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梦想的翅膀 我们与科学同行——赴德参加第55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见闻

  • 卢怡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2474
作者:卢怡

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是德国为了在二战后恢复其科技和文化地位而资助的一个全球性的国际会议,旨在给诺贝尔奖获得者们和全球优秀的青年学生提供一个面对面、零距离交流的平台。大会自1951年起已连续举办54届,作为全球最为重要的学术会议之一,对世界各国的青年学者具有非同凡响的吸引力。

2005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主题为交叉学科,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和医学等领域。受邀前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有44人之多,此外,还有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名青年学者参加。我有幸通过了中德专家的遴选和面试,成为中国科学院博士生代表团的一员,与其他24名同学一道,亲身经历了这次科学盛会。

抵达林岛:一个鲜花盛开的城市

6月25日中午,我们从北京启程,正式开始了这趟科学之旅。当地时间下午5点半,我们到达德国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然后驱车前往会议地点林岛。林岛位于德国与瑞士、奥地利交界地带,是一个约1平方公里的小岛。从岛上向南远眺,远远可以望见阿尔卑斯雪山。小岛只有一条铁路和一座公路桥与北岸相连。岛的南端有一个美丽的港口,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停泊着许多帆船,还有一些雪白的天鹅和一群野鸭在无忧无虑地漫游。一座古朴的灯塔和一座雄狮雕塑两个建筑构成了港口的水门。虽然是一座小城,但是大教堂、博物馆、剧院、火车站、邮局、小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街道很狭窄,地上小块青石砖铺成鱼鳞状。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岛上到处都是鲜花,尤其是红黄玫瑰,盛开在小城的每一个角落:建筑物的墙角里、街道边、广场上......仿佛置身一个童话国度。

大会讨论:感受学科交叉带来的思维碰撞

26号上午注册,下午在Inselhalle会议中心举行了开幕式。林岛诺贝尔奖得主大会的组委会主席Sonja女伯爵和林岛市长Petra分别致欢迎词。

27号上午会议正式开始。会议由3个圆桌讨论会、16个报告和许多自由小组讨论会等组成。圆桌讨论主要是由诺贝尔奖得主们分别围绕主题进行简短陈述,听众可通过纸条提出问题,也可以指定某位诺贝尔奖得主回答,诺贝尔奖得主回答完问题之后大家再共同讨论,得出一些共识和结论。由于今年的主题是交叉学科,因而每一次讨论会的主题都不局限于某个单一学科,并且都邀请不同学科的诺贝尔奖得主共同参与,就宇宙与人类生活、基因组发现后的生物学、能源需求、全球变暖等问题进行讨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是当今科学和研究发展的一个趋势。同时,我也发现,无论是大会报告、圆桌讨论,还是分组讨论,与生命科学结合或以此为侧重的话题都要多于物理和化学学科。这使我们在羡慕生物组的同学有更多机会聆听本学科领域的报告的同时,不得不相信“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下午的分组讨论会为每位诺贝尔奖得主开辟一个讲坛,首先由他们就自己的研究领域做一个约30分钟的报告,然后由听众提问。听众的问题五花八门,有学术上的也有生活上的,还有社会问题。这些科学巨匠们都非常和善可亲,平等,轻松、愉快的气氛一直贯穿始终。

会议期间,我们不仅可以亲耳聆听诺贝尔奖得主的报告,还有各种机会与各国青年学生交流。 26号傍晚,我们就有幸受到美国学生的邀请,参加了他们的晚餐会。席间,我们很开心地与美国、智利、马来西亚等国学生聊起了各种话题。28日傍晚,在德国德意志研究联合会(DFG)的邀请下,5位诺贝尔奖得主还专门与来自中国、印度以及印度尼西亚的50多名学生在林岛的博登湖畔共进晚餐。5位大师谈吐幽默风趣,对青年学子们寄予厚望,还同我们合影留念。

参观游览:领略古老欧洲的灿烂文明

会议期间组委会还安排了各种社会活动:游览林岛、参观“诺贝尔奖得主与林岛的历史"展览、参加弦乐音乐会及一个所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参加的晚餐舞会。29日,所有的与会者乘船到 Mainau岛(组委会主席Sonja女伯爵居住地)参加闭幕式。Mainau岛也位于博登湖畔,整个岛就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岛上种植了各种奇花异草,维护得非常干净整齐,置身其中,感觉真是美不胜收。有意思的是,我们还碰巧遇到一对新人在岛上的玫瑰园举行婚礼。非常感谢组委会的精心组织与安排,使我们有幸与大师们同桌用餐,一起喝咖啡,听大师们兴致勃勃谈政治和历史,了解大师们不为人知的生活情趣,与大师们同船游览绮丽风光,度过了如梦如幻的一周时间。

在林岛会议结束之后,中德科学中心专门请来了两位导游带我们游览了维尔茨堡和海德堡。我们参观了维尔茨堡的皇宫,身临其境地感受了欧洲悠久的历史和他们创造的灿烂的文化。在海德堡著名的古堡上,我们手抚断壁残垣,听导游讲述千年历史,真有一种不知“今昔是何年”的感慨。海德堡大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整个校园散布在海德堡城,古朴中透着现代风貌,处处皆可入景,很快便占据了我们相机的大部分存储空间。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了鼎鼎大名的 Springer出版社。

学术交流:了解德国教育科研的发展与现状

从7月4号开始,我们和来自印度、印度尼西亚的学生分成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小组按照各自的安排开始为期一周的参观访问。我所在的化学组在DFG的 Gernot Gad博士的带领下,分别对康斯坦茨大学、马普学会生物化学研究所、慕尼黑工业大学,Bayreuth大学和Karlsruhe大学进行了短暂的学术访问。这些学校和研究所为我们的到来做了周到细致的准备工作,每到一处,首先是工作人员对学校、院系的介绍,接着就是学校、研究所的负责人向我们详细说明如何申请到他们学校做研究,最后是参观实验室等。德国之行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了德国人的热情和友好,这是我们事先没有料想到的。

7月8号,我们来到了波恩德意志研究联合会(DFG)总部,DFG是德国资助科学研究的主要基金组织,也就是资助我们这次德国之行的组织。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学生代表都分别汇报了这次德国之行,然后就在德国从事研究等各种问题展开讨论。DFG的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德国科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DFG的研究训练基金和短期机动基金,并提出了国际合作的可能。接下来,DFG的伙伴机构如德国学术交换服务机构(DAAD)、洪堡基金也分别介绍了其资助项目情况,这些报告细致明了,对我们以后进行科学研究和项目申请都大有裨益。

7月9号,我们驱车从波恩经法兰克福赶到慕尼黑,搭乘班机回到北京。

能够参加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会议,在德国进行为期两周的学术交流与访问,不仅使我们获得了一个与诺贝尔奖获得者直接交流的机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的真谛,对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科研素质和能力也具有极大的裨益。同时,对于德国的社会、文化、科技、教育等情况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将来的合作与交流奠定了基础。这次旅程也给了我们一个结交新朋友的机会,短短两周时间,来自各培养单位的团员们从陌生到熟悉,彼此结下深厚友谊。感谢学校给我提供的这样一个终生难忘的机会,今后的学习生涯中,我们仍将乘着梦想的翅膀,与科学同行!

(卢怡,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2002级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