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院在“非典”时期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学生工作

  •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1611
“非典”防治时期,为保障校园安全和师生的身体健康,研究生院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加强学生工作,确保玉泉路教学园区2700多名学生的稳定、安全和健康。
一、健全学生组织,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针对“非典”预防期间部分同学离校的情况,及时在学校、院系两级学生会、学生党团支部和班级等各级学生组织中补充新鲜血液,健全学生组织机构,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保证学生工作在预防“非典”期间能够正常、有序地开展。
二、组织成立学生志愿护校队,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为提高、锻炼研究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由研究生会发起“保卫校园、人人有责”的行动,组织学生志愿护校队,协助学校有关部门承担部分校园管理和巡视等任务。
4月25日,100余名志愿者先期组成第一批学生志愿护校队,协助学校有关部门承担了校园内重要场所的证件查验等工作。截止到6月2日,研究生院全面恢复课堂教学,已有三批志愿者,共2129人次参了护校队的工作,他们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
三、加强宣传教育,使学生正确面对“非典”
为减少“非典”给学生带来的思想波动,避免在学生中引起恐慌,并将学生尽可能稳定在校园内,研究生院在加强宣传教育、拓宽信息渠道等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
4月21日起,研究生院在校园网主页上开辟了“非典”防治专题栏目,及时公布全国和北京市的防治动态、预防措施及学校相关通知;同时每天编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非典防治工作日报”和“玉泉快讯”,及时向同学们通报学校最新疫情动态、防治措施等;组织班主任、辅导员和部分教师深入到学生宿舍,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反映学生要求,进行宣传教育;邀请著名心理学家张侃教授作“面对非典的人类行为和应对”专题讲座,通过远程网络向京外的培养单位直播,同时设置热线电话现场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疫情,保持良好心态。
学生处、团委和学生会组织学生记者团的记者们深入到后勤保障、安全保卫、卫生防疫等工作一线,采写了大量新闻报导,通过网络、广播、宣传板报等媒介将最新的消息及时传达给广大同学。
四、组织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引导同学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研究生院学生会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
组织了“珍爱生命 抗击非典-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向白衣天使致敬”大型签名活动、“珍爱生命 抗击非典”主题征文和宣传板报竞赛、“科苑创新杯”创业计划竞赛等活动。跳绳、投篮、排球、羽毛球等多种形式的室外体育竞赛活动,正在研究生院校园蓬勃、有序地进行。
五、与培养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沟通信息
“非典”时期,研究生院通过电话、邮件、传真等方式与京内、外百余个培养单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随时通报研究生院采取的各项措施及学生动态,各培养单位严格执行信息报送制度,及时通报本单位的动态。
研究生院在“非典”时期的各项有效措施得到了培养单位的支持和肯定。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等培养单位打电话到学生处表示对研究生院的感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发来感谢信说“非常感谢你们做了很好的思想工作以及实质性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使得同学们能够安心地学习和生活!非常感谢你们采取了许多防范措施,使得同学们能保持身体安全健康!”
六、加强对离校学生的管理,随时掌握动态
研究生院要求各学院(系)切实掌握每个离校同学的确切去向和联系方式,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同时要求离校同学在接到研究生院“非典”预防领导小组的通知之前不要擅自返校,每天向学院(系)汇报自己的体温及身体状况。
七、加强留学生工作的管理,确保不出现死角
目前京区各培养单位有外国留学生5人(大气物理所2人,生物物理所2人,古人类与古脊椎研究所1人)。按照北京市有关部门及研究生院要求,有关培养单位均已采取了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研究生院制定了外国留学生“非典”预防和应急处理办法,与有关培养单位随时保持密切联系。

(学生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