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

  • 何长才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1923
作者:何长才

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目前在学研究生的规模约占全国研究生规模的10%。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培养过程中的研究生心理问题也日益增多,并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但有关科研院所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对武汉教育基地各培养单位398名在学研究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旨在探讨科研院所研究生心理健康上的某些共同特点和规律,以促使社会和科研院所对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应有重视,并为开展科研院所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一、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武汉教育基地在学一、二、三年级研究生398人,年龄在22—27岁之间。男生216名,女生173名,一年级177人(占45.50%),二年级87人(占 22.37%),三年级125人(占32.13%)。

(二)研究内容

1.科研院所研究生心理健康整体状况

2.科研院所研究生与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3.科研院所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对策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法

(四)研究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在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心理健康水平测试量表。该量表共90题,分为10个分量表,分别测试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睡眠、食欲等)。量表采用五级评分制,各因子分的大小是评定被试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1分表示无此症状, 2分表示症状较轻,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5分表示最严重。


二、研究结果

(一)武汉教育基地研究生心理健康整体状况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武汉教育基地研究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和分析,发现在研究生群体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详见下表:

因子名称 ≥2人数 比例(%) 排序 ≥3人数 比例(%) 排序
躯体化 28 7.20 8 3 0.77 8
强迫 85 22.85 1 16 4.11 1
人际敏感 68 17.48 2 13 3.34 2
抑郁 62 15.94 3 9 2.31 4
焦虑 53 13.63 5 4 1.03 7
敌对 60 15.42 4 9 2.31 4
恐怖 20 5.14 9 2 0.51 9
偏执 50 12.85 6 10 2.57 3
精神病性 37 9.51 7 9 2.31 4

可以看出,因子分≥2检出率前三位依次是强迫、人际敏感和抑郁,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被测研究生的22.85%、17.48%、15.94%;因子分≥3检出率前三位依次是强迫、人际敏感和偏执,分别占被测研究生的4.11%、3.34%、2.57%。 如果以9个因子中任一项因子分≥2作为轻度心理问题的检出标准,则有轻度等以上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有 120名,占受测人数的30.85%;如果以任一项因子分≥3作为中度心理问题的检出标准,则有中度以上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有39名,占受测人数的10.03%。这一数据表明,武汉教育基地研究生中,具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比例较高,状况不容乐观。

(二)与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将武汉教育基地研究生心理健康因子与浙江省高校研究生进行比较,发现在(SCL-90)量表各因子中,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因子差异非常显著(p<0.001);偏执因子差异显著(p<0.01);躯体化、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差异明显(p<0.05)。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科研院所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高校研究生。详见下表:

因子名称 武汉教育基地研究生
±SD(n=389)
浙江高校研究生
±SD(n=315)
t
躯体化 1.58±0.42 1.39±0.42 3.62*
强迫 2.34±0.55 1.88±0.59 9.14***
人际敏感 1.93±0.53 1.70±0.51 3.77***
抑郁 2.37±0.51 1.59±0.52 10.69***
焦虑 1.80±0.48 1.49±0.48 3.35*
敌对 1.73±0.53 1.52±0.49 3.28*
恐怖 1.57±0.38 1.27±0.38 3.03*
偏执 1.90±0.50 1.47±0.56 5.93**
精神病性 1.75±0.47 1.47±0.44 2.80*

注:*p<0.05 **p<0.01 ***p<0.001

三、原因分析

(一)学业、工作、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是造成科研院所研究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较多的主要原因

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多为理科和工科学生,科学实验周期相对较长,且对毕业生获得学位的要求较高,研究生在学期间不仅要修满一定学分,完成导师的科研课题,而且一般要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1-2篇学术论文完成学位论文,这对他们来说任务是非常艰巨的。研究生作为高学历群体,社会和家庭对他们的期望值偏高,无形中对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来自于个人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使他们对未来的事业和前途不可避免地产生担忧, 存在着学业与生活、理想与现实的多重矛盾。同时,由于出国、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很多研究生都深切感受到择业就业的压力,很早就开始考虑自己的出路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难以摆脱的心理矛盾,产生沉重的压抑感;还有,他们在处理学习、科研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也不够成熟和周到;等等。上述因素都导致研究生长期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如果得不到缓解,必然会产生心理问题,这也是科研院所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不佳的原因。

(二)相对特殊的学习、生活模式,导致科研院所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高校研究生。

科研院所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模式,基本上是“两点一线”,即从实验室到寝室,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单一,且生活空间相对单调,这些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科研院所内,研究生学习及科研活动课题化,以少数人甚至个体为主开展科学研究,学生多数时间呆在实验室,整天面对的是仪器设备和做不完的实验;另外,由于科研院所文化、体育设施较少,业余文化生活单调,他们接触的人和事物都很有限,缺少群体行为和活动,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少数研究生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不善于人际交往,缺乏沟通的技巧;而且,相对高校研究生,科研院所研究生的学习、科研(科研项目结束了要交帐,要发表较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压力较大,这些因素都造成了科研院所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高校研究生。

四、加强科研院所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分析

我国科研院所与社会同步处于全面改革的转型时期,时代的嬗变、社会各种文化的溶入与变迁,以及学习与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都使得科研院所的研究生群体在成长过程中不仅呈现出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如社会要求高、家长的期望高、个人的成才欲望强烈等,也同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一点从这次调研的情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为此,我们应积极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科研院所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从总体来看,科研院所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后于高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落后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实际要求。

1.忽视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性与规律性认识不足,加之各科研院所在学研究生规模有限,导师和研究生均忙于科研任务的完成,科研院所领导和管理部门往往忽视了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严重滞后于研究生教育发展。工作中普遍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的现象以及“重对个体严重心理障碍问题的事后处理,轻对群体事先心理保健预防”的不平衡倾向。

2.在认识上混淆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与定位

科研院所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往往局限于帮助极少数有心理障碍的研究生克服心理障碍,或对有心理疾病的研究生进行治疗,而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还具有促进研究生发挥潜能、完善人格、实现自我价值这一重要功能,导致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化”倾向。并且,工作中还存在着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相混淆的现象。

3.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的探索

目前,具有培养研究生能力的科研院所,基本上还没有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更谈不上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往往是出了问题便急着解决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对心理健康问题主动和积极的探索,严重影响了教育效果。

(二)科研院所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根据我国科研院所的现状,结合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与交流

应借鉴高校的成功经验,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建立研究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和现场辅导咨询,使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及研究生导师既能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心理知识和相关技能,又能开阔眼界,促进心智与心理的同步发展。

2.采取措施加强研究生的自我教育

教育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研究生能对社会、对人生持有正确的认识,并采取适当的态度和行为;教育研究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使研究生能够客观正确地评价自己,正确地体察和分析客观事物,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教育研究生学会自觉调控情绪,学会根据不同的情绪采取不同的调节方法,疏导、宣泄、克服不良的情绪,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科研院所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如积极鼓励和支持组建各种研究生社团,促进研究生的相互交流,从而促进研究生个体对社会现实的理解与沟通,舒缓来自外界的心理压力,认真对待自身心理问题,增强信心,激发潜能,最终达到研究生自我教育与自我发展的目的。

3.加强科研院所环境和文化建设

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研究生健康成长的外部条件。科研院所的文化环境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指静态的文化环境(即“硬件”),包括研究生学习、生活、活动的场所。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可以使研究生怡情养性、净化心灵、热爱生活,在心理上感到舒适安全;二是指动态的文化环境(即“软件”),集中体现在院风、学风。科研院所良好的“风气”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可以使研究生感到轻松、民主、和谐,保持良好的心态,还可以使他们有一种归属感,心理上有所依靠。

研究生管理部门要增加投入力度,增加文化体育设施;支持和鼓励学生会和各类学生社团,积极组织开展健康活泼、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课余科技、艺术和娱乐活动,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让愉快、积极的情绪情感充满生活,使研究生的精神世界更丰富、更健康, 从而达到相对稳定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应激和危机感。

4.积极组织研究生开展社会实践,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大力提倡和开展研究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研究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体会现实生活的困难、挫折和磨难,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学会与他人交往,磨炼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为了在未来更加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站稳脚跟,培养和造就我国新世纪合格的高科技人才,我们必须重视科研院所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工程,我们科研院所的领导、导师、教育管理人员、研究生自身都应为这项伟大工程做出自己的贡献。

(何长才:武汉教育基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