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伍一军
一、 新思维的本质是创造性思维
创新的定义是什么?创新的本质又是什么?目前还没有一个非常标准的答案。在笔者看来,“创新”就是对现有构架的超越,是从另类角度上的探究,是在更高层次上对既有模式的新认识。创新的本质则是针对已有认识的一种完全不同的思考。创新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在于试图创新的人头脑中所固有的思维习惯、陈旧的知识及经验对其思维的限制。真正达到完全自由创新境界的人是非常少见的。相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都是难以突破旧有观念而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创新”的芸芸众生。就连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也曾经历过屈服于个人经验而无法实现创新思维的时候:当“测不准理论”公布之后,爱因斯坦拒不接受,他凭自己的“经验”认为“测不准是不可能的”,即使他的好友指出他是由于“经验”和“偏见”而不愿意相信“测不准”,就像当年一些人由于“经验和偏见”而不相信“相对论”一样,爱因斯坦仍不以为然。可见,个人的偏见对于创新思维的影响是多么巨大。然而,即使抛弃了偏见的影响,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思维也并非易事。旧有的教育体制已经把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培养成了习惯于思维定式的人,我们已经习惯了传统,习惯了习惯。实际上,我们很多时候都缺乏应有的反叛精神,我们不敢甚至也不愿意对旧有的思想理论体系问“为什么”。相反,我们需要从已经有人趟过的河中走过去,却从来也没有想着要自己先趟过那条河。现在在学的研究生中,有很多人经历的是“从校门到校门”的学习过程,他们虽然较少受到社会上闲杂思想的干扰,但他们在过去的学习阶段里也较少接受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以致创新意识比较淡漠,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完全是“模仿式”的。这些研究生也“喜欢”阅读本专业的文献,但他们阅读文献的目的并不是找寻这个研究领域的生长点,以便辟出蹊径做一番开创性的工作,而是从文献中找寻他人的研究思路或是套用别人的研究方法来完成自己的“学位论文”。殊不知,创新的对立面是“模仿”,创新最大的禁忌就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这种“邯郸学步式”的研究思路最终必将遭到无情的淘汰。
二、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实际上就是强化研究生的创新意识
缺乏创新意识就谈不上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的培养要从创造力的培养开始,创造力的培养则要从想像力和“非常规思维”的培养开始。课堂讲授对学生想像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有时候,教师以非常规思维方式对课文的解析不仅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而且会把学生的思路引入想像的天堂。这使我联想起两年前曾经参加过的一个“创新会议”,这个会议的主旨是遴选创新人才和创新选题。在会上,来自某地质研究机构的一位年轻科学家提出一份创新项目申请报告——“饮尿疗法的启示”,这份报告遭到当时不少与会者的嘲笑。笔者在一旁甚感悲哀,不是为那位提出创新项目的科学家悲哀,而是为这样一个缺乏创新意识的“创新会议”悲哀。试问,站在陈旧的立场上,沿用古老的观念分析创新议题,何以能选拔出创新思维之俊杰?用传统的经验甚至偏见作为评选创新项目的标准岂不滑天下之大稽?毫无疑问,如果思维没有突破,这样的所谓创新会议"只能成为知识创新的绊脚石。我们需要强化创新意识。在对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上,不仅研究生的指导教师,而且研究生的所有任课教师都要以完全开放的心态,完全创新的思想来教育和指导研究生。我们不仅要通过平时的课程讲授引导研究生逐渐摆脱习惯思维方式,避免“北京鸭育肥式”的教育,启发并引导学生的思路进入真正想像的天地;而且也要在考试命题时充分考虑如何激发研究生的想像力,通过一些没有固定答案的“非标准试题”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水平,而不是死记硬背的能力。我们要不断激发研究生的研究兴趣,在试验设计、课题实施,乃至工作总结时都要考虑给研究生留有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空间。
另一方面,研究生自身的创新意识亟待培养和加强。现在研究生中流行一股出国潮,这表面上似乎是一种“学习时尚”,但本质上也是一种缺乏创新意识的表现。这些“寄托族”研究生(整天忙于准备GRE和TOEFL考试)除了请求外国人对自己的接纳以外,很少想到为自己去创立一个新的深造模式。笔者在美国碰到不少生活并不愉快的中国留学生,当问及为什么要来这里时,许多人的回答竟是“别人都出国了”,言下之意“我也不得不随波逐流”。其实,我们的研究生应该明白,决不能因为卖矿泉水能赚钱,大家就都去卖矿泉水。如果我们的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一门心思只注重外国语的考试,大量的时间花在语言练习和与外国大学、研究机构及个人的通讯联系上,纵使主管部门和指导教师再如何强调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也很难使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有切实的提高,因为他们缺乏的是最基本的创新意识。
三、指导教师有责任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研究生指导教师自己应当具备强烈的责任感,除了做到业务精湛、生理和心理健康,以及知识广博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使命感。那种积极“挣取”财经资源但不积极去实践标书中的“诺言”,“整天忙着对既有资源设法进行“转移”的指导教师,显然难有很强的创新意识。我们不能指望研究生在缺乏创新意识的教师指导下,其创新思维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同样,我们也难以想像一个普通研究生在一个缺乏创新意识的教师指导下做出具有创新意义的发现。优秀的研究生导师关注的不仅仅是研究生如何才能按时毕业,如何才能通过论文答辩等事项,也不仅是研究生在读阶段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他更应该关注研究生的思维方式是否过于常规老套,研究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是否习惯于习惯思维。我们鼓励研究生对其指导教师的主张提出不同的意见,只要这种意见不是来自研究生对所阅读文献的抱残守缺的理解,不是来自他个人的偏见。究竟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应该得到鼓励呢?即不因循守旧,敢于突破常规,敢于挑战既有理论的思维方式等。比方说:我们对植物开花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仔细观察的研究者甚至能够描述花开的整个过程。但是,当有一天,有个研究生突然向你报告,他用固体存储器录下了野百合开花的声音时,你是否感到吃惊。有着丰富想像力的研究生指导教师应当立即对学生予以鼓励。如果有人问,假若该研究生录到的不是花开的声音而是其他的自然声,比方说,是虫鸣的声音,该怎么办?同样鼓励这位研究生,因为他至少“想像”到了花开的声音。如果你的研究生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将记录到的花开的声音通过高保真扬声器放给猴子听,然后观察并记录猴子的求偶与攻击行为,你会怎么想?我们应该热情地鼓励每一位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真正地将研究的乐趣赋予研究的具体行动中,只有这样,研究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才可能是有成效的。
四、创新思维的培养应当从孩提时抓起
我们对创新思维培养的忽视是由来已久的。首先是好奇心的剥夺,我们不少人的想像力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就被一些“负责任”的老师顽强地束缚住了。现在的素质教育也未能使情况有所改观。不久前披露的一项调查发现,我国中小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相当低下。虽然没有对研究生和其他成年人进行过类似的调查对比,但可以想见,目前在学研究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不能认为很强。曾听说这样一件事,有位研究生在接受导师安排的工作之后,却向导师报告说该工作难以进行,希望终止。导师问其原因,回答是“没有看到关于此研究的文献报道,所以做它没有什么意义”,导师愕然。实际上,有关研究报告并不是没有,只是该生未去仔细查阅就草草得出结论。抛开研究意义的大小不谈,仅这种思维方式就已经明示了这类研究生想像力的贫乏以及这种贫乏的想像力在科学实践中的潜在危险。想像力和创造力的拥有除了先天的禀赋外,还有赖于后天的获得。实际上,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了在先天的基础上培育想像力和创造力的漫长历程。学龄前教育和中小学乃至大学阶段的学习是培养我们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基础阶段,但我们很多优秀的学生在少年甚至幼儿阶段,其想像的思维就被禁锢住了。这种禁锢一方面来自于校方的教员;另一方面来自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对孩子不切实际的预期和社会对所谓“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在小学阶段甚至学龄前,很多家长就让孩子上“特长班”、“提高班”、“奥校班”,学习“颜料”、“步伐”甚至是“别国语言”。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并不情愿上这些学习班。笔者曾经住在一所小学的隔壁,经常看到一些学生在其家长的“陪同”下来到学校练琴,家长坐在一旁,可怜的孩子眼泪汪汪地拉着琴,还不时地遭到“因为精力不集中而拉错”的指责。这样的所谓“素质教育”与其说是对孩子的培养倒不如说是折磨。十多年前,当上海市的一些家庭流行将三角钢琴搬进家庭时,一位社会学家就撰文表示了担忧:”这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幻想着坐在钢琴前的孩子一个个成了莫扎特和贝多芬,可是,创造力在哪里?“他最后警告说:”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他们的孩子将永远只是一架三角钢琴!“笔者认为,在小学和学龄前阶段类似上述“钢琴课”的特别教育对普通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发育是灾难性的。但愿我们的研究生没有修过类似的“钢琴课”,否则,我们在这里鼓吹对研究生进行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继续教育将可能演变成一种工作形式,我们所苦心营造的有利于创新思维培育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以及指导教师的各种旨在激发研究生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措施将成为徒劳。过去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我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从现在起,向传统思维方式以及个人的偏见挑战,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想像力,逐渐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形成并发展富有自己个性的创新思维也并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五、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们不能期望倾刻间所有在学研究生都具备极强的创新能力。让研究生在阅读了有关创新的文章和聆听了几场“创新报告”之后,就具有相当强的创新意识,那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强创新能力的具备必须以高度智慧的创新思维为前提,而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育必须建立在丰富的想像力的基础上。而想像力又与个人好奇心的强弱和知识储备量的多少相联系。那么,如何培养想像力和创造力呢?首先是要拥有健康的身心,要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其次,要进行必要的训练。遗憾的是,在这方面,几乎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案可寻。实际上,每个人都有一套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如果你一时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案,不妨将这里介绍的“土办法”作为你训练的开始,那就是脚踏大地、仰望天空:经常仰望天空,观察空中的万千变化。除了花费一些时间以外,这种训练不会让你有任何损失。晴朗的天空广阔无边,想像着飞舞的白云呈现在蓝天上的图案,各种可能的组合都要收入你想像的宝藏。一段时间以后,你也许会发现身体比原来健康了,心情比原来舒畅了,胸怀也比以前开阔了,思维也似乎比以前敏锐了。与此同时,你也可以有意识地使自己换个角度去关注现代社会中流行的商业广告,抛开“狗皮膏药”的真伪,留意它的文字、图形和画面,你会发现,在那些包装精美的“吹书”里,那些奇妙的文字、动听的话语和迷人的图像背后所蕴藏的内涵恐怕会让你揣摩不尽。你的思考完全可以超出设计者当初的想像,给产品赋予更为新奇的寓意。在想像力的培养训练过程中,要使自己的性情保持温和。要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会经常遇到过去没有碰到过甚至没有想到过的事情,对待新兴事物的态度是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具有想像与创造潜力的试金石。具有高度智慧和强创新思维的研究生有能力对各种复杂的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他们不会轻易地否定或肯定一个貌似“不是”或“是”的现象,他们明白,人类所能想到的远不及大自然已经存在的百万分之一。有句谚语我们要永远记“pigs will fly!”。一切“不可能”都是相对的--300年前提出去月球旅行的人可能被认为是疯子,今天我们会对想上火星游玩的人说:“祝你好运!”
六、结语
虽然期望将研究生都培养成科学巨匠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但鼓励研究生在工作中发挥想像力,增强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切实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却始终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相信,随着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经过持续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将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伍一军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