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曾培炎在中国科学家人文论坛第二单元报告会上的演讲

  •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1821

各位专家、学者,老师们、同学们:
我很高兴有机会出席今天的报告会,与大家一起共同探讨中国人文与发展的问题。中国科学家人文论坛举办的研讨报告会,倡导科学进步和人文发展的精神,促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推动理论创新,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了重要的建树。十六大确定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树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党的十六大和十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我们党和国家实现了中央领导层的新老交替,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以及多重自然灾害,我们国家保持了经济较快的增长和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的良好势头。不久前闭幕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和五个坚持的原则,明确了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我们要树立和坚持的发展观是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下面,我就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讲三点个人意见。

一、什么是科学的发展观
概括地说,科学的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也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发展观。科学的发展观的思想深刻,内容丰富。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人们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求,提供充足的物质文化产品和服务,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社会应该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我们党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原则,给人的全面发展赋予了新的含义,这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取得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对新中国建设五十多年经验教训的正确总结。五十多年来,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成就是巨大的。但在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的关系上,也有过一些经验和教训。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生活的改善,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是物质财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需求和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起点和归宿,是对人类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飞跃,在科学发展观中处于核心地位。
第二,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全面发展包含经济发展,也包含社会发展。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全面发展,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而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和保障。只有经济的发展而没有社会的进步,就不是全面的发展,因此,要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形成经济和社会相互促进、全面发展的良好格局。促进全面发展,还要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建设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政治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精神的动力和支持。要推动三个文明共同建设,实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
第三,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协调发展,就是要在发展中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保持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速度与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实现结构、质量、效益目标的重要前提。但增长并不等于发展,只有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才能保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保持协调发展,要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结构调整,提高质量和效益。这是指导经济工作十分重要的原则。保持协调发展,要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突出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拉大的问题。协调产业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基础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制造业的服务水平,增加产业的竞争能力。协调城乡发展,要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逐步形成城乡经济互相促进、相互融合的格局。协调区域发展,要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逐步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互相促进的格局。
第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永续的利用,实现社会永续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用尽可能少的代价来获得经济的发展,在不牺牲未来
需要的情况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对发展内涵的认识达到的较高境界,是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发展理念,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点所在。
第五,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与尊重自然规律相结合,努力为人类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要满足人的需要,也要维护自然界的平衡,要注意人类当前的利益,也要注意人类未来的利益。要改变那些重建设、轻保护,重开发、轻治理,重眼前的增长、轻长远的发展,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的错误做法,高度重视解决人口、环境、资源、生态等方面的问题,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第六,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统筹兼顾,就是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协调好改革和发展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维护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各项工作的重要锲合点,实现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站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高度考虑问题,合理安排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顺利推进我们伟大的事业。实行统筹兼顾,是对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总体要求,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紧紧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必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必须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提高科学的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和应付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水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发展的认识也是不断提高的,因此对发展的看法和观点也有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我相信,随着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我们对科学的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也会不断地深化。

二、为什么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树立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反映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对于巩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形势,解决前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推向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一方面发展是硬道理;另一方面,发展要有新的思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要根据时代的变化,更新发展的观念,丰富发展的内容,加深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好地体现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要用新的观念,新的机制,新的办法,促进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发展水平,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在积极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快推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作为发展的起点,把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的归宿,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这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国人均GDP今年刚刚达到1000美元,农村还有三千
多万贫困人口,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还存在着比较大的收入差距,全面建设达到全部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仅要促进物质财富的增长,实现经济增长翻两番的目标,而且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国民教育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明显增强,逐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平衡问题,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基本具备,现在我们有能力动员更多的资源,投向低收入群体,投向农村和农业,投向落后地区,投向社会事业,投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从而实现全国经济更快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第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解决现实矛盾问题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目前,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一万亿美元,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是由于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投入产出效率还不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目前我们人均占有的耕地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0%,人均占有的淡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30%,我们单位GDP的能耗是日本的10倍,单位产值的水耗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全国七大水系,有一半的河段严重污染,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扭转,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很大。解决这些矛盾,迫切要求我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经济发展建立在人口数量控制和质量提高的基础上。建立在资源节约的基础上,建立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建立在生态改善的基础上,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

三、如何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科学的发展观,是我们提出发展战略、编制发展规划、制定发展政策的思想基础,我们要学习科学的发展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贯彻科学的发展观,自觉地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改革开放的各项工作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着重地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服务和环境建设。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要全面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开始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作用的条件下,政府工作的重点要转向市场机制无法发挥作用的领域,把社会发展管理工作放到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突出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包括扩大劳动就业,改善教育和公共卫生条件,加强公共卫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服务系统,增强社会安全管理,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等等,以促进社会稳定和进步。要正确履行政府经济调节的职能,合理划分政府和市场各自作用的范围,对于那些市场能够合理发挥调节作用的领域,政府不要过多干预,把宏观调控的重点从直接调控为主转到经济调控为主上来,把经济调节的重点从具体管理项目、资金转到为投资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上来。认真做好综合协调,规划编制、政策制定、监管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对具体项目和事务的审批,把更多精力放到中长期规划的研究、编制、衔接、平衡和监测评估上面,统筹协调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注重解决关系一些长期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二)建立发展机制,提高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能力。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建立健全有利于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体制和制度。要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按照财权和事权互相对称,公平、公正地分享税源的原则,科学地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的主要职责,逐步完善国家公共财政体
系和转移支付体系。要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在更大范围内的统筹,要深化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以及城乡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城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机制,引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顾全大局,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坚决制止各种形象工程,要有科学化、民主化的机制和程序,加强对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研究,提高重要决策的公开性和透明性,避免决策的随意性,保证公民了解和参与决策的权利,使政府的决策更好地反映民情、顺应民意、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三)改变增长方式,继续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切实把经济工作的重点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行政干预。加快推动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促进集约化的经营,改变粗放型的经营方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类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兴工业化道路。要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工作,调整产业结构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引导生产,采取有力措施,使供给和需求做到大体的平衡,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优化农业结构,推动服务业发展。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和政策向农村倾斜的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大力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同时,要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要采取增加建设资金的投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和给予优惠政策支持等措施,积极促进西部地区的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辅助粮食主产区的发展,加快中西部地 区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同时,鼓励沿海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四)扩大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外两个资源、两个市场。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也进一步密切,国内资源与国际资源的交流进一步加强。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进一步发展开放性经济,在努力扩大出口的同时,进口我国所需要的稀缺资源,先进的基础设备和高质量的产品。在引进来的同时,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通过国际分工和交换,扩大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为实施科学的发展观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五)突出工作重点,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原则,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的各项任务中去,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要千方百计地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问题,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实施积极的促进就业的政策,努力增加居民收入,进一步鼓励居民扩大消费,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扩大消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要大力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使我国人口多的压力转变为创造财富的能力。要加强对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国情、国策、国法的教育,全面建设环保型和集约型社会。切实采取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鼓励和扶植发展循环经济,生态产业、绿色产品,建设工业生态系统。要节约使用土地、水、能源和各种原材料,要落实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严格保护基本农田。进一步清理整顿土地市场经济秩序,坚决清理整顿各类名目繁多的开发区,坚决制止城镇房屋拆迁和农村土地征用中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城乡居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同志们,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既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和老师、同学们,结合教育工作的实际,进一步探讨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共同推进我国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让我们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协调、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根据录音整理,有删节,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