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准确的办学定位和理念对于大学校长治校具有十分重要和特殊的意义。”耶鲁大学校长莱温教授说。
作为世界上最好的、最有办学特色的大学之一,耶鲁大学的成功,除了具有经济强盛、对世界优秀人才及潜在优秀人才的吸引和占有等有利因素外,还有一条就是对大学进行分类管理。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告诉记者,国内办得成功的大学,亦得益于其治校者有适合该校校情的角色定位。北大作为多院系、多学科、多专业,并且彼此之间能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大学,不仅在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绩,而且在科研成果转化和为社会服务方面也作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北大方正成功实现产业化,就生动地说明了学校的准确定位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和核心的竞争力。
“大学的职能在原来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的基础上,已经发展到直接为经济建设提供直接的动力支持上了。”科研专家出身的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感慨地说,正是找准了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直接的智力支持这个定位,中南大学才从中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在学科建设、科研队伍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耶鲁大学校长莱温教授认为一位有影响的大学校长应有的几个素质:能够把大量的时间集中在主要的行动上; 能够制定远大而且能够实现的目标;能够形成一个激励机制,以确保员工个人的目标实现与学校的成功发展相结合;制定引领大学前进的远景和敢于冒险、不为初次的失败所阻挠,等等。
曾经在耶鲁大学任教30年,并担任过该校教务长的剑桥大学现任校长理查德女士告诉记者,与美国的大学相比,剑桥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获得充足的资源,美国大学获得政府和社会的财务支持明显比英国的高校要多许多,中国的复旦大学等名牌大学也同样面临着教学和科研经费并不充足的问题。
“因此,对于我们这些大学校长来说,不能只依靠政府,还要争取从企业、社会机构乃至个人手中获得资助,建成类似美国那样的捐赠体系。”理查德校长说,这对于校长本身的要求就更高了,不仅需要有更加清晰的头脑,更需要有充分的论证和准确的决策。
对于大学校长来说,如何更好地引财引智既是职责所在,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此,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有自己的观点和办法。王生洪说,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学校的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家拨款,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要在国家资助的基础上大力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争取更多的科研基金,然后,还要努力争取社会支持,通过校友基金会等形式获得海内外的捐资支持。除此之外,还要大力发展学校的科技产业,建设科技园区,通过技术成果转让、高技术企业引入等方式筹得资金。
在师资建设方面,王生洪说:“如何才能吸引优秀学者?这不完全靠经济待遇,更重要的是要让他看到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前景,看到学校良好的发展前景。”他说,好的学科基础非常重要;其次,还要以文化环境吸引人,比如,学生自由讨论的气氛、学术研究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等;第三,也要有优厚的工作待遇,通过全职或兼职多种方式吸引人才。
要敏锐地判断出目前世界上哪些学科、领域是先进、有前景的,对这些学科的优秀人才,按照需要主动出击,发挥特长委以重任,使得重点学科上集中力量,早日获得突破。这是记者采访的几位世界一流大学校长的共同心声。
“大学乃大师之学,无大师则无大学,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运行的主体是高素质的师资、一流的人才。要把北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关键在于人,在于有一支学术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只有优秀教授的资源充分流动起来,才会给大学带来新鲜的学术思想,才会真正使科教兴国战略更具有活力。要建设一流大学,硬件条件的满足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大学是整个社会的"思想库",大学的精神底蕴和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因此,在强调硬件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利于创新的软环境,"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建世界一流大学尚缺10-20亿经费“清华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遭遇'四大难题':首先是我们的管理体制和管理人员适应世界一流大学的能力和水平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其次是需要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清华大学还缺少一大批世界知名的学者教授任教;第三,尽管国家已经给了清华大学巨大的支持,但是与清华大学的快速发展相比,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经费;第四,学科结构进行了调整,但是要使所有的学科都能处在国内、国际的先进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大师、大楼、大气,一个都不能少“办大学一定要有'大师'。同时,'大楼'也很重要,大楼就是硬件,没有硬件设施,科研条件不完备是不可能建设成现代化的大学,更谈不上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大气'就是一种学术气度、学术胸怀、学术环境,希望学校形成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和谐环境。我们的眼光不能仅仅局限在国内,中国人民大学把自己的发展方向定在了建设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上。作为一个13亿人口大国中的一流大学,如果在国际上不是知名,就很难承担起培养改革开放人才的责任。”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一流大学是个相对概念“一流大学是个相对概念,综合性大学可以办成一流,高职高专可以办成一流,师范院校同样也可以办成一流大学。我们不拼规模,而是拼效益和水平,拼结构优化,规模、结构、效益、质量、速度之间协调发展,是我们制定发展战略目标时必须坚持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北京师范大学目前已经确立了自己的发展目标,就是朝着综合性、研究型的一流大学迈进。一所学校不可能关起门来办学,必须考虑到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变化,要考虑当前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时,必须考虑到在激烈的大学竞争中如何保持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我们要做强,而不仅仅是量的堆积“正如耶鲁大学校长莱温所说,现代大学的校长不能再把眼光仅仅盯在日常事务上,而要在更高层面上做好资源的调配者、制度的设计者。复旦的任务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很明确。我们是要做强,而不仅仅是量的堆积。因此,复旦已经出台了"五大战略",以学科发展、人才强校、国际化、服务上海、品牌战略为突破口,抓住战略机遇期,以最终跻身世界一流大学。”
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注重特色质量取胜“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长都十分重视学校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学术战略,而且都强调拥有自身特色。南开大学学科门类齐全,除了化学化工学科之外,数学和经济、历史等社会科学也是传统强项。我认为,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自己的定位,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正确、健康地发展。南开大学的发展方针是'求精、求强、注重特色',我们的基本想法是:学术要精、学科要强,要办出自己的特色来,通过特色赢得更好的社会声誉。这才是学校的根本出路。”
天津大学校长单平:瞄准世界化工前十强“天津大学致力于发展工科,工科门类齐全,某些学科保持国内领先水平。现在我们制定规划,瞄准世界化工前十强。办特色、出精品、上水平,我们学校要做精品,尽量提高人才培养层次,靠质量取胜,不在规模上作大的调整。”
耶鲁大学校长:“大规模”不是大学目标
“中国大学的合并在某种程度上是必须的,因为只有具备一定规模才能更好发展。但'大规模'不应成为大学追求的目标。如果以规模论,耶鲁是个小学校--它只有11000名学生。实际上,世界上许多一流大学都是"袖珍家庭":剑桥大学仅有15000名学生,但研究生就占1/5。"
他建议:中国大学在不断合并发展的同时,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学校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
剑桥大学校长:不需要所有大学都成一流“中国的大学目前正飞速发展,这与中国经济的发展相对应。不过,学生和社会需要的教育不同,不需要也不可能使所有的大学都变成一流大学。
在美国,每个州有1所旗舰大学就可以,其他更多的大学不是很有名气,但都是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都有自己的目标定位。要考虑高等教育的整体性战略问题,发展高等教育的多元化结构,使不同大学承担不同的功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早稻田大学总长:想跻身一流大学就要改革白井克彦教授将"世界一流大学"定义为"高质量、No.1、拥有众多科研或合作项目、令人自豪的大学"。
“中日两国的高校若想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都必须适应高校教育的发展,采取合理的改革措施。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的措施并不仅仅适用于日本,其中人事制度改革的某些内容与北京大学的改革措施相类似,因此它的某些内容同样适用于中国。”
德柏林工业大学校长:校长要懂学术能赚钱还得会管理库次勒教授说,大学校长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研究领域,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函数分析与拓扑学,"当然,现代大学校长应该具备企业家的素质,因为大学要发展,开展科研研究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校长应该是懂得如何赚钱。另外,作为现代大学校长,'management(管理)'水平是尤其重要的。”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特色"是大学发展的关键伯林格教授说,尽管近年来美国知名大学出现了趋同化,但是,除了社区学院和两年制的学院外,知名大学还是分为3类,即公立大学、小型文科学院和研究型私立大学。它们的特色和定位都不一样,公立大学主要为所在州的公众服务;文科学院重点在教学,研究不多;研究型私立大学都集中力量对问题进行深刻的学术研究。
(摘自《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