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研究生院的课程体系建设

  • 陈 灏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2271
作者:陈 灏


??课程是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一种重要形式,课程体系的建设对我院的研究生教育至关重要。目前,研究生院的课程体系正在不断建设、完善之中,下面将从几个角度对之进行探讨、分析。

一、 研究生院课程体系的概况

??研究生院开设了多种类型的课程,满足着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研究生课程学习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大致可分为三类:
1、从课程的内容、性质划分
研究生院开设的课程,按其学科专业知识面及艰深程度,可以依次划分为:
(1)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即二级学科及以内,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
(2)学科基础课:指一级学科内,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
(3)专业选修课:若干非专业类选修课(如数学、计算机等学科的公共选修课)以及为跨学科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开设的补修大学阶段本专业课程。
(4)公共必修课:包括外语、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硕士生、硕博连读生必修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博士生必修课)等课程。
(5)公共选修课及素质教育课:即人文及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类课程及体育、艺术类课程等。
综合性、交叉学科课程视其涉及范围,分列于上述课程中。
2、从课程的形式划分
课程的形式一般取决于课程的内容,有时也会根据教师工作状况、学生知识水平和教学场地等发生变化。
(1)正常课程:课堂教学,是目前的主要课程形式。
(2)讨论课(Seminar):在有一定知识基础的研究生尤其应考虑在博士生中开办。
(3)专题讲座:主要就学科最新进展和热点问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讲授。
(4)实验课:实验学科学习中的重要一环,可以利用研究所的仪器设备进行。
(5)实习课与教学实践:MBA及工程类等研究生的实习,地学研究生的地质实习等。
(6)自修课:主要是为博士生开设的专业课。
(7)网络教学课程:通过网络、卫星等传送的多媒体课件。
??另外,外语教学还有语音课、听说课等多种形式的课程。在课程讲授方面,也有用英语讲授的课程。
3、从学生培养模式划分
??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正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性质、来源渠道不同,其学习的时间、环境、内容等有所不同,课程也因之而有所不同。
(1)统招生课程:包括硕士生、硕博连读生和博士生课程。
(2)专业学位课程:如MBA、MPA等,按国家规定开设。
(3)非全日制教育课程: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课程。
(4)远程教育课程:主要是多媒体课件。
(5)高级培训课程:根据社会需求开设的多种培训课程。
??以上三种归类并不完全,只是在目前的研究生教育中较为重要,值得在此特别提出。
??研究生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尚有一些内容不能以我们熟悉的课程形式出现,比如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三观教育等),团队精神培养,人际交流技巧等。这些都是研究生们在今后的科研与社会生活中非常需要的,目前主要是通过各种业余学习、学生活动、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等进行教育培养。

二、 研究生院课程体系建设中的若干问题与措施

??应当看到在目前研究生院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尚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反映在课程内容、课程形式、课程数量和各种课程间的比例协调上。问题的解决往往要涉及到超出课程体系建设本身的诸多环节,比如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因素,教学的硬件条件以及校园文化、社会风气等。但无论如何,对目前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索是有益的。
1、课程内容的组织设计
??一个完善的课程体系只是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关于知识的组织形式,对课程学习来说,课程的内容才是决定性的。知识本身是没有分隔的,如何先确定所要学习的知识范围,然后经过合理地分割,根据需求组织成适当的课程,是一项学术性很强的工程。如何能前瞻性地确定未来的知识需求,以最佳的课程形式组合,搭建最佳的知识结构,就是课程设置的艺术了。课程设置的工作一定要做,而且要高起点地做,与国际普遍接轨。但在实施过程中,人员的选定与组织、人力资源的投入程度等都将直接决定工作的质量,存在一定难度。
2、院所结合的教学体制
??研究生院的教学由专、兼职教师共同承担。根据研究生院与研究所工作性质的差别,在课程的讲授上宜有不同的分工。简单说来,研究生院的专职教师应侧重于基础性课程,如学科基础课及专业选修课等的讲授,有能力的也应鼓励开设专业课;并且,专职教师应承担全部公共必修课及绝大部分的公共选修课和素质教育课程。研究所或其他高校的兼职教师则主要讲授专业课程,突出学科进展及发展方向,课程形式也以课堂教学与讨论课、专题讲座为主,教师在讲述本人科研实践活动的同时,将科研能力、科研道德和科学精神等培养内容融入其中。在院所结合的过程中,现有专职教师队伍的状况和兼职教师队伍的保障是关键性的问题,但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尚需要一定的时间。
3、需重点考虑的几个方面
(1)课程总量与学科覆盖面的问题
??研究生院现在每年开设各类课程350门左右,考虑到研究生院目前培养学生所在二级学科数只在90个左右,课程总量还是较为适中的。但目前研究生院仍存在着学科覆盖面不够,即经常被提及的研究生没有合适课程可选的问题,同时也确实存在?quot;因人设课"而使课程过分集中在少数专业上的现象,构建合理的师资队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2)调整方向
??基于研究生院和研究所在课程上的定位,研究生院应加强基础型、宽厚型课程的建设,尤其是在人文社科、管理等方面,使这些课程总数占到总课程数的五分之一左右。其他各类课程之间也应保持适当的比例,争取使研究生课程做到"营养均衡"。在专业的课程方面,目前重点要加强学科基础课的建设。
(3)课程研究
??目前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学资源和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情况都不断发生变化。传统意义上的课程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也需要内容、形式上的创新变化。比如计算机类课程,相关技术更新非常快,教学需求大,但师资紧张。许多教师无法保证一学期中20周都有时间来校上课,也不会有太多时间组织很多与其在研课题无关的知识充实到60个学时的课程中,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新的课程形式,如采取学时短(如8-10次课)、学分低(1-2学分),内容紧凑的小课形式等,想必会受到教师学生的欢迎。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管理中永恒的话题,课程体系建设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当然课程体系建设还涉及到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及其评估等诸多环节,但这并不是本文的重点。我们希望能在对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进行细致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找到切实提高研究生院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力措施,使中科院的研究生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