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组合研究

  • 霍国庆 谭大鹏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1824
作者:霍国庆 谭大鹏

摘要:战略管理作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农林经济管理等一级学科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的优劣对于我国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国内在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组合领域的研究还很贫乏,本文以探讨教学方法组合与教学效果的关系为目的,提出了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组合模型及该模型的可操作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实证。进而为其它课程教学提供关于教学方法组合研究与实施的参照。


关键词:战略管理 课程 教学方法

战略管理课程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农林经济管理等一级学科的学科基础课,同时也可作为其他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其在整个管理学科课程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预习、讲授、问答、测验、作业、考试、讨论、案例、实践调研等教学方法。通常而言,一门课程教学的目的都不外乎通过传授知识,进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学目的的实现过程实际上就是针对特定教学对象的教学方法运用过程,《战略管理》也不例外。但不同学科、不同课程具有不同属性,不同教学对象又具有不同特点,因而如何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并实现教学目的就表现为,在教学方式一定的条件下,教学方法与教学对象的合理匹配问题。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有效的教学取决于针对特定教学对象的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

根据现代教育理论中相应观点及多年的战略管理教学经验,结合具有本科基础的研究生的学习特征,我们选取了讲授、讨论、案例三种方法作为核心,测验、项目作业作为辅助,考虑了教材、考核、测评等因素构建了教学方法组合模型及模型的操作方法。模型的实施效果取决于与其直接相关的教材选择、均衡成绩考核等影响因素及模型中各要素的配比与契合,如课程讲授部分与案例分析部分的最佳比例、案例数量及分析方法、讲授与讨论的契合方式等。实施过程中应该采用实时调整法,既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反馈与教学效果,对几种教学方法的匹配与契合进行实时调整,以寻求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的合理匹配。在针对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生开设的《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设计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计划、进行实时控制与反馈、问卷调查等实证方法对上述模型及其操作方法进行了验证与探索。


一、研究对象分析

本研究采用的是理论、经验 — 假设 — 实践验证 — 理论 — 实践应用的普遍方法论,严格坚持方法论应用的规范性,以确保研究过程的有序化和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另一方面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特殊性,选择数据统计分析方法、观察方法作为主导方法,体现了研究结果的真实可靠性。研究技术路线如图1。

战略管理超越具体的规划、组织、生产、市场营销、财务、研究与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环节,但又包罗所有这些环节;战略管理要求把企业置于其生存环境中进行考察,研究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技术、环境等诸多方面,研究范围随着企业规模扩张由企业所在地区逐步延伸到全球,变数多且彼此关系错综复杂;战略管理面临的常常是高度不确定性环境,需要在信息不完全甚至信息极为有限的情况下进行决策等等。

不同教学对象具有不同的特点。研究生本身的特点是:经过本科教育后,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积累,其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自学能力都较强,看问题通常具有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


二、教学方法组合模型设计及试验设计

以《战略管理》教学目标为指导,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和多年教学经验,结合课程本身的属性及教学对象的特征,我们提出了以讲授、讨论、案例为核心,以教材选用、均衡成绩考核为辅助的教学方法组合模型,并据此制定了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进行了效果观察研究及调查研究。

(一)教学方法组合模型设计

本模型(见图2)是由讲授、讨论、案例分析三种核心方法组成,并涵盖了与其实施、测评直接相关的教材选用和均衡成绩考核两个影响因素。

模型始于教材选用。针对学生特点选用基本理论全面、深度适合的教材对于教学过程顺利实施及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组合实施过程也就是教学过程,组合中包含三种教学方法,讲授、案例、讨论。案例法采用的本身就增加了教学内容——案例。因此,教学内容包含了基本理论、用以理解、实践基本理论的案例两部分。组合的核心在于基本理论与案例在量上的合理配比、基本理论在讲授与讨论两种方法间的合理搭配、案例分析在讲授与讨论两种方法间的合理搭配三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及对效果的观察进行不断调整方法间的匹配,进而寻找针对当前教学对象的最佳方法匹配。最后根据均衡考核结果对教学方法组合进行评价。

(二)试验设计

以“为中科院研究生院统招研究生开设的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为试验对象,依据上述模型,我们制定了教学计划,最初采取了无偏原则确定三个方面中的要素配比,并根据实施效果与学生反馈进行适当调整。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问题数量、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分组讨论后学生陈述质量、小测验成绩等指标分别进行了定性观察。最后,在教学结束时,以教学方法配比选择为核心,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含35个样本)。


三、数据搜集、处理及分析

(一)教学方法组合最终状态数据

要素配比最初根据无偏原则确定,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效果与学生反馈不断调整,到课程结束时,发生了一定变化,见表1:

表1:教学方法组合状态表

(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为了从教学对象方面获得教学方法组合中各个要素的合理匹配状态,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内容集中在教材选用、讲授内容与案例的配比、合理案例数量、案例学习过程中讲授与讨论的契合方法、讲授与讨论的配比、均衡考核成绩配比等几个方面。

试验样本选择的是选修战略管理课程的研究生。他们来自化学、地球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生物科学等五个专业,共36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统计结果显示,在四个备选方案中,即国际知名大学/学者的原版英文教材、国际知名大学/学者教材的中译本、国内知名大学的中文教材、任课教师综合最新进展的自编教材。对于研究生来说,国际知名大学/学者教材的中文译本类型的教材最受青睐(45%),其次是国际知名大学/学者的原版英文教材(40%),再次是任课教师综合最新研究进展自编的教材(9%),最后才是国内知名大学的中文教材(6%)。前两项相差5个百分点,后两项相差3个百分点,前两项与后两项的均值差为35个百分点。

以上统计数据表明,给出的四个备选项可分为两个层次,而且这两个层次的受关注程度差别较大(35个百分点)。接下来我们分析较大差别产生的原因,第一个层次中的两个备选项中隐含了权威性,既战略管理源于西方,而国际知名大学代表了西方学术研究的权威。那么源于国际知名大学/学者的教材往往意味着它能带给读者最新的、完整的知识。而第二个层次中的两个备选项却不具备这种优势。第一个层次中两个备选项的差异原因应该是源于学生对原版与中译本在可读性及是否会失真这两方面的权衡。至于第二个层次中的两个备选项的差异原因,由于样本数量太小(5个人),不具有代表性,所以在这里不做分析。

根据课程讲授部分与案例分析部分比例分析,认为课程讲授部分与案例分析部分的比例保持在50%- 50%的占调查样本总数的48%,居于首选地位。认为课程讲授部分与案例分析部分的比例保持在60%-40% 的占调查样本总数的48%,居于第二位。持这两种观点的样本占样本总量的68%,因此,可以认为其具有代表性。另外,50%-50%与60%-40%的均值为55%-45%,可见课程讲授部分与案例分析部分的比例应保持在50%-50%左右,并根据具体情况做调整。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概念,原书第4版),【美】迈克尔·A·希特(Michael A.Hitt)等著,教材包含13章。认为依据本教材,应配有10个案例的同学占样本总数的40%,认为针对每一章应该配有一个对应案例的同学占样本总数的37%。两项合计占样本总数的77%,因而具有代表性。这两者的差别应该是在“对于个别章是否有必要配备相应案例”的问题上。统计结果反应了主要的知识点的数量应与相应案例的数量应保持对应。

若从案例教学方法的角度统计,除了“教师系统分析案例”这一备选项占有较小的支持率外,其它几个备选项的支持者数量基本在20%-25%之间。因而,可以得出结论,“教师系统分析案例”应谨慎采用,既应该避免“一头偏”现象。而对于“学生分组对指定案例进行系统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教师分析案例并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方案”、“学生分析,教师点评”等四个方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试验性地选择。

有关讲授方式的测评旨在测评讨论与讲授之间的契合关系。给出了“讲授与讨论交叉进行”、“教师讲授核心知识,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引导式讨论”、“教师系统讲授为主”、“全程讨论(学生讨论为主,教师总结)”、“学生问,教师答”等六个备选项,问卷提交人根据“获得知识的多少及效果与讲授方法的关系”,对其进行排序。

通过统计,我们得出了各个备选项的综合排名。“讲授与讨论交叉进行”、“教师讲授核心知识,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引导式讨论”、这三个备选项的综合得分较高。但三者之间有很大相关性,因为,“讲授与讨论交叉进行”实际上已经包含了“教师讲授核心知识,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引导式讨论”。那么 “讲授与讨论交叉进行”可以算作多余项,被排除。剩下的“教师讲授核心知识,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引导式讨论”两项中“教师讲授核心知识,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这种方式综合得分是149分,为首选方式,“引导式讨论” 综合得分是133分,居于第二位。

进一步对《战略管理》课程的成绩分布统计表明,最合理的成绩分布应该为,在考核评分均衡配置在“课堂表现”、“课堂测验”、“期中考试”、“案例分析”、“小组项目”五个方面时,其分数配比“课堂表现15%、课堂测验15%、“期中考试15%、案例分析20%、小组项目35%”被大多数人接受。

综上所述,对于《战略管理》课程来说,教材的选用上,应尽量采用国际知名大学/学者教材的中文译本或国际知名大学/学者教材的英文原版。课程讲授部分与案例分析部分的比例保持在50%-50% 左右,且主要的知识点的数量应与相应案例的数量应保持对应,案例分析过程要避免“一头偏”现象。讲授与讨论的契合方式采用“教师讲授核心知识,学生分组讨论汇报”效果较好。


四、结论

通过对模型实施实际状态与问卷调查结果的比较(表2),我们可以看出:问卷调查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证实了教学方法组合模型及其操作方法。因此,我们认为:在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属性与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地进行教学方法组合,构建教学方法组合模型,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其相关要素的匹配与契合进行恰当调整,以寻找模型“最优态”,将会带来很好的教学效果。

表2:模型实施和问卷调查的结果比较

(霍国庆 研究生院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