的老教授、校外专家及部分优秀研究生指导老师等相关人员成立研究生学术道德委员会,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将研究生学术道德的管理予以规范化。委员会负责对研究生的学术成果的真实性与学术性进行审查和评价,并定期开展相关内容的讲座,开展诚信教育;同时,对研究生中所发生的学术道德腐败事件严惩不怠、决不姑息。
2、加强对研究生学习纪律的监管。研究生院等研究生工作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研究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一方面要严格各项学习纪律和制度,从每件小事做起,对所发现的违反纪律的行为,诸如代考等现象坚决查处;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研究生的学习风气和思想动态,与学生会和学生党、团组织以及研究生指导老师多方面配合,及时纠正不良风气,引导研究生向规范而有理性的、健康的学习和研究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要合理制定对研究生的各项学术要求,对硕士学位论文不能提出过高的字数要求,应当以论文的质量高低为主要标准。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应更注重的是其应用性,特别是经济类与管理类的研究生论文,一定要有结合甚至是参与了社会实践的相关内容。此外,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制定研究生论文质量评价指标,并将评价结果予以公布,由此促进研究生论文质量的提高。
3、指导老师言传身教,做好学术道德表率。研究生在学术道德方面出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指导老师的不严格有直接关系。如何通过导师制度培养好研究生,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如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这两所著名大学,对于人才培养在世界上很有影响的就是其导师制度,即由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人才培养制度。导师是学生所选择研究学科方向的指导者,他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行、安排学生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取得进步。每一位导师在一段时间内带2-3名学生,言传身教,德智并重。比较而言,国内有的导师与所指导的研究生联系不够密切,甚至对研究生各方面的成长不太关心。而英国的导师制度所反映的导师与学生交流深入且频繁,导师对学生品行方面的指导与对其学识方面的指导同等重视。
4、开展学术报告活动,培养研究生正确的治学态度。开展学术报告活动对于促进研究生树立正确的治学观念及方式,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学术报告活动不仅为研究生提供了一种学术研究上交互式的开放环境和了解学科发展动向的窗口,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些有一定研究成果的专家、教授的学术报告,可以传授给研究生正确的做学问的态度和方法。一方面使研究生认识到要取得真正的研究成果是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代价的;另一方面,通过学术报告中各项研究的介绍,让研究生详细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及过程,掌握关键的技术手段。经过专家、学者对科研工作亲身体会的讲述,促使研究生产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从而引导研究生走上正常、健康发展的科研道路。
科学探索之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坚韧不拔、知难而上永远是科学精神的精髓所在。作为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重要力量,研究生要加强自我修养、严于自律、培养自身百折不挠、契而不舍的精神,刻苦钻研,做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科研成果。
(张凯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