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 会 幸 福
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学士都思索探讨过关于“幸福”的问题,但究竟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快乐,怎样才可以幸福,怎样才能得到快乐,却始终没有定论。我也曾问自己:“什么是幸福?”却一直没有找到令自己满意的答案。
记得有人说过,幸福就是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有一个贤惠的妻子,有一个体贴的丈夫,有一个可爱的孩子,幸福就是那样简单。我很是不以为然,总觉得一个把幸福看得如此简单的人实在过于“小资”了。
前两天,同学在电话里告诉我,如果可以出去转转,就是幸福了。那隐隐的意思就是,在封闭的环境里没有幸福。我也有同感,虽然自己在家,比学校里的同学们不知“自由”了多少倍,可由于“非典” 的肆虐,终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几乎成了标准的“大家闺秀”。想起以前正常上课的日子,每天忙忙碌碌,“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地奔波,却“身在福中不知福”,总是叫喊着无聊,期盼着假期的来临。而今,却恰恰相反,是“身在家里心在外”,热切盼望能够回到课堂,盼望着恢复正常的生活。
傍晚,当我挽着老妈的胳膊在街心公园里散步的时候,突然觉得这就是一种幸福,一种实实在在的幸福。不由地想起,以前每天在学校里上上课、读读书,写一些东西,那是一种幸福;跟朋友一块打球,笑着闹着,尽情地挥洒青春的欢笑,那是一种幸福;这几天趁着“非典”,躲在家里享受老爸精湛的厨艺,那当然也是一种幸福了!
其实,每个人对幸福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但幸福总是在我们最不经意的时候悄悄来临。幸福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平日匆匆忙忙,往往轻易地将她忽略罢了。在这段有SARS的日子里,没有了喧嚣的人群,没有了忙碌的生活,没有了考试的压力,我们慢慢地沉淀自己,整理心情,体会幸福。
学 会 感 谢
感谢谁?感谢你、我、他,感谢“非典”时期坚守岗位的各行各业的人们:
感谢奋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白衣天使们,是你们临危不惧,舍生忘死,义无返顾地坚守在战斗的最前沿,带给人们生的希望与战胜疫病的信心。
感谢辛勤工作着的环卫工人,是你们辛勤工作,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为人们创造了洁净卫生的生活环境。
感谢那些依然工作在一线的公交职工和“的哥”们,在SARS威胁每个人的时候,是你们保证了人们出行的顺畅便捷。
感谢超市的服务人员,在人员密集的环境中,仍然坚持工作,保障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
感谢每天忙到深夜才收工的民工,是你们没日没夜地工作,才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小汤山传染病医院的建设工程,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迹,也为“非典”患者搭建起一座生命的平台。
还要特别感谢中科院研究生院敬爱的领导和老师们,是您们在这个非常时期里,加班加点地工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在保障校内同学正常健康生活的同时,也给予我们这些离校同学以特别的关怀与宽容,您们辛苦了!
“感谢”这两个字,在这个非常时期说起来并不轻松,因为“感谢”里包含了信心、志气、责任、关爱……,包含了太多太多的内容。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应该感谢SARS,因为是SARS教会我们感谢。感谢之余,我们真的应该去做点儿什么,去贡献一些什么,去回报这份难得的“感谢”。
经 历 成 长
昨天上网的时候,在校友录上得知有两位高中同学现在正奋战在抗击“非典”的前线上,在感到意外的同时,深深地被他们的勇气与敬业精神所折服。
要知道,他们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刚刚穿上神圣的白色工作服,就遇上这样一场生死攸关、形势严峻的考验,并且还被委以重任、派往一线。我们年轻一代已经开始承担起自己肩上的那份责任,已经开始书写我们这一代的历史。谁说我们是“堕落的一代”?是“垮掉的一代”?是“不负责任的一代”?我们用事实反驳了这个说法。也许,我们有过错,有缺点,有不足,但我们也正在悄悄改变,每一次的经历让我们慢慢成长。
“非典”让我们面对困难,经历磨难,“非典”更促使我们成长。每个时代的人都要承受一些考验,我们只是碰巧遇上了“非典”。经历“非典”的过程中,对父母,我们惟有报平安,因为我们不忍心让已经不再年轻的他们为我们寝食难安、牵肠挂肚;对师长,我们只有让自己看上去成熟、稳重,因为他们连日的操劳让我们感动,更让我们心疼,我们希望可以做些什么来减轻老师的负担;对朋友,我们只有更加关心,相互鼓励,因为在这些彼此依靠的日子里,我们知道自己的情绪会影响身边的人--乐观可以感染,而一点点的无助与哀伤也会像瘟疫一样蔓延。我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做,只是觉得自己应该这样……,我们正在慢慢成长,经历了风雨的我们将会更加坚强!
“非典”为每个人提供了成长的机会,也是提升我们整个社会系统整合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的一个机会。渡过这一关,国家和人民一定会更成熟。多一些理性,多一些相信,少一些埋怨。“非典”时期,我们一同成长!
(茹加 化学系404班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