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三个代表”,落实“三统一”、“四结合”——高文常务副院长在京区教育干部研讨会上的讲话

  • 高文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2151
作者:高文


??各位代表早上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学习“三个代表”,落实“三统一”、“四结合”》。
??为什么我先讲学习“三个代表”?因为按我个人的理解,“三个代表”最核心的实质就是能够按照历史发展的进程,实时发展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我想江泽民主席考虑问题的基点是非常正确的,他灵活地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精髓,即理论联系实际。实际变化了理论就需要提升和发展,只有这样,无论政权、政党或者理论,其发展才能够长盛不衰。
??现在我们回到办大研究生院这个问题上。江主席根据形势的发展来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三个代表”的理论,由此我们也可以举一反三的来考虑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建设和发展问题。回顾科学院的发展,在文化大革命前是非常辉煌的。但文革后有相当一段时间,特别是5年到10年前,社会上对于科学院在整个国家体系中的定位问题争论很大。一直到路甬祥院长提出“知识创新工程”的思路,并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科学院的定位问题才不再讨论了。所以“知识创新工程”这样一个思路给科学院带来的作用,不亚于江主席提出"三个代表"给中国带来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科学院在知识创新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必须解决,就是人员机构的臃肿、科研人员的老化问题。要发展,靠原来那支队伍肯定不行,只能靠那支队伍中的一小部分人加上新的生力军,其中研究生是主力,这是“知识创新工程”大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从科学院的规划看,今后科学院的人员比例是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各占50%,而流动人员的90%以上都是研究生。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研究生,为"知识创新工程"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保障,改革是必然的。本次研究生工作的改革,倒不是因为各个研究所管理得不好,其实有很多所对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都非常到位,但是我们原来分散的、以研究所为单位的培养格局是非常吃亏的,虽然科学院的人才培养,特别是博士生培养确实做得非常好,但反过来在管理上问题较多,特别是对外的口子太多,比较容易出现问题。院党组之所以下这么大决心来调整、重组研究生院,主要还是要从根本上改进科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当然我们做好了也可以从国家争取更多的资源。我想这个思路在座的各位老师肯定都理解,也希望各位老师要利用更多的机会把这个思路向所里的有关领导和同志介绍一下。而这一体制变革也使研究生整个培养、全过程管理更加规范。所以中科院研究生院是整个“知识创新工程”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想大家对“三统一”、“四结合”已经有了很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三统一”即“统一招生、统一教育管理、统一学位授予”,“四个结合”就是"院所结合的领导体制、院所结合的师资队伍、院所结合的管理制度、院所结合的培养体系"。我们希望通过“四结合”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推进“三统一”的实施。
??这段时间研究生院领导重点抓了校园文化建设和园区改造的工作。我们的治校方针即院风已经确定,“唯实、求真、协力、创新”,和科学院的院风是一致的。对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的建设实际上有几个重点,一是加强人文社科教育,希望从今年9月开始,我们的研究生能象综合大学的学生一样,有更多的机会接受艺术、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课程教育。二是面向全院研究生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仅局限于研究生上基础课的第一年,应该使学生从进入科学院到走出科学院的几年时间内都能参与。如每年暑假组织的社会调查活动,这样的活动应该由大家一起来组织,并把它固定下来。另外研究生院将创办"创新科技园",组织研究生进行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也正和相关的创业投资基金接触,希望有一支创业投资基金来扶植研究生的创业意识。
??目前研究生院的整个园区规划正在按部就班的向前推进。玉泉路园区将来仍担任硕士生的培养任务,中关村园区紧临物理所、自动化所、软件所、声学所、电子所等,将与科学院在中关村的基础科学和信息高技术研究园区融合在一起,并成为博士研究生的主要生活、科研活动区域。北郊园区将建成地球和生物科学领域研究生的教学生活园区,但受奥运影响,如何规划还得等北京市总体规划完后才能确定。
研究生院今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课程建设,将是今后几年研究生院工作的主线,只有课程搞好了,才能真正把研究生培养各环节的水平提上去;校园环境建设,是提升我们的整体形象,是对学生有更大吸引力的一个环节?quot;院所结合"方针的贯彻,需要努力探索并做大量思想工作,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利用现代手段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即利用远程教育和网络技术来加强教学和管理。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具体的工作思路:
??一、招生工作。总体上研究生招生的大格局不会改变,但在具体做法上要加大组织力度。各研究所在优秀生源的争取上已有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一定要继续做下去,研究生院将在统一组织上加大力度。我最近对本科的招生工作做了一点调查,发现在本科的招生组织方面,上海要比北京好得多,每年都能提前避免一些问题的出现。比如北大、清华去年和今年在北京地区的高考录取中出现的问题,上海就避免了。上海做得非常巧妙,它把北大清华列到零批次录取学校,相当于提前录取,使考不上北大清华的学生还有机会被交大、复旦录取,就避免了许多问题的出现。我们不见得要采取这种方式,但要把问题想到前面,工作做到前面。
??我们的规划是到2010年,全院研究生总数达3万人,我估计这一计划要提前实现,这就看我们的工作能否提前做到位。教育部这几年一直在扩大招生,但扩大不会是无限度的,到一定时候会保留在一个数上,稳定发展后再去扩大。我们要在教育部调整方针之前,抓住时机尽快扩大规模,同时内部相应也做一些调整,按照资源最大化配备原则配备资源、调剂名额。这一工作不是研究生院的某一个部门或某个研究所就能做到的,需要大研究生院联手来做。

??二、教学改革。目前研究生院专门成立了教学委员会和建设与发展指导委员会,由邓书记和余翔林同志分别牵头,加大了教学改革和宏观管理的力度。暑假前我们已经对教学大纲做了一次调整,效果如何还有待于9月开学后检验。我们在课程上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将大课尽量压缩,如外语课现已压到教育部规定的最短教学时数;专业课现在已尽量按一级学科配备;将学时过长的课程拆分、压缩,如将80学时的课拆成60学时、40学时,甚至30学时。同时提倡新的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提倡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和用英文授课,并增加讨论课和讲座课,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最前沿的东西。考试方式要更多的采用开卷或做项目的方式,更多的考察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的本领,使学生有更多时间、精力用在专业课的学习和实践方面,回所后能尽快进入科学研究工作。另外在规范教学秩序、加强考场纪律方面,研究生院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在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问题上,我们也希望能够进行统一的组织管理。在课程方面,由研究生院和各个所联合起来共同承担,在论文阶段的工作则由各个研究所承担。这是发挥各自特长,避免大家为自己不善长的工作花费过多的时间和心血。其它还有关于工程硕士、论文博士的问题,工程硕士一方面是满足我们院内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使科学院的教育资源为国家整个的教育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论文博士主要是针对各个所以竟在工作岗位,但没有拿到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

??三、学位工作。我认为有两件事是可以马上启动的,一是博导的评审,这一工作还是在院学位委员会组织下,由各个研究所的学位委员会来做。已有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博士点授权的研究所,可以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要求,自己组织博导的评审,但工作要做得规范。现在还没有授权点的研究所可以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其它有授权点的研究所或研究生院的评审,以获得博导资格。当然如何具体操作还要按照人教局的有关文件来进行。
另外一件事是二级学科博士点的评审工作,这可能是大家最关心的。今后我们院里只要有了一级学科的博士点,二级学科的点我们有权自己评,比如说计算所现在有计算机学科的评审权,那么其它所若想申请计算机的二级学科授予权,只需向院学位委员会申请即可,院学位委员会每年或定期受理一次申请。院人教局最近会就这一工作进行相应的布署,大家可以及早开始准备材料。
交叉学科怎么办?大家对交叉学科的招生、学位授予比较重视,我们正在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希望明年能在交叉学科的招生、学位授予方面拿出一些具体做法。这也需要我们打破常规,当然前提是不违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规定。
还有毕业证和学位证的管理问题。人教局的同志做了很多具体工作,反复和教育部的有关官员进行沟通,希望找到一个最佳解决方案,在不违反教育部规定的前提下,使得我们各个研究所的工作在证书上能有所体现,同时希望研究生毕业后拿到的证书,使他将来的发展会有一个更大的空间,因为我们培养的学生有85%要走入社会,只有15%的学生继续留在科学院工作。希望我们的教育干部能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一方面从我们自己多年辛苦的角度考虑,另一方面也能从研究生院今后的发展考虑问题。在证书的问题上希望得到大家更多的理解和更多的配合。
总体来讲,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就是创新,不能因循守旧,不能按照老路子一步一步的往前推进。比如刚才有老师提出论文电子版问题。我希望我们的研究生培养工作能走在全国高校的前面,这样我们才不辜负这块牌子,这个名声。科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在50年代和70年代都是走在全国高校前面,我们国家研究生培养、招生的有关规定都是因为科学院要搞研究生培养,最后教育部才来制定相关的法规。但是我们现在基本上跟在别人后面,比如现在研究生院领导花了很大功夫在做一件事,就是进入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我们一方面拼命要进入,反过来又觉得很冤枉,因为研究生培养的道路本是科学院开辟的,现在却反过来要求得人家的认可。我想原因是因为人家的工作做在了前头,而我们自己在有些事上不够先导,不够创新,现在要想跟上去就要花费更大的精力。
现在我们要做几件创新的工作,希望走在高校的前头:首先是论文电子版的问题。清华大学也在做,但我们在清华前已向教育部汇报并得到了教育部的认可,教育部希望科学院能尽快做成此事,并向高校推广。其次是直攻博的问题。实际有些高校已经在做,我们有没有可能拿出新的思路大规模的来推进它,如采用国外常规的做法来推进,使我们的教育和管理重新走在高校的前面。
??我们的目标是创办校园环境一流、培养一流、管理一流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这也是大家共同的目标。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