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 程永波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2270
作者:程永波

一、实现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其发展的持续性。

研究生导师队伍发展的持续性是指要把当前发展与未来的发展结合起来,要把导师队伍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作为制定当前导师队伍建设和发展战略的前提。这包括两个层次的涵义。第一个层次是指导师队伍建设在整个学校大系统中始终保持活力和生机。第二个层次是指在教育机会方面的持续性,以及知识、能力、品德、身心健康方面的持续性。
在第一个层次上,我们所考虑的问题是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管理模式。制定导师队伍发展战略、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时,要以研究生导师队伍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作为前提,否则所构建的机制就经不起时代的检验。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导师管理模式为开放式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并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这个因素的新模式。①要解决研究生导师队伍的“近亲繁殖”问题。②实行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专任导师和兼任导师相结合的用人机制。③要树立管理、引导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树立市场观念、开放观念、竞争观念;调整利益分配,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导师队伍管理新模式的出现,必然涉及管理和运行机制的建设。要建立各种管理机制,使之与新变化相适应,首先建立竞争机制,其次是激励机制,再次是淘汰机制,使导师能各尽其才、各得其所,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④建立吸引、选拔、培养优秀人才的评价机制。通过采取这些措施,使研究生导师队伍呈现出一派生机和活力,保持自身的持续发展,更好地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第二个层次的可持续性是指要将终身教育体系引入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当中。我们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不要认为受培训、接受教育只是年轻导师的事情,老导师、老学者也需要进修、培训和提高。让任何导师都有机会在任何年龄段进行专门学习,这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可持续发展对研究生导师队伍的要求。让研究生导师有条件地学习新知,使导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使其知识和能力不断得到补充和增强,完成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现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其发展的整体性。

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特征在于它的整体性。发展不是某一环节、某一方面的单兵独进,是各因素的协调并存与共同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必然是整体的发展,任何一个因素的残缺,都谈不上可持续发展。同理,研究生导师队伍要获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注重整体性。
1、研究生导师队伍发展的整体性。
研究生导师队伍发展的整体性是指整个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是一个整体,它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如果其中某一部分的发展受到破坏,其后果必将波及整体。研究生导师队伍发展是高校研究生培养目标实现和办学质量提高的关键,也是一个学校学术地位的主要表现。近年来,各高校为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已采取了很多措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有些问题还是存在的,或者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首先是“师徒同堂”现象不但没有解决,而且有加重趋势。各校拥有博士学位的导师中,在本校获得学位者占绝大多数;学校在学博士生当中,本校教师所占比例居高不下;有的高校由于各种原因还在继续大量留用本校毕业研究生;其次是各学科的师资力量严重不均,有的学科阵容整齐、实力雄厚,有的学科高学历导师少,缺乏学科带头人,人才断层严重,但有些专业却由于受市场大潮的冲击而倍受冷落,致使导师过剩;再次是导师流动难;最后,在对导师进行培养时,往往注重对中青年骨干导师的培养而忽视对老年导师及青年导师整体素质的培养。
这些问题不论是对各大学自身的发展,还是对国家整个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对其长远发展都具有严重的阻碍作用。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是一个整体,整体的优化取决于各组成部分的优化。因此,我们在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上,应坚持从大局出发,既要从学校大局出发,也应从国家大局出发。从学校大局出发,明确导师队伍整体的优化取决于各个部分的优化,就是要解决好导师队伍“师徒同堂”问题,增加校外、国外优秀青年人才的引进,促进学科渗透和学科改造;针对薄弱学科导师队伍力量需加强的问题,学校应采取各种措施改善导师工作、生活条件,主动出击,广揽人才,将一流人才引进薄弱学科的导师队伍中来;某些学科导师过剩时,我们就要分清该专业是否是学校的优势学科、基本学科,如果是受人才市场短期需求的影响,学校新设了许多热门专业,分散了人力、财力、物力,导致优势学科备受冷遇,那么我们就应转变工作态度,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如果是学科确实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就应停办或转向,加大研究生导师的培养力度,使这些导师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需要。
从国家大局出发,就是要破除人才归单位所有的旧观念,支持研究生导师的合理流动。对于学校确实不可或缺的导师,要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要留住其人、其心。
2、研究生导师自身发展的整体性。
研究生导师自身的发展包括德、智、能、绩四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如果某一方面的发展受到限制或没有注重某一方面的培养,必将影响导师自身的发展。所以我们培养导师要从德、智、能、绩四个方面人手全面培养人才。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对中青年导师、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过多地强调了业务素质的培养,而思想政治教育和能力方面的培养相对比较薄弱。导师的整体素质得不到提高,就会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应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要求导师,特别是学术带头人必须具有政治上的稳定性,较高的学术威信,较强的组织能力,严谨求实的学风,利用外语和计算机获取信息的能力;在中青年导师的培养中,应大力提倡对科学、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对于青年骨干导师,要求用学术带头人的高标准来衡量自己,弘扬敬业精神,立志献身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事业;严谨求实,摒弃各种急功近利的行为。同时还应举办各种导师培训班,以提高导师的综合素质,保证导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现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其发展的协调性。

1、在质量、规模上坚持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协调性。
研究生导师队伍发展的协调性是指研究生导师队伍在发展规模与提高质量之间的和谐发展。随着高等学校的发展,研究生导师队伍已进入了一个新老交替、调整结构的重要时期,这既是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面临的严重挑战,又是改善研究生导师结构、增强其整体素质的难得机遇。从理论上讲,只要高等学校对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数量有需求,我们就应补充导师,扩大导师队伍规模,但扩大规模的前提是不能导致培养研究生质量的下降。前一段时间,由于导师流失严重,再加上人才断层严重,各高校已补充了一大批年轻导师,但从提高师生比、导师待遇和保证教学质量出发,导师队伍在总量上应有个控制。在导师数量不足时,除要继续补充高层次的学术骨干和优秀博士外,更重要的是一方面紧紧抓住机遇,控制研究生导师规模,着力提高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素质,保证大部分导师能一专多能、一专多用、一人多课,提高导师投入产出比,使研究生导师队伍保持精干、高效;另一方面立足本校,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培养研究生导师队伍,力求避免盲目扩大导师规模,忽视导师素质的培养,而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下降。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稳定导师队伍规模,提高导师队伍质量,采取“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原则,用反映质量、效益的优化指标来取代讲求数量和规模的做法,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稳定住学校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促进其他导师按照人才市场的规律进行合理的流动,使研究生导师队伍稳定、精干、高效,保持研究生导师队伍在质量和规模上的协调发展。
2、发展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方法要突出协调性。
研究生导师队伍发展协调性的另一方面是指在培养方法上要注重重点和一般、骨干与全面的关系,使整个导师队伍能协调、和谐发展。目前,各高校为解决导师年龄断层和代际转换等问题已采取了—系列加速培养中青年骨干导师的办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我们在培养导师队伍的方法上没能很好地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原则,使得老年导师、中年导师和青年导师三支队伍之间的关系、利益没能处理好,没能很好建立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青年导师队伍是优秀人才的主体,但中、老年导师仍是队伍的核心,是培养优秀人才的主体,对青年导师起着传、帮、带的作用,如果忽视这两支队伍的建设,只抓青年骨干导师队伍的建设,势必会影响中、老年导师的工作积极性,致使学校因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而不能持续发展。学校应充分重视中、老年导师在培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青年导师要多关心、少责备。另外,目前我们在导师培养工作中没能很好地处理重点与全面的关系,忽视对青年导师的整体培养。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势必使青年导师的整体素质下降,使骨干导师的来源日渐枯竭,从而影响骨干导师队伍的持续发展。所以应重视对所有青年导师及其他青年技术人员的培养工作,挖掘人才潜力,发现人才,把骨干队伍的培养建立在比较深厚的基础之上。

(程永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