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博士生复试的几点体会

  • 段恩奎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2247
作者:段恩奎

博士生将成长为国家未来的重要学术带头人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只有为数不多的优秀生才能进入这支队伍,因此必须严把入口关,确保优中选优。与此同时,就导师而言,有限的经费和设备资源以及日益紧张的研究空间决定了导师必须选拔最优秀的考生来充实自己的研究团队。

近几年,我们围绕对博士生创新思维、外语水平、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写作能力、综合素质几个重要指标的考核进行了一些探索,现就我们的做法和点滴体会做一介绍,希望引起讨论并得到宝贵的批评指正,以便使我们的博士生复试工作日臻完善。

一、从在读博士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看复试考查侧重点

近年来,参加一些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时,经常听到导师们对研究生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抱怨:有的英语阅读能力较差,入学半年了,还不能快速、准确地翻译本领域的最新专业论文;有的写作能力较差,写一篇文章,错别字、病句随处可见,老师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解决学生本该在中学就应解决的语文问题;有的没有自己的想法,希望老师将实验安排好,他像上大学生实验课那样照着做就行,如果做不下去了,怪老师没有考虑周全,自己一点都不想动脑筋;有的阅读理解最新专业文章的能力很强,想法很多,但是动手能力较差;有的勤勤恳恳、夜以继日,但从不与别人沟通,即便同一个组的同学掌握某种他正在苦苦摸索的技术,也不去问一下,正应验了一句“老师喜欢既有独立见解又勤奋的学生,可以容忍有独立见解但不勤奋的学生,最怕没有自己的见解但却夜以继日、埋头苦干的学生”,因为后者对资源浪费最大。

除了上面一些现象以外,最令人头痛的是极个别研究生自私自利、心胸狭窄、疑神疑鬼、斤斤计较、不顾及周围人的感受、没有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成为团队中不和谐音符的弹奏者;有的掌握一点信息和技术就封锁保密,别人需要他一点点帮助时,先讨价还价,要求将来论文发表时署名在第X位;有的不守学术道德,或者欺骗别人、不讲信誉,或者剽窃他人成果,或者捏造数据、篡改实验结果,凡此种种,比前述的业务能力不强、敬业精神差危害更为严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集体有了这样一两个人往往就会带坏一个组,对团队的不良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因此,许多导师强调“要做学问,先学会做人”,或者强调“严谨为学、诚信为人”。

上述现象虽然在研究生中只占极少数,却引起了导师们的高度关注,从而也引出了对博士生复试的几个重要测试点:创新思维、外语水平、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写作能力、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

二、复试的主要内容和方式

(一)报名前初筛

为了减少复试工作量,近几年我们重视了报名前初筛这一环节,考生报名前与导师联系时,先要求他们提供履历、英语成绩、相应的获奖信息以及硕士论文工作进展情况,从考生提供的信息结合往年的录取情况可以大体判断该生是否有实力参与本组的竞争,对那些竞争力不强或专业领域差距太大,又找不到交叉结合点的考生,及时通知他们另择他处;即便同意报考,也要告诉考生在政策许可的前提下多报一个单位,以免考试通过了,却由于竞争激烈而失去当年攻博的机会。这样学生就能安心复习,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二)复试内容和时间安排

1.填写考生信息表:了解考生以前发表过的论文情况、CET-4或CET-6成绩、联系方式(以便录取后能第一时间通知学生)。

2.完成1000字的中文命题作文:既考察学考生对一些问题的观点和态度,也考察其中文写作能力。

3.面试:英语默读、朗读和口译约6-8分钟; 提问与回答约12-14分钟。

4.实验操作测试:针对实验室基本技能的要求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考核。

以上第1、2项在面试之前进行,第4项在面试后进行,第3项每人控制在20分钟之内。

(三)复试的组织形式、评分标准和汇总方式

1.复试小组

复试小组成员4位,由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组成,其中三位研究员负责面试,一位高工负责实验操作技能测试。

2004年硕博连读生的面试,还特邀海外合作导师参加,通过Net-meeting方式进行。

2.材料准备

为复试老师准备的资料:一份近一周发表在 Science、Nature或其他重要刊物上的英文摘要,或者本期重点报道介绍;一张印有学生简单信息(姓名、年龄、所在单位、CET-4或CET-6成绩)和空白记录的表格;定时钟(用于记录考生默读、朗读和口译英语材料的时间)。

为实验操作技能测试的老师准备的资料:一张印有学生简单信息和空白记录的表格。

考生资料:与导师所持内容相同的专业英语资料。

提问原则:基于了解考生专业背景、创新思维、应对挑战、团队协作、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能力的目的,由面试老师自主决定要提的问题。

问题举例:

1)请介绍能体现你创新性思维能力的一个典型事例。

2)请介绍你应对某种挑战或克服某种困难的一个典型事例。

3)每个人都可能遭遇过特别难以相处的人,请举例说明你是怎么处理与这些人的关系的,效果如何?

4)你怎么看“敢为天下先”与“枪打出头鸟”?

5)请介绍一下你硕士阶段研究中的得意之作,有什么教训或者遗憾吗?

6)谈谈你对“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看法。

7)你认为一个不和谐的团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8)如果不介意的话,请告诉我们你是否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

3.评分标准

专业英语:分别记录学生默读、朗读和口译所花费的时间,每位老师分别根据学生阅读和翻译速度、发音和翻译的准确度进行独立打分(1-10分/项)。

问题回答:依据每位老师的独立判断对考生打分(1-10分)。

4.汇总方式

每位面试老师根据考生专业英语、回答问题的得分综合判断,独立汇总并排序,负责实验操作技能测试的老师对考生的动手能力打分并排序。

主考老师综合复试小组意见,根据考生的命题作文、英语面试和回答问题、实验技能等排序提出拟录取考生的排序(按录取指标的200%考虑,因为还要考虑笔试成绩),复试小组成员签字备案。

5.通知考生

笔试成绩公布后,结合复试结果,在第一时间通知未能录取的考生,并说明考试成绩和复试排名,以便让考生将注意力尽快转到其第二报考单位,尽力争取当年被录取。这一点甚至比通知考生被录取还重要!

而通知考生已经被录取时,则要强调,如果体检合格的话,才可能被录取,最终以人教处的通知为准。

三、复试效果分析

通过近几年的探索、改进和逐步完善,我们的做法已经显示出效果。

1.毕业的研究生绝大部分是优秀的

有许多老师说,段老师运气好,学生都比较能干,所以也省心。我们组毕业的6位研究生(5位博士生,1位硕士生),有4位获得院长优秀奖或其他冠名奖;有四位在国际生殖生物学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刊物上发表两篇或两篇以上第一作者论文,其中 1位发表3篇,还包括在Molecular Human Reproduction上的一篇封面论文;有3人在德国或北京的国际会议上做专题报告或做Poster,有1位获得第8届国际生殖免疫大会优秀Poster奖,有1位获得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创新研究类科研基金资助。

2.目前在读的博士生个个素质较高

研究组的文化和学术氛围比较好,大家团结互助、互相支持,能够开展自由的学术争鸣和认真地讨论与进行学术批评,集体观念强,团队效能发挥得好。目前在读的博士生已有3位参加了国际学术会议并展示了Poster,其中1位获得第19届国际动物学大会优秀Poster奖,1篇论文近来被国际生殖生物学权威杂志Biology of Reproduction公开在网上发表。就连美国Stanford University的著名教授Dr.Aaron WJ Hsueh也对这些学生的素质非常看好,除了接受组内的1位已经毕业的博士生到他实验室做博士后外,又邀请即将于明年毕业的1位博士生去他实验室做博士后,此外,还与我共同指导了另外两位硕博连读生做学位论文,每2-3周通过Net-Meeting讨论一次,大家感到效果很好。

3.有效地屏蔽了一些问题考生的入闱

19XX年复试后有人告诉我们,一位考试成绩居于前列的考生有生活作风问题,我们从该考生的其他几位同事处均证实了这一问题的存在,后来,尽管损失了我组当年一个指标,也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最终没有录取该考生。200X年春季,我们复试时发现一位考生虽然很聪明,但可能存在很难与人相处的问题,复试后立即与该生所在实验室的学生和研究所的有关老师联系了解,证实了我们的担心和疑虑,尽管后来笔试成绩公布显示,该考生成绩名列我组考生第三位,而当年我的考生有7名被转到其他组被最终录取,这位学生仍然没有被录取。

四、几点体会

1.重视与投入

对于从事微观生物学研究的一位博士生来说,三年至少要花费老师和研究所15-20万元生活费、培养费和科研费,如果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属于“烧钱”的那一种,花费会更大。而导师申请一项国家基金面上项目如果得到批准,三年不过20万元左右,还要面临 75%以上的严酷淘汰!可见,申请经费是“开源”,招聘一流博士生、避免资源浪费是“节流”,因此,应当将广揽优秀生源放到与申请经费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样就会使导师从千头万绪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来,投入足够的精力和心思去考虑招生的事情,只有这样,才会精心设计、严密组织、有效准备,提高复试效果。

2.招生宣传与导师人格魅力

对于广揽天下英才而言,招生宣传是第一位的,人教处每年都组织导师团到重点院校作学术报告,面对面与学生讨论问题,这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形式,往往由于忙,许多老师不知不觉中失去了这样一次机会;不断更新研究组网页、及时向人教处提供导师简介的最新信息是争取招生宣传的第二次机会。绝大多数导师非常重视,但也有个别导师忙得连更新内容的机会也失去了。

公平、公正、公开的录取原则和对考生辛勤备考所付出劳动的尊重与理解,是导师人格魅力的体现,也是双向选择中学生一方是否敢于冒竞争激烈、有可能名落孙山的危险也愿意报考你的研究生、实现人生顽强一搏愿望的吸引力之所在。如果你在学生初次联系时就给予了真诚地忠告和及时回复,在成绩公布后又以第一时间明确告诉他笔试成绩和复试成绩的排名以及是否可能录取或者不能录取的原因,这些学生会认为“赢”得高兴,“失”得其所。假如你再能及时积极地推荐那些虽在你组不能录取,但确实优秀的过线考生到其他需要的导师那里,这些考生会把你的人品和人格魅力介绍给他们的师弟师妹们,这种宣传效果比任何广告或直接宣传还要好。

3.平等、坦诚,营造相对宽松的复试氛围

这种平等、坦诚不仅体现在复试之中,也应该体现在考生联系阶段与导师的谈话中。我与考生初次谈话时总是提醒学生:你首先需要确定你是否真的喜欢我们的研究方向,如果不是,我建议你另择其他导师,因为科学研究需要挚爱而不仅仅是喜欢!需要激情、恒心和勇气,没有挚爱,后三者是不可能实现的;其次,除了告诉考生我们组里的工作情况和现状外,还明确表示,虽然近三年在国外发表了11篇论文,但我这个组在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还不是发表论文最多、最好的组;第三,我目前还兼任行政职务,对学生投入的精力会受到一定影响,希望他们在做出选择前慎重考虑;第四,这个组前几年竞争比较激烈,指标与报名数约为1: 10,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在以往复试时,注意到学生发现在用定时钟记录他们的阅读和翻译就紧张,因此,在以后几年的复试时,当他们一进考场,就笑着叫他们的名字并问好,让他们感觉到“考官”实际上很了解我,然后明确告诉他们,在阅读、翻译时会记录时间,让他们别紧张、消除压力。

后来与考生讨论复试感受时,他们的第一印象是严谨、严密、规范。有的学生连续三年报考我们组的博士生。有的当年因为名额所限被转到其他组的学生,毕业前还说:我一直以为我同时也是段老师的学生;有一位2002年的考生在我组未能录取,却在上海某著名大学如愿以偿了,他近几年一直与我们保持着联系。

4.精心设计、严密组织、有效准备是提高复试效果的保证

复试前的认真准备和精心设计以及复试中的严密组织是提高复试效果的保证。应在复试前一天贴出布告,明确哪位考生在几点几分参加复试以及提前20分钟进入考场外会议室的要求等等,现场须明示填表要求、命题作文、面试和实验操作的程序和地点。这些看起来琐碎,但却能保证复试这个高速运转的机器性能良好,不出差错,也给考生吃一颗严密、有序、规范的定心丸。

探索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有效途径是许多导师必须面对的共同课题。它涉及招生宣传、笔试、复试、入学教育、学位课程学习、文献检索与调研、课题设计、科学研究、论文撰写、论文投递与修改、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等一系列过程。复试只是博士生整个培养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谨以此文与导师们交流。

(段恩奎,动物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本文为段恩奎所长在2004年生命科学领域导师高级研讨班上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