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王亚杰在2002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管理工作培训班开幕式上的讲话

  •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2014

一、我国高等教育教育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高等教育从上世纪末的最后2年到现在,发展非常快,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和发展时期,具有以下4个特征:

1、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国本专科学生的招生规模1998年是108万,1999年199万, 2000年招生规模220万, 2001年招生规模达到268万;本专科学生的在校规模1998年是341万,2001年达到720万,增长111%。
我国研究生的招生规模1998年是6.8万,1999年是8.6万,增幅28%;2000年招生规模13万,增幅48%;2001年招生规模是15.6万,增幅是21%。1998年在校的研究生规模是18.5万,2002年41万.增长120%。
今年研究生的招生计划数是19.6万,明年计划在25万左右,就是说,2003年研究生的在学规模将达到60万,2005年在学研究生的规模将达到90万。以上数字不包括专业学位的招生数,专业学位2000年招生规模是2万,2001年招生规模将近5万,属于刚刚发展起来。

2、国家集中财力物力建设了一批高水平大学

211工程一期工程已经顺利完成,绝大多数学校通过了验收。一期工程的总投入超过180亿人民币资金,国家和地方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2001年年底,顺利完成国家级重点学科的评审,评出964个重点学科,为211工程二期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如期完成

上个世纪的最后5年,基本完成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一批高校实现了合并,一批高等学校实现了部省共建,国防科工委等部门不再管理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结果是理顺了办学体制,提高了投资效益,推动了学科建设。
在此基础上,1999年国家启动了世界一流和重点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简称985项目),对9所大学启动了高水平建设工程,力争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将一部分大学和一批学科推进到世界先进的行列中。

4、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学位体系基本建成

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学位体系基本建成。至2001年底,共有全日制高等学校1162所,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312个(其中高等学校245所),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729个(其中高等学校457所),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644所。

二、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2002年至2010年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基本满足国家科技、社会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对高素质、高层次创造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满足社会公众对成才和获取高学位的愿望。到2010年,建设可授予硕士学位的高等学校达600所左右,可授予博士学位的高等学校达300所左右,在学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规模达到硕士研究生120万,博士研究生15万;促进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和国防建设,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在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人才的同时,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或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标志性成果;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全面素质和培养质量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及相应的运行机制;力争经过10年的努力,使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提升到世界前列做出应有的贡献。
实现总体目标的工作方针是:深化改革,积极发展;分类指导,加强建设;注重创新,提高质量
实现总体目标的重点和主要任务是:
1、基本建立并逐步完善主动适应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需要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自我发展和调节机制。
2、为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提供足够数量、较高质量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3、进行培养制度创新和培养模式创新,建立较完善的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有利于优秀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与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紧密结合的,体现高层次人才培养特点和规律性要求的研究生培养制度与培养模式。
4、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加强学科和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发挥研究生院在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
5、形成一批高水平的研究生培养基地和实现国家目标的知识和技术创新基地,动态的建设一批产学研基地,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提供有力的支撑。
6、不断优化研究生教育的布局和结构,大力扶持西部、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发展研究生教育。
7、加快完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法律与法规体系,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机制,形成政府调控、社会评价与监督和研究生培养单位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优化研究生培养单位的资源配置,加强研究生培养的基础设施和条件建设,加速研究生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奠定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手段的坚实基础。
8、建立研究生教育信息综合服务体系,实现现代化管理。紧密结合研究生教育的实际,加强研究生教育实践中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
9、初步形成对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理论体系。
10、推进研究生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采取措施加快我国研究生教育走向世界的步伐,进一步扩大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

三、建立有效的发展与调节机制,优化布局和结构

(一)建立有效的研究生教育发展与调节机制

建立有效的研究生教育发展与调节机制的核心内容是:按教育规律办事,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依法扩大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办学活力,鼓励研究生培养单位间开展规范、有序、公平的竞争,使研究生教育的运行状态与预定目标保持一致。 有效的研究生教育发展与调节机制具有的特性是:1、先导性,研究生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具有超前意识。2、结构性,研究生教育是由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不同模式、不同管理方式构成的系统,该系统应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3、适应性,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和社会需求,研究生教育系统能够寻找新的调节规律实现新的目标;4、效益性,研究生教育的调节机制应是高效益的,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保证可持续发展。 形成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调节机制,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培养单位三个调节主体的作用,形成以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发挥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研究生培养单位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调节机制。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市场的调节机制、培养单位的自我调节机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应合理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达到这一要求,需进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健全责权明晰的中央、地方、培养单位三级管理体制;加强省级主管部门对地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监督及统筹权;落实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办学自主权;扶植社会中介机构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评估;鼓励社会集团和个人参与研究生教育。
政府宏观调控机制,是指政府需以长远的眼光和从全局的高度正确把握研究生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方向,主要通过立法、计划、拨款、评估、监督等进行宏观调控。
市场调节机制,主要通过生源市场、技术市场、资金市场和人才市场与培养单位联系起来,对培养单位的发展发挥调节作用。市场机制带来的激烈竞争给培养单位带来压力、动力和活力,推动培养单位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教育质量,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培养单位的自我调节机制,根据政府的要求、市场的需求,结合自己的能力建立起既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又能保持自身持续发展的调节机制。
健全研究生培养单位的自我调节机制,一是要提高培养单位的办学自主权,二是要提高培养单位的自我约束能力。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前提是形成健全的自律心态和稳定的价值取向。
办学自主权的扩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多渠道筹措资金。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投资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经费来源的主渠道,同时争取地方政府、企业部门、社会团体、民间机构以及社会个人等投资研究生教育,下大力气争取国家级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积极争取国内外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各种捐赠,并建立合理的研究生教育的收费机制。
培养单位自主进行学科设置和建设。对于已获得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可在此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二级学科,以适应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对于学科目录未包含的新学科方向,培养单位可以在相近的已获学位授予权的学科领域招收培养研究生。
改革研究生招生制度和办法。招生规模由以下三个方面确定:国家结合社会、市场需求预测所出资安排的计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出资安排的计划;培养单位根据与收费、科研项目挂钩安排的计划。国家逐步放开对招生总规模的控制,由培养单位根据国家与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的计划,根据社会需求、师资队伍、科研项目、办学条件、质量保障等因素自主确定招生规模。另外,研究生入学考试问题,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统考部分将逐步削弱,进一步加大复试的力度,参加复试人员的比例应该是实际录取人员比例的1:1.25;增设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考试分两段,一段是国家考试,一段是培养单位考试。改革的重点放在国家考试上,实行专业化考试,成绩证书3年有效。
自主开设新的学位种类。前提是国家已开设了这一专业学位,并且建立了比较充分的市场调节机制,有足够自我约束能力。
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不能简单理解为评估、检查等,实际上应贯穿在研究生教育不同的环节、各个层面当中。现在各培养单位都有,但是隐性的比较多,如招生的分数限制、论文答辩的要求等等,都属于质量保证的一部分。我们所要做的工作是强化质量保证体系,把隐性的转化为公开,并且成为所有大学校长和研究生院院长的办学理念中重要组成部分。

(二)进行研究生教育的结构调整

为使研究生教育协调、稳定的发展,必须注意对其结构进行调整,包括学科结构、层次结构、学位类型、地区分布等。

1、调整学科结构
调整和优化学科点布局应与国家经济和科技工作的战略布局相协调,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直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学科;为提高我国经济竞争能力奠定基础的高新技术学科;为高技术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促进其自身发展的基础性学科。

2、学位类型的调整
我国目前有12个专业学位,专业学位已经被证明是大量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行之有效的模式。但攻读专业学位的在学研究生数量,仅占在学研究生总数的25%左右,与社会需求由很大的差距。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多元化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需求,应适时设立新的专业学位类型;另一方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规模必须相应有较大的发展,争取逐步使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数量提高到占当年研究生培养总数的40%左右。

3、调整层次结构
近10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年平均增长12.3%,博士研究生招生年平均增长21.3%,近3年授予博士学位与硕士学位之比均达1:5。根据这种情况,硕士研究生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稳定发展博士研究生规模,使授予博士学位与硕士学位之比接近1:10,逐步趋向一个合理的层次结构。

4、调整地区分布
政府需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和有效的政策倾斜,加大西部等地区学位授权点的建设和发展,使学位授权点的地区分布更趋合理,促进东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

四、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

质量问题抓得最多的还是博士生的质量。为保证博士研究生的质量,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所有培养单位都要逐步建立起“博士生资格考试制度”,在博士生基本完成理论训练阶段进入论文工作之前,要进行严格的系统考试,以检查博士生所掌握的基础理论及知识是否符合学位标准的要求。凡没有通过“博士资格考试”者,不能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工作。
2、所有研究生培养单位都必须非常重视博士生的论文的工作.因为博士论文是博士生综合学术水平的体现其掌握的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都体现在博士论文当中。
目前,我们实行“双百计划”,每年评选100篇优秀论文,同时抽查100篇论文。其中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工作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好评,到目前为止共评出397篇论文,其中今年只评出97篇,说明评选的工作是非常严格的,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在今年评选出的97篇论文中,中国科学院各培养单位又有18篇入选,加上中国科技大学共20篇。中国科学院几年来一直保持在这一水平,这一点很了不起。

五、谈一谈关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几个问题

首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建立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从根本上解决了教育力量分散、地域分散、资源分散、管理不便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其中也包括了难以组织基础课教学以致于基础课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教育具有七大优势:(1)具有最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体系(2)有最高水平的科学研究队伍。(3)有面向全国的科研服务网络(4)有挑战世界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5)有高水平的研究生管理队伍(6)有过硬的科技研究管理队伍(7)最关键的一点,是有适应时代发展的科研管理理念。
科学研究的根本是人才资源,研究生教育是中国科学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活跃科学思想、保持不断创新的不竭的动力。从另一个方面讲,离开研究生教育中国科学院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源动力。可喜的是,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教育在院领导和主管领导的关心下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其次,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形象面向社会,充分展示了科研国家队能够集中优势兵力、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和水平。中国科学院有这个能力,将地方部队的格局改变成为大集团军作战,这一点很了不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成立使中国科学院的教育资源得以发挥最大的效益。在此之前,人们并不太注意中国科学院的教育资源,因为一般人们关注中国科学院的焦点在于其科研的优势和资源,经过了解我才知道中国科学院更大的资源实质上是在于其优质的研究生教育资源,不仅有好的导师、有高水平的科研队伍、而且有堪称国家水平的硬件设备。
第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建立使中国科学院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双层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并且提高了中国科学院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品牌和知名度。路甬祥院长曾多次提到过中国科学院的双重功能的问题,我认为,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之后,中国科学院的双重功能才真正落实到位,也创出一个品牌来。
因此,我们对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成立发自内心的祝贺,对这一改革举措坚决支持。
第四,关于中科院研究生院定位问题,我认为首先是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基地,尤其是培养博士生的基地。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历来以高等学校为主要的依靠对象,存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机构并存的高级学位和研究生教育,这是我国特有的现象。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教育地位特殊,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中坚力量、主要依靠的对象。
研究生院的建立不仅大大巩固了原有的地位,而且使我国以研究生院为基本特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的队伍得以扩大和加强。因此,我建议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应该树立以下几个意识:首先是办学意识,要把自己当作大学来办,同时要树立基地意识、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品牌意识,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尽快在机制上、在理念上、办学方式上调整到位。
我也注意到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的过程中,由于各培养单位分处全国各地,在管理上将面临一系列新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是所有高等学校都不会遇到的。因此,希望大家要树立大局观念、树立国家队的观念,积极配合研究生院的工作,共同将研究生院办好,为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