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研究生教育体制的重大突破——谈研究生院大学的出现

  • 余翔林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1958
作者:余翔林

2001年5月22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正式更名挂牌,宣告成立。笔者认为,这不仅是我院研究生管理体制的重要改革,亦是我国研究生教育体制的重大突破,它的本质是国家在制度化的层面上,承认了国立研究机构可以设立没有本科生教育,只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研究生院,并独立授予学位。
事实上,这等同于宣告了在我国一所大规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研究生院大学的建立,只是人们还没有马上认识到这一点而已,它的意义与价值也许还要经过十几年,几十年才会逐步彰显出来。笔者曾是推动这一改革的参与者与见证人之一,使人困惑的是人们会问:这种体制在世界上是唯一的吗?
为了解决这一疑惑,笔者曾研阅了自中世纪以来直到今日,西方发达国家如法国、英国、德国、美国,以及日本等国研究生教育体制的发展历程,并撰写了“比较与思考”一文。调研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近、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尽管与研究机构有许多合作,但招生与学位的授予,几乎都是在大学中进行的,大学在高等教育的研究生教育上已形成垄断,成为不争的事实。
但世界上却有两个国家在试图突破这一制度的束缚。一个是我们中国,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就与教育部携手,率先在国内招收和培养研究生,但受阻于“文革”未及授予学位。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正式恢复学位制度,在大学和社科院成立研究生院,并允许国立研究机构独立招收研究生并授予学位,才在世界上首开研究生教育之先河,使研究机构成为我国在大学以外进行研究生培养并授予学位的一支重要力量,从而突破了大学对高等教育的垄断地位。也因此引起了关于研究机构能不能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甚至有关于大学之外的国立研究机构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以及是否应并入大学的长期争论,可见这一问题之重要。
另一个国家是我们的近邻日本。有趣的是,日本在研究生教育体制变革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与我国的情况极为相近,其解决的方法亦有殊途同归之势,现简介如下:
上个世纪40年代末,为了迅速恢复战败后的经济及国力,日本确立了培养人才,教育立国的国策,并引发了一场关于战后研究生教育体制的高层政策争论。在国家教育刷新委员会中,争论的一方认为,日本的研究生教育应冲破大学的唯一体制,可以有一种独立于大学之外的新制研究生教育,并由专门的研究机构去实施,(由于二战的原因,在日本曾改组了一批战时研究机构,集聚了一大批国家宝贵的科研人才)亦可以把部分大学(如东京大学)改造为综合性研究机构,从事高层次的研究生培养,以壮大国家的国力。但另一方则激烈地反对,他们代表着传统大学的价值观念,认为研究生院必须附设于大学,只有同时拥有教育和研究的两种功能,研究生培养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以违背国家的教育法规为由对前者予以否定。战后日本的高等教育受美国的影响甚大,这场争论也以后者取胜而告终,从而使日本失去了在50年代研究机构有可能培养研究生的宝贵机会。(详见1947年3月31日日本《教育基本法》及在该法指导下于同年3月制定颁发的《学校教育法》)以后的40年(1948-1988),法律规定只有在大学中才能成立研究生院,从事研究生的培养,研究机构被排斥在外。从这一点看,我国走在了日本的前面。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知识经济的萌芽,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新技术革命的快速前进,推动了产业结构的重组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于支撑其发展的人力资源培养的改革,也被日益重视。1987年经国会批准,日本文部省正式成立了大学审议会,由20名委员组成,他们是著名大学校长,教育管理专家,及有名望的企业家。大学审议会虽是文部省的咨询机构,但由于其构成的权威性,及所拥有的改革发展的建议权和参与制定政府的大学发展计划,因而有着特殊的影响力。审议会组建以来的十几年中,曾就高等教育的改革问题向文部省提交过20多份重要的咨询报告,其中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讨论的重点之一。
1988年审议会提出了《关于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弹力化》等有关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七项报告,涉及到体制改革,学位制度,教育评估,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推进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而重中之重的则是体制改革的报告,核心思想是:建议在现有大学研究生院的基本组织体制之外,成立一种新的研究生教育机构并使之制度化。这种新的研究生教育机构,主要是由大学以外的研究机构为基础组建而成的,没有本科教育,只有硕士和博士教育的研究生院大学。其目的是“培养能够主动适应学术研究新潮流,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丰富的独创性的研究者为目的。同时致力于超越现有的学术领域分类,推进国际学术研究,开拓新的学术领域。”(引自胡建华著《战后日本大学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这一重要动向曾引起美国著名高等教育专家Burton R.Clark(伯顿·克拉克)教授的关注,并写入他1993年出版的专著″The Research Foundations of Graduate Education″(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基础)中,对其改革思想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中译本2001年12月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王承绪译)
国家批准了这一建议,于是日本的第一所国立研究生院大学于1988年成立,名为“综合研究研究生院大学”,到1998年已发展到6所。其中综合研究研究生院大学只设博士生课程,有4个研究学科(文化科学,数物科学,生命科学,先导科学),18个专业方向,由分布在日本各地的14个国立研究机构联合组成,它们是:国立高能物理及加速器研究所,数理统计研究所,核聚变研究所,国立天文台,分子科学研究所,遗传研究所,基础生物研究所,生理学研究所,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等。
1990年又成立了北陆先端技术研究生院大学,设有知识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3个学科,6个专业方向。主要目的是推进跨学科的基础研究,为技术应用与开发研究机构的人员提供研究生水平的再教育。 此外还成立有奈良先端科学技术研究生院大学,政策研究生院大学。另有两所私立的研究生院大学(国际大学与国际佛学院)也先后建立。
围绕上述以研究机构为主体建立的研究生院大学、科技教育的资源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得以优化重组,传统的大学除培养人才也从事科学研究。而传统的研究机构,除从事科学研究之外,还被赋予了培养研究生,开设研究生课程的重任,从而对大学的传统及研究生教育体制提出了挑战,冲破了大学对高等教育的垄断。
事实上,从国家科教宏观发展战略出发,以理性的眼光来分析它的产生与存在,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无论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建立,还是日本研究生院大学的应运而生,都是新世纪科学与教育合流的序曲,是历史的潮流所然。

(余翔林 研究生院建设与发展指导委员会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