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前瞻——余翔林教授在“中科院京区教育干部研讨会”上的讲话

  • 中国科学院教育督导、教授,原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局长?余翔林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3062
作者:中国科学院教育督导、教授,原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局长?余翔林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全体京区的教育干部:
??今天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第一次召开京区各所教育干部研讨会,这个会的召开很有必要。因为中科院研究生院正式挂牌成立是今年5月22号,在这前后,研究生院的领导、京区的教育干部以及全院各个研究所的领导、导师和教育干部对我们研究生院的进一步发展,都非常关注。研究生院也正在制定有关的可操作的“三统一”实施细则和政策文件。今天会议将下发有关材料,进一步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把这个工作向前推进。我先作一个发言,便于和大家一起讨论。
??我发言的题目是:"回顾与前瞻"。"回顾",主要是总结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主要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前瞻",主要强调怎样统一认识,团结起来,建设好中国科学院新的研究生院。最后我再讲一下“三统一”的有关想法,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和基本经验
??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挂牌的前夕,各大报纸都登了我们中国科学院的有关经验,邓书记还专门给我打电话交换过意见,提了三句话,第一句是"成立最早",第二句是"规模最大",第三句是"实力最强"。这三句话讲得很到位。1955年国务院通过了中国科学院有关条例,中国科学院开始招收研究生,这是建国以来我国研究生培养制度开始建立的标志。那时,中国科学院和国内的各个大学共同招收了研究生。文革前,一共招收和培养了一千五百余名研究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978年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又经过国务院批准,率先建立了中国的第一所研究生院,即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也就是现在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前身。我们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有很多的"第一",如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等等,都是中国科学院培养的。这说明,在国内,在培养研究生方面,我们一直是站在前沿,走在最前列,至少是重要的部门之一,这对我们今后搞好研究生教育有重要的影响。
??我们和各大学不一样,我院有104个培养单位分布在全国各地,在读研究生总数达到了1万7千人,这是最新统计(年初统计是1万3千人),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博士,已经毕业的研究生有5万多人,在全国规模是最大的。北大和清华研究生的在读规模现已达到8千人左右,大体上也是博士和硕士对半,他们研究生的在读规模将来要发展到各自在1万人左右,这是规划的规模,发展是很快的;从我院可授学位的学科来讲,理科的博士点和硕士点我们几乎囊括了全部,工程科学和技术科学也包括了主要的学科点。当然还不够,技术科学还有待加强,管理科学和人文科学我们还比较欠缺。
??我们拥有三百多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千5百多名研究员,2千多名在岗博士生导师,来从事我们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同时我们还有上千个以上的前沿和重大课题作为我们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支撑条件,这些都为我们培养优秀研究生提供了好的基础。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评选,这两年我们入选了38篇,占19%,而我们博士生入学规模所占的比例还不到10%,只占5%多一点。
??以上事实说明我们"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实力最强",反映了我们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宣传力,说明中国科学院和高校一样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以上是从感性、直观和外在方面对我们研究生培养的描述。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从体制机制上,从培养的内在规律上,来理性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去年6月在上海召开了我院首次教育工作会议。在这之前,我们已开始思考和研究建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一些基本思路,而且在上海的会议上已经把基本思路提出来,提供给参加会议的各个研究所主管教育的领导和教育干部,来研究和讨论。这以后,中国科学院院刊曾约我写一篇文章,希望对中国科学院研究生的教育作一个回顾与前瞻,也就是我们基本的历史经验是什么?今后怎样办好我们的研究生教育?也涉及到建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问题。后来,我写过一篇文章在去年的院刊上发表,对历史经验重新进行了思考。过去,在座的都非常清楚,主要提的是两段式教育,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主要经验是二段式教育。这样说,我觉得还不够。后来,经过认真反思,我认为有三个基本经验,而且第一个经验可能更加重要。这三个基本经验是:
??1.我们建立了世界上由国立研究机构招收和培养研究生并且独立授予学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位制度。这一点比两段式更加重要,在全世界还没有这样一种体制,这是不同于西方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西方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之间有很多的合作,但学位的授予都是在大学。美国是这样,德国、英国、法国都是如此。尽管他们有很强的研究机构,像法国的国家科研中心,德国的马普学会,美国的宇航局、能源部、卫生研究院、基金会等等,在大学里设立了很多研究机构,和大学的科学家一起共同来培养研究生,但是学位的授予无一例外地都是由大学来进行,其他的国家也是一样。我们建立这样一种制度,与中国科学院的发展历史密不可分。建国初期为尽快摆脱西方对我们的封锁,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组建了科学院,使得我们科学院不仅仅是一支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成为我们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特别是研究生的一支重要力量。我院的研究生教育与中科院这一段发展历史是密不可分的,这是我们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新研究生院的建立和学位授予权的集中跟这一段发展历史也是紧密相关的。
??2.我们建立了二段式的培养模式,发挥了两个积极性,即研究生院、科大和各个研究所的积极性;体现了两个优势,即研究生院和科大在学位课培养方面的优势,研究所在学术前沿进行科学研究的优势;保证了培养质量;丰富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奠定了分布在全国的网络式的研究生培养的一种组织结构的形态,形成了我国特有的研究生培养的文化地理。这是我最近在中西南片年青博导培训班上重新思考的一个问题。这种文化地理,是由中国科学院本身的特色所形成的,是与所有高校不同的一种网络式的结构,一种培养的体系。这种组织结构体现出的文化地理,是独具特色的,跟以后“三统一”的很多措施都有关系,和我们的很多观念都有联系。
??3.在全面素质教育当中,我们更加重视科学教育和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表现出更高的研究能力和培养的质量。过去,没有明确提出全面素质教育,但实际上我们的很多教育贯穿了这一思想。在全面素质教育中,更加重视科学教育和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学生有比较宽厚的知识结构,比较早地进入学科的前沿,而且受到导师严格的科学研究的训练和熏陶。在这一点上,中国科学院有非常好的传统,有良好的实验条件,有比较充裕的研究经费和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环境。为我们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的三条基本经验,第一是中国特色的学位制度,由研究机构独立授予学位,第二是二段式培养,第三就是重视科学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我们的基本经验,今天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当中,倾注了我们研究所的领导、导师们和今天在座的及全院的教育管理干部、管理人员的辛勤劳动;倾注了研究生院的领导、教职员工的辛勤劳动。没有大家共同的努力,就没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的今天。但是,我们仍然存在着困难和问题,尽管我们建立了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我们的困难和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单位多。全院有一百多个培养单位,地域比较分散,有的相互隔离,教育资源的配置和管理也相应的比较分散,这跟地理结构分散有关系。原有科大研究生院(北京)的组织结构形式没有统帅全局的能力,也无法形成研究生教育的整体品牌优势,难以进一步向国家争取资源、扩大影响和大踏步地前进与发展。前一阶段,尽管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个问题却一直存在。
(2)我们基础教育的质量,在研究所体量较小的情况下难以保证。这是教育部所属的一些大学经常批评中科院研究生教育的一个内容。当然也不尽然,我们有的课程教学质量是很好的,但从整体上讲仍然不够,主要是研究所的体量较小。同时,我们也比较缺乏综合性的整体校园文化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我们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我们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国内外研究生教育的竞争局面。特别是面向二十一世纪,世界研究生教育新的发展态势是与经济的结合更加紧密,更加注重培养的质量,更加注重多元化,另外在体制方面新的调整,更多学位点的产生以及非全日制教育的出现,这些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影响。我国高校21世纪的教育行动计划在研究生教育方面表现出很强大的上升态势,是一个很强的竞争力量。象北大、清华21世纪的教育行动计划,前3年就投资给每个学校18个亿(三年分别为3亿,6亿,9亿),后续的投入还会进行,每年平均6个亿。这是不得了的。科学院创新工程一期才40多个亿,用于研究生教育的基建经费才3.6个亿,加上每年的4千多万,在创新一期的三年中院投入部分加起来还不到5个亿,所以在经费方面有很大差距。两个大学的规模现在加起来和我们基本持平,但他们发展很快,有很强大的竞争态势。当然,我们和这两个大学之间有很多的联系,我们跟高校还要友好地合作,但也面临着激烈竞争。特别是知识创新工程对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需要有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新的理念和新的认识。在继续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的前提之下,要进行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的重大调整和改革,把分散的教育力量整合起来,组建我们独具特色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这不单是过去人教局思考的一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向院党组领导汇报,路院长和白院长都有非常明确的指示和意见,认为已经到时候了,为了新世纪的发展,为了中国科学院的创新工程,根据国内外竞争的局面和我们的历史、文化以及我们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经验,认为需要把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进行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的重大调整和改革,建立统一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这就是组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一个重大背景。今天讲一讲这个背景,便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要组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了解我们的成绩、我们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从宏观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团结一致,建设一流的研究生院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不仅仅是对我们在座诸位提出的,也包括我们人教局的领导和教育管理部门,包括研究生院的领导和教职工干部,甚至包括研究生导师。
(一) 提高认识
??提高认识,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这个问题我不想多讲,因为知识创新工程的队伍建设有非常重大的改革,即创新工程队伍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制定创新工程队伍建设计划时,向院党组提出的是四支队伍:一是领导干部队伍,二是科技干部队伍,三是管理干部队伍,四是流动人才队伍。流动人才队伍与固定队伍将来要发展到1比1。队伍结构的重大变化,使研究生教育从过去的从属地位上升为队伍的主流地位之一,由队伍的边缘进入到主体之一,这是非常重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必然引起研究生教育结构和组织体系的一系列变化。过去研究生是附属于研究所各个课题组、各个导师,做一点研究工作,是导师的助手,现在则成为我们创新队伍的四大方面军之一,在比例上甚至占到一半,培养这支队伍是我们的重大任务,所以,院党组对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我在多种场合都讲过三句话,今天再重复一遍,第一句是"研究生是中国科学院从事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和重要的后备军",这是提高意义认识的第一点。第二句是"研究生教育是中国科学院面向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这句话是院领导讲的。去年院党组夏季扩大会议讨论人教局提出的二期创新中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时,院领导把这个问题提到"生命线"这样一个高度。第三句是"研究生教育是研究所保持队伍常新、科学思想常新的源头和活水"。我们需要从这些方面进一步提高对研究生教育工作意义的认识,提高我们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作好研究生培养工作。
(二) 转变观念
??转变观念,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建立绝不是削弱了研究所研究生培养的作用,而是在全局和关键的问题上进一步加强和促进了各研究所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这一点会在实践当中逐步理解。开始时,各个所不很理解,有一个大所的院士所长亲自给白院长写信,对是否建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提出质疑,认为现在的研究生培养体制还是很适应创新发展的。这个所的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确做得不错,信是去年在教育工作会议后写的。后来,该院士所长到北京参加院学位委员会会议时,白院长和我在会上介绍了建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基本思路和做法,这位院士所长马上就理解了,表示支持。这个问题是由信息沟通不够,对很多问题不了解产生的。
成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以后,我认为至少在以下几方面对各个研究所会有所帮助:
(1)可以在已有一级学科下的所有二级学科博士点上进行中国科学院的自主调整。国务院学位办已同意我们有此项调配权,我们还可以自主审批硕士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改革,即学位授予权统一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以后,在内部可作统一调配。非一级学科授权点以外新增的博士点,仍然要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我们的理科几乎涵盖了所有一级学科的所有博士点,所以我们在理科上有更大的调剂权。工科中有一部分还不能调剂,但大部分可作调剂。因此,一些研究所过去没有学科点、培养点的,可以经过评审,在符合条件的研究所建立学科点、培养点,更好地促进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培养。这一点研究所是直接受益的,也是非常重要的。邓书记在下个月会将有关调整学位点建设的文件下达,最晚不会超过10月份,这对西部地区,对一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更加有利,并能在这些学科上建设好新的学位点。
(2)有利于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我们可从招生开始打破过去学科的界限,比如说化学方面需要计算机人才,则可以招计算机方面的一些人才到化学所进行研究生培养;我们也可以在自动化所招收一些生命科学方面的人才从事交叉方面的研究等。在以后具体的招生环节,培养环节中来完善、推动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
(3)调整招生的调剂权。在招生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大年小年问题,有时候考生很多,考的很好,但名额有限,我们又没有自身调剂权。特别是硕士,都是在属地化以后,由地方招办来统一调剂,我们拿到名额很困难。在统一组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以后,在我们无法保留学籍的条件下(因为保留学籍只有大学才可以,研究所不能做),可以向教育部提出调整招生的调剂权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以便进行全院范围内招生名额的调剂,进一步保证我们的招生质量;同时,还有利于组织大型活动,来扩大我们招生的影响。比如说今年,由研究生院亲自出面,孙书记亲自主持,全国61所大学300多名大学三年级的本科生进行"科学在北京"的夏令营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他们明年就要报考研究生,很可能通过今年的宣传,很多优秀的学生报考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这是非常强有力的可以和招生咨询相媲美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招生宣传活动。这是在成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以后,才有可能统一组织的大型活动。
(4)在保证各培养单位学位委员会基本职能不变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提高我们学位授予品牌的知名度,显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培养的整体力量,扩大在国家、在社会的影响。 “三统一”以后,实行统一学位授予、两级管理,各研究所的学位委员会的基本职能不变,只是学位终审权变成初审权。统一授中国科学院的学位后,盖路院长章或白院长章的一个是毕业证书,一个是学位证书,学生都非常愿意。我这次在中南片参加博士生导师培训,给他们讲课、座谈的时候,有的导师就提出来:我比他们早毕业,能不能给我换一个学位证书。我想可能不行,因为要尊重历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建立,正式批准是在2000年12月,挂牌是在今年5月22日,这之前是无效的,因为这个单位还不存在,所以他们换学位证书会有困难。但是这表达了一种认同的心情,一种自豪的心情,在学生中会很自然的产生这种心情,因为科学院的学位证书比一个所的学位证书的含金量和影响要高得多,这对提高我们的知名度和扩大品牌的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
(5)成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以后,我们就纳入了国民教育的财政体系,尽管我们还没有完全纳入,但至少我们已经跨进去了,而且取得了实际的支持。从今年开始,财政部为我们研究生教育增拨了七千万的教育经费,这个数量很大。我们自己全年的研究生教育经费是4350万,多年来,没有变化。从今年开始增加七千万,在全院统一分配,所以我们今年全院的教育经费是1亿2千万,有大幅度的提高。没有研究生院的建立,就不会有这个结果,这是我们争取国家资源的一些好处。
(6)我们已经以最快的速度成为"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议"的正式成员。这一点很不容易。中国试办研究生教育10年后才正式评定了10所正式挂牌建立研究生院的大学,那是在1996年。之后,全国正式成立的研究生院是33所,还有20几所试办研究生院的院校。只有33所已经办了20年左右研究生教育的知名大学,才是中国研究生教育联席会的正式成员,其他20几所院校是观察员,是非正式成员。但是我们自建立之日起,在今年就已经正式进入并成为"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议"的正式成员。如果没有成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这件事就不可能做成。
(7)冲破了研究机构培养研究生仅仅为自己所用的观念,为快速扩大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立了组织保证。过去有一种说法:科研机构培养研究生仅仅是为了补充自己科研人员的不足,向社会输送研究生是大学的任务,不是研究所的任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建立,中央为我们提出了三个基地的建设目标,确立了中国科学院是向社会输送大批量、高质量优秀人才的重要的培养单位,教育单位之一。这就为我们大规模发展研究生教育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如果没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这种组织结构的调整,进一步扩大规模仍然会遇到很大障碍。所以,我们一定要理解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建立不是削弱了研究所培养研究生的作用,而是在全局上,在很多关键问题上,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促进各个研究所的研究生培养工作。
??2.转变观念,还需要打破在旧体制下,研究生院和各个研究所之间形成的一种观念的围墙。在旧体制下,玉泉路研究生院主要承担一年级学位课的任务,各个研究所是研究生培养的主体单位,是研究生从事论文研究的主要单位。现在要打破这个观念的围墙,即我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是面向全院的。路院长、白院长给研究生院的定位是"教育中心、管理中心",邓书记、高院长在研究生院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讨论会上提出是"教育中心、管理中心、最重要的还是服务中心",要为全院各个培养单位,做好服务工作。所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以后,就跟原来玉泉路的研究生院有很大的区别,它的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的对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原来研究生院的同志要使自己的认识能适应这个变化,使自己的思维模式、管理模式、服务模式和行为特点都要适应新建立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这个重大变化。现在研究生院的领导机关和负责教学工作的各个教学部,只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有机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它的全部。我们全院各个研究所、各个培养单位都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参加会议的各个研究所都是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不应再有狭义意义上的"研究生院"和"你们研究所"这样一种说法和称谓。广义来讲,我们都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组成部分。在师资队伍上,我们也要打破过去长期形成的研究生院的教师叫专职教师、聘请的各个研究所的教师叫兼职教师这种老的专兼结合的小研究生院的狭义概念。以后,研究所受聘在研究生院上课的老师也是研究生院的教授和老师,研究所在岗的博士生导师也是研究生院的教授和导师,各个研究所的教育管理干部也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在各个培养点的教育管理干部,要不断形成这种概念。上次邓书记向白院长和何秘书长汇报时,提到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以后可能会向各个研究所的导师发放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教授证书,进一步体现全院研究生院的特点,这些都是一些新的变化,研究生院更需注意这种观念的变化。
??3.各个地区包括京区的研究生培养基地和培养单位也要转变观念。不光是研究生院要转变观念,我们今天在座的教育干部、研究所的领导、导师也要转变观念,应该在观念上建立全院各研究所、各培养单位就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和研究生院机关以及教学部的同志一起来研究怎么能够在新的组织结构之下,建设好我们共同的研究生院 ,当然也包括建设好自己的单位。在实践当中不断把旧有观念的围墙拆除,需要共同的努力和观念的转变,需要有正确的符合实际规律的思维方法和正确的、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态度来对待这个问题;需要一系列的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和具体的实施办法来贯彻,使得旧有观念的围墙逐步消除。我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机关和我们的教学组织管理部门在这个阶段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更要首先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认真地向各个研究所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领导、导师们和教育干部学习,调查研究,听取意见,深入了解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形成优势,深入细致地作好服务工作。管理本身就是服务,这一条的确很重要。在这一阶段也曾出现过不协调的问题,在“三统一”的问题上认识还不完全一致,在有些工作上还不够协调,信息的渠道还不很畅通,甚至在个别问题上还产生过一定的误解,这些都是客观存在。我想这都没关系,因为我们是一个新事物,从发展的观点看,这是前进当中的问题,是改革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是可以克服的,通过我们的努力,通过我们的工作,不断沟通、交流和实践,不断地解决这些问题。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可操作的各项工作制度、工作程序、条例、章程和办法还没来得及及时出台,因为我们成立的时间太短了,很多的事情还没来得及做。研究生院的领导班子非常辛苦,他们的干部、教职工都没有休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新的领导班子成立以后做了大量的实实在在的工作,主要做了这样几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首先,领导班子认真组织了调查研究,经过很慎重的讨论和反复的修改,制定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建设改革和发展的5年规划,在4月12日通过了院长办公会议的讨论,正式进入了创新。明确了研究生院的定位和发展目标,确定了网络式组织结构的框架和招生、管理、学位授予“三统一”及"四结合"的工作原则,确定了经费支持的强度,也确定了京区的园区建设蓝图。这一点对我们京区各个研究所是很振奋的一件事。今年中关村的教育大楼就可以动工,明年新大楼就可以建立起来。
??第二,进行了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进行了全员岗位聘任,竞争上岗,改革了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组建了新的中层领导班子,充满了活力,更加调动了积极性。
??第三,积极进行“三统一”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可操作的工作程序的制定。重点抓了课程设置改革,在管理范围内就“三统一”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调研,得到了大多数研究所和分院的支持。只要研究生院领导去的地方,广泛的交流以后,各所都觉得是一件好事,都表示了支持的态度。
??第四,大刀阔斧地进行了玉泉路园区的改造,体现了绿化、美化的新面貌和新的精神状态。孙院长做了大量的工作。大家再到研究生院看,的确和过去不一样,在座有去过的,感到非常漂亮,高能所都很受鼓舞,积极地要把自己的园区也要改造的跟研究生院一样漂亮。
??第五,成功地组织了2000年11月1日即院庆日的京区300多位博士研究生学位证书颁发仪式和2001年5月22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名挂牌仪式,扩大了影响,得到了社会的重视和好评。这些对我们今后的发展会有重要的影响,是很不容易的。各研究所在这个过程中也积极参与了很多工作的讨论,提出了好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为研究生院的建设作出了努力,今天,我在这个会上向大家表示感谢。

三.“三统一”、"四结合"的有关问题
??“三统一”,指统一招生、统一教育管理、统一学位授予。"四结合",指院所结合的领导体制、院所结合的师资队伍、院所结合的管理制度、院所结合的培养体系。这是新组建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工作指导原则。
1. 关于招生问题
??今年统一招生的有关文件还在制定过程中,没有最后形成,但有些思想已进行了讨论。我来之前,和何岩局长、吕晓澎同志、郑晓年处长、李婷处长交换了意见,他们都很赞成我提出的宏观招生工作的五条意见。
?第1条:争取在两年内,使我们的规模扩大到位。为什么呢?因为全国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已持续了两年,即去年和今年,国家是以每年30%的速度扩大。中科院在读研究生的规模也在大幅度增加,但是离我们要达到的2万人和2010年包括科大在内要达到2万5千人到3万人的在读规模还有很大差距。据我们所知,到明年或后年,整个国家对研究生扩招的规模会逐步的减少,明年研究生的扩大规模国家已经减到15%,后年我估计如果是稳定的发展,也会控制在15%,但绝不会再有30%的局面。整个国家的宏观控制是全国在读研究生规模的总数为60万,不会超过60万,现在已经40万,所以,再有几年的时间,就会达到饱和的程度。但我们的现状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和我们实际拥有的培养能力和大学相比是远远不相称的。大学一个教授可以带5个到10个博士生,我们每个教授每年招收人数平均不到1个博士生。这是一个巨大的差距,有巨大的潜力,我们的规模还没有跟上,所以我跟晓年讲,今年我们一定要争取达到一万人(包括科大),去年是7千多。我们实际的增长幅度,今年上报教育部的是增长37%,超过国家平均增长幅度15%。这需要做工作,如果我们今年冲上去,明年就不会掉下来,这样,就使得我们今、明两年的规模基本到位,在2005年以前就能使在读研究生(不含科大)达到2万人,以保证与知识创新工程的要求相符合相匹配。这是很重要的一项任务,是宏观任务,这个工作主要在上层,包括邓书记亲自去跑,将来高院长也要到教育部联系,我们还准备请院领导出面跟教育部的领导进一步协调,人教局有关部门的领导跟教育部学生司的领导进一步沟通,取得理解,解决这个问题,从宏观上为各个研究所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第2条: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保证招生质量。要确立继续在一流大学争取优秀生源的主导方向,也要把在二流大学争取一流生源作为我们重要的一个工作方向,以保证招生质量。通过各种形式,做好招生的宣传,包括统一招生目录,统一招生咨询活动,包括暑期的大学生夏令营活动,包括科学家到大学的报告会以及我们的学生回到自己原来的大学进行现身说法等等各种有效的形式,努力做好工作。
??第3条:我们需要按照知识创新工程的重点学科方向,来调整研究生招生的专业结构和宏观的名额分配比例。过去,研究生名额分配基本上是沿用传统的已经形成的各个研究所现有的招生规模,在这个基础上,略有增减调整,基本上没有大的调整。但知识创新工程的要求、新的学科方向、国家的重大项目、学科的前沿、领域前沿以及院党组夏季扩大会讨论到的科技创新战略行动计划要求的100个大的项目,我们要按照这些新的变化来进一步调整学科方向和宏观名额分配。我想会维持原来基本的结构不变,但增量部分一定要作新的资源配置,进行积极的调整,做好这件事情。
??第4条:要按照属地化的原则,组织地区性的联合招生机构,改变各个所分散招生的情况,争取把录取名额的调剂权由地区招办调整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来统一调配。这一条对我们将来也是很有利的,是不可避免的一种趋势。但具体怎样操作这件事,需要认真研究和讨论,也可以按学科来统一组织,包括我们原来的物理口和化学口都曾经组织过统一的招生活动。
??第5条:应建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考试中心,建立全院的研究生考试试题库,建设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命题教师队伍,包括各个研究所在内,逐步地形成我们自己的命题系列。要改革考试办法和录取办法。大家可能注意到,最近教育部已经批准在上海进行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试点,其中涉及到招生的改革和录取的改革,跟我们的这个提法是一致的。前天,解放日报已经报道了,上海要求全国统考的科目如外语,政治还照样,但是各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要求各个单位在命题中要更加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核、基本概念的考核和全面素质的考核,要加强导师在录取中的作用,实际上是加强面试在录取中的权重。他们的这种提法和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就是改变过去由分数定终身的做法,通过面试来更好地考查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和全面素质,这些在招生中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
?2.关于统一教育管理问题
在统一教育管理的过程中,研究生院已经花了很大力气来制定和修订课程教学计划和有关教学管理要求,这对研究生院学位课的管理非常重要,对于各个研究所和全院各个地区的研究所都具有宏观指导意义,这些文件会陆续下发。另外,在具体的管理形式上包括学籍的管理、注册,学生的处分等等,这些都会由研究生院授权各培养单位按照原有的管理形式经过改革后,进一步加强做好。同时我们还提倡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结合,倡导全面素质的培养,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共同努力使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研究生院建立以后能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在管理和培养方面,我们还需要思考如何招收国外研究生以使我们逐步国际化的问题,一个没有国外研究生的研究生院不能成为真正一流的研究生院。当然,我们目前的条件还不完全具备,但我们需要一些大的实力强的研究所及重要的培养单位和研究生院机关共同商量怎样进行试点来推进这件事情。
?3. 关于统一学位授予问题
??我们提出了明确的概念:"统一授予,两级管理",这些就不讲了。这是统一的工作原则,都有细则,研究生院的领导会介绍有关问题。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需要正确处理两级学位委员会在学位授予问题上可能发生不一致性的问题。现在各个研究所是初审权,研究生院的学位委员会即高层的学位委员会是终审权,这是两级学位委员会的唯一区别。这就可能产生不一致性,初审的结果,可能终审时没有通过。北大就有,北大一个博士研究生在系一级学位委员会是通过的,专家答辩委员会也是通过的,但到学校一级就否定了,没有通过,这样就引起了打官司,造成学位授予工作中很多新的问题。我们这里同样会出现,不可避免,我的看法是:加强两头的工作。一头是各个培养单位学位委员会在讨论学位授予问题时,一定要严格把关,确保质量,这是源头,是根本。建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以后,对学位授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要更好地把住学位授予的质量,不能矛盾上交,把不符合条件的报上来,让上层来否定,这种情况要尽量避免,各培养单位一定要严格把关,做好学位授予的初审工作。另外,在专家层面上也会出现意见不一致的问题。上次春礼院长也提到,有人说我们各个研究所是小学科,你那儿是大学科,大学科的大部分专家都不懂我这个小学科,你凭什么来否定我们的决定?所以,我们就需要提高高层学位委员会在学术上的权威性和管理上的权威性。在具体的组成人员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就应该有大所的、重要研究所的学位委员会的主任参加,有著名院士参加,有知识面比较广、有权威性的资深博士生导师参加,有丰富经验的教育管理专家来参加这个学位委员会,把好这个关。尽可能不要出现那种不一致的情况,如果一旦出现,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处理好这种事情。所以把两头的工作做好是最重要的。各个研究所严格把关,上层委员会提高自己的权威性和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同时还可以在具体的工作程序中增加复议、缓授的环节,有利于上下一致、细致地作好工作,来维护两级学位委员会的权威,这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件事情。另外,在学位论文通过以后和学位授予以后,在学位论文的保存方面,研究生院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就是将学位论文作为永久性的档案来保存,要增加学位论文的电子版,把学位论文变成一种活的、有用的资料进行交流,变成一种新的知识财富。我想,这些在学位管理中也是很有新意的一些事情,虽然增加了一些新的工作量,这些工作是有意义的,需要做好。
??今天由于时间有限,我就讲这些观点,一些想法,也是跟大家一起交流。最后我还是要强调,就是我们回顾历史,是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团结一致地建设好我们国家一流的研究生院,为我们的知识创新工程提供人才保证,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作出我们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