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牛晓莉
李政道教授是国际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同时也是一个爱国者,他虽然加入加了美国籍,但时刻心系祖国,为祖国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内第一所研究生院(原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之初,研究生院便邀请李政道教授来院讲学,从此结下了长达20多年的不解之缘。
一、79年轰动全国的讲学,开始了双方长达20多年的密切联系
1979年4月2日至5月18日,李政道教授应邀来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为研究生讲授 “统计力学”和“粒子物理”两门课程,他系统讲授了两个学科的主要内容和最新成果,介绍了这些领域的发展动向,用7周的时间完成了在美国3年的教学工作量。
为了这次讲学,李政道教授从一年前就开始准备,于1978年10月便寄来了2门课程的讲义。为了把“粒子物理”的最新成果写进讲义,他又把讲义重新改写一遍,并在开课前寄来了修改稿。李教授同时寄来了100多册文献资料和参考书籍,包括他自己1946年以来发表的一系列论文,在研究生院建立了一个小型阅览室,为学员们查阅资料、消化吸收所学提供方便和帮助。来到研究生院,了解听课人员的层次和情况后,李政道教授决定重新备课,在既不减少课程内容,也不降低讲课水平的情况下把讲课的起点放低,以便让更多的人能够跟上进度。
中国科学院和研究生院对于李政道教授的讲学非常重视,给予了大力支持,中国科学院于1978年9月便成立了一个由何祚庥、冼鼎昌、汤拒非3人组成的学术接待小组,负责与李政道教授联系具体讲学事宜。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并兼任研究生院院长的严济慈同志,多次与李教授会谈并亲自过问有关接待事宜。
李政道教授是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位回国系统讲授研究生基础课程的国际著名科学家,为了使更多的人能够参加听课,促进国内物理学科的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高,研究生院与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国防科委和有关工业部联系,了解国内哪些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迫切需要听这两门课,并与这些单位直接联系听课事宜。因此参加听课的不仅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研究生,还有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80多个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共900多人。他们当中有正副教授和研究员70多人,中初级人员500多人,研究生300多人。李先生这次讲学已经超越了一般校园讲学的范围,成为一次全国性的大规模讲学活动,赵中尧、朱洪元、胡宁等老科学家也参加了听课。为使学员能更好的消化吸收所学,研究生院在教学期间多次组织李教授与听课的教师、科研人员、学生进行座谈和讨论,畅谈物理学科的发展、研究方法等。此次讲学活动不仅推动了国内相关学科研究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各学科迅速建立起若干门高水平基础课程。
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新成立的研究生院在物质基础很差的情况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将教学组织和接待工作做得周道、细致,如在课前印好讲义,做到了学员人手一册;组织了5名研究生,负责整理听课笔记,每周送李教授审阅修改;在教室增设闭路电视和微波电视转播室,对李教授的讲课进行录音和录像,作为资料保存起来。李政道教授和学员们都非常满意。讲学结束后,研究生院指派专人与李政道教授联系进行讲义的整理工作,1980年《场论与粒子物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成为八十年代国内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生教材。
这次讲学帮助国内的科学教育界和青年学生缩短了十余年荒废造成的差距,将他们直接引入前沿的研究领域,对于我国理论物理的研究和教学工作,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今天,国内几乎所有活跃在理论物理研究领域的中青年科学家都从中受益匪浅,记忆犹新。邓小平、邓颖超、方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李先生的工作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继李政道教授之后,杨振宁、李远哲、陈省身、吴健雄等科学大师纷纷来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讲学、授课,不仅为研究生带来了全新的知识结构,也为国内带来了全新的学科方向。
二、研究生院是CUSPEA的诞生地和摇篮
CUSPEA项目(赴美研究生交流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共同主办的教育交流项目。李政道教授是这一项目的倡导者和主持者,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则可以说是CUSPEA项目孕育、诞生的摇篮。正是在1978年4-5月间讲学期间,李政道教授与严济慈院长商议,派遣优秀研究生赴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学位,开始了CUSPEA项目的筹划和运作,并于当年分两次选派了18名研究生赴美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其中研究生院的学生就有13名。
据研究生院参与CUSPEA项目的老同志回忆, 1978年刚刚成立的研究生院百业待兴,但是仍将CUSPEA的工作列为当时研究生院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1980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设立了CUSPEA办公室,负责报考CUSPEA学生的招考、面试教授的接待、面试工作的组织、录取的具体事宜等具体工作。研究生院副院长吴塘同志亲自兼任办公室主任,与李教授就CUSPEA项目的进程和许多工作的具体细节,通过电话或电传等方式进行密切地沟通和协调,最长一次的越洋电话记录甚至超过了两个小时。当时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英语教研室主任的李佩老师是我国应用语言学界德高望重的前辈,被称为“中国的应用语言学之母”,在她的主持下,进行了历年CUSPEA学生英语测试的命题、阅卷工作。
至1989年CUSPEA项目结束,已有915名CUSPEA学生到美国各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长达十年的CUSPEA项目,打破了中国与西方科技界及教育界长期以来的隔离状态,CUSPEA项目的实施可以说是我国人才培养和教育交流领域改革开放的开端,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回想当年,所有参与CUSPEA的老同志都对李政道先生所具有的崇高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对青年人的无私关怀和奉献,深为敬佩,也为自己能够亲身参与这一工作而深感自豪。
三、李政道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达20多年的友谊历久而弥新
79年6月9日,严济慈院长等人前往北京饭店看望李政道教授及夫人秦惠君。严老说,“我们之间的联系仅是一个开始,以后你还要经常来。你可以把研究生院当作你在中国的一个单位,研究生院就是你的家。”李政道教授非常高兴,当时便称严院长是家长。以这次讲学为开端,李政道教授与研究生院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历经CUSPEA项目长达10年的密切合作,相互间的友谊愈发深厚。
在随后的日子里,李政道教授确实把研究生院当作了自己在北京的家,每次来京,都会尽量抽时间到研究生院来看看,或者就工作上的问题交换意见、或者作学术报告、或者与同学们见面,时刻关注着研究生院的建设与发展。
1980年初,李先生参加广州粒子物理会议后来京,专门为研究生院的师生题写了“精研而深究、人生如学院”八个字,内含研究生院四个字,勉励大家专心治学。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之初,使用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的名字,80年1月16日,在严济慈院长宴请李政道教授时,李教授向严济慈院长提出建议,在对外交流中使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名称更有利于研究生院的发展,严济慈同志当即表示同意。此后,经中国科学院批准研究生院在对外的交流中同时使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名称,在20多年后的200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研究生院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并开始了“建设一流研究生院、培养一流人才”的新的征程。
2002年6月5日,李政道教授回国参加“CUSPEA20周年纪念”活动,百忙中抽出时间与研究生院的现任领导党委书记邓勇教授以及吴塘教授、李佩教授等老朋友会谈,畅谈多年来的交往与友谊。李政道教授了解到研究生院近年来的发展与变化,表示非常欣慰,对研究生院的未来发展寄予了良好的期望。
(牛晓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