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教学创新 实现跨越式发展

  • 赵震声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2017
作者 赵震声


作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的教学中心、管理中心,探索新时期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当务之急。近半年多来,研究生院在“三统一”、"四结合"的原则指导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院所结合,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
研究生院正式更名揭牌后即着手组建教学委员会,全面负责组织、协调教学改革工作。在教学委员会的组织下,在“院所结合”的基础上由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知名专家和研究生院的教授们共同组建了一级学科专家组,参照国内外著名高校的课程体系,着手进行本学科课程设置的修订和教学大纲撰写工作。
截止2001年11月底,学科专家组已完成京内各培养单位所涵盖23个一级学科、85个二级学科中的22个一级学科、80个二级学科的课程设置,按学科专业系统设置课程1698门并完成相应教学大纲的修订。交叉学科和京外培养单位所涵盖学科的课程设置修订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
同时,研究生院对玉泉路园区所开设的课程进行了调整,停开了12门内容陈旧落后的课程,增开11门新课。本学期实际开课341门,其中讲座30门。

二、建章立制,规范教学管理
制度建设是高效优质进行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保障。在规范教学管理方面,教学委员会从整顿考试秩序入手,下发了重申严肃考场纪律的通知,严格考核制度,纠正学风,规范教学秩序;制定下发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生选课及成绩管理规定》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关于研究生课程主讲教师任职资格的规定》,规范学生选课和成绩管理,确保教学的组织实施,并对研究生课程主讲教师的任职资格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着手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作为一项科研课题获得了研究生院院长基金的支持。

三、改进公共课教学,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
为贯彻路甬祥院长关于提高研究生外语应用能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指示,围绕研究生"一个素质(人文素质)、三个能力(外语、计算机和数学建模)"的培养和提高,研究生院进行了广泛的教学改革和创新。
(一) 改革外语课教学
1、从2001年起开辟“双免”(免修、免考)绿色通道:凡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成绩在80分以上或两年内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且成绩在80分以上的,即可享受双免待遇。
2、研究生经自愿申请或导师指定,可以提前参加学位英语考试。
3、在教师、教室资源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英语课重新恢复为“小班教学”,总学时数由180多学时减为144学时,对修课过程也做了具体规定。
(二)加强人文社科类课程建设
增加人文类课程的种类与门数,针对理工科研究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适应研究生个性发展和未来需要。以往人文社科类课程内容单一,课时较长,既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也不利于学生选课,现在,新开设了《论语研读》、《现代作家研究》、《美学》、《文化地理》等课程,课时进行了适当压缩,多数以30学时的小课为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情况来进行不同的选择。
研究生院对人文社科课程的改革,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论语研读》课程原定在80人教室上课,但由于选课学生超过了400人,现已改在300人教室上课。
(三)加强计算机等公共课教学
研究生院加强了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本学期信息学院开设了四门公共选修课:《计算机网络导论》、《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 C++》和《工程数据库》。这些课程的讲授更注重应用及与工程的结合,如建模的方法和能力,使选课的研究生可以很快的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同时,信息学院还面向全院开设了的高水平的“信息科学系列讲座”, 取消了以前有关热门课程的限选规定。以上措施,受到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欢迎,四门公共课程选课的学生每门均在100人以上。
在加强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的同时,研究生院重点建设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使计算机教学出现了“各取所需”的良好局面,基本解决了长期存在的计算机类课程选课学生专业繁多,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难教,学生不满的问题。

四、创新教学方式,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
在大力推进课程体系建设的同时,研究生院积极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式。
1、采用双语授课:鼓励教师使用英文原版教材、用英语授课,并鼓励研究生使用英语讨论、提问。
2、实现网络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将教师讲义上网,作业提交、答疑初步实现电子化。
3、开设Seminar课程:通过师生的交流互动,启发创新性思维,拓展研究生的思考与实践能力。
4、举办大师讲座:聘请两院院士、海内外著名学者来院授课,使研究生及时了解前沿动态及成果的同时,也亲身领略大师们的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
目前,信息学院、地学教学部、生物教学部等部门在教学方式的创新实践中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得到了广大研究生的欢迎和认可。

五、改善基础设施,创建一流教学条件
由于近年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原有设施的陈旧与不足,研究生院的基础设施远远满足不了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在院党组的支持下,研究生院大力整治校园环境、改善教学基础设施,努力为研究生创造出一个较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研究生院投入资金200多万进行了玉泉路园区计算机房的改扩建工程,使新机房计算机数量达到320多台,在功能和配置上均达到了国内的先进水平。同时远程教育平台已初步建成,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实现了异地交互式教学。
研究生院的教学改革,在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积极配合下,目前已取得明显的成效。这些创新性的教学实践,将推动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研究生教育实现跨越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