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基地建设与发展探索

  • 何长才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2432
作者:何长才

科技创新队伍建设是促进科技创新的生命之源,在中国科学院创新队伍中,以研究生为主体的流动人员队伍将成为科技创新队伍的主体并将占据与固定人员相当甚至高于后者的比重。在中国科学院组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实现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大变革这一新的形势下,作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教育基地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一、组建研究生教育基地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改革中一项重要内容。
全新组建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是由设在北京的研究生院总部、分处各地的研究生教育基地和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共同组成,形成了遍及全国的网络式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可见,组建研究生教育基地是中国科学院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国科学院共有12个分院,目前已建立了上海、广州、武汉等3个区域性研究生教育基地。这些研究生教育基地,在中科院人教局、研究生院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在制定教育目标和计划、组织和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上,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各培养单位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从而成为研究生教育网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肩负着重要的职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研究生教育基地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链中的重要一环
研究生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由于具有区域性特征,其主要功能可归结为:负责基地所属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招生及在学研究生公共课、基础课程教学,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统一组织和管理;协调各培养单位跨学科联合培养研究生,促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及新的学科点建设;积极开展与大学和各地区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的合作,促进教育资源共享。
基地由本地区若干个研究生培养单位联合组建而成,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集中分散的教育资源,产生了1+1>2的效果。在学科上,促进相同学科或多学科的相互联合与交叉,以利学科点的发展与建设;特别是集中了个研究生培养单位高素质的导师队伍,钻研各培养单位前沿的科研课题,利用各单位充足的经费及先进的科研设备,使得教育的力量空前增强。在教育管理上,打破了以往研究生培养单位“单打独斗”的管理模式,形成纵横交叉的管理格局。以武汉研究生教育基地(以下简称武汉基地)为例,通过成立由各培养单位主管教育的所领导和专家组成的基地领导小组和学位指导委员会,加强了对基地研究生教育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同时,由各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管理骨干组成的管委会加强了基地研究生教育的微观管理。武汉基地在集中分散的教育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形成教育整体力量(组织统一招生)、塑造群体形象(举行统一学位授予仪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一年半时间的发展,目前武汉基地在学研究生已达到577人,在学科建设、教育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培养条件、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已显现出一定的合力优势。
三、研究生教育基地未来发展的着眼点分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后,将逐步实现科学院研究生教育的“三统一”,即统一招生、统一教育管理和统一学位授予,而基地是实现研究生教育“三统一”重要的中间环节。目前武汉基地虽已逐步做到了负责统一组织基地所属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招生、公共课的教学和管理,但以基地这种相对松散的组织形式而言,很难做到实质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认为基地的发展前景必然是组建成为中科院研究生院分院,切实肩负起指导、协调与服务的职责,从而真正实现 “三统一”、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所以,基地今后的发展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以扎实而富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各培养单位的认可,进而提升基地地位,为组建研究生院分院做好充分准备。
1、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基地要成为区域内不可替代的研究生教育管理组织,有大量建设性工作要做,而一支具有思想深度、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的高素质管理队伍是做出创新性工作的关键。在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同时,特别是要增强服务意识和职能,首先是要服务于研究生培养单位科技队伍建设、服务于科学院的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其次是服务于为研究生成长在政治上、业务上和生活上创造良好环境。
2、真正落实“三统一”、切实履行基地职责
管理上,充分利用和发挥基地管委会成员的作用,改变过去以研究生培养单位为单元的1-2个教育管理人员管理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局面,实行集中办公,分工、协作,使研究生培养的每个环节,都做得更深入、更具体、更富有创新性,真正实现统一教育管理。
招生上,由基地统一制作招生简章,统一组织对外招生宣传,以基地为单位加强与大学的联合。这样既有利于吸引更多生源,也有利于从实际出发有效调节生源,还有利于从地方争取指标资源,提高生源质量。
学科上,打破以研究生培养单位为单元的学科建设制度,将各培养单位的学科建设力量进行整合,为交叉学科的产生、边缘学科的形成及申请新兴的学科点创造条件,真正形成跨学科培养研究生。
培养上,在原基地开设公共课教学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学科开设专业公共课,聘请各培养单位学科带头人及高校的名师授课,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加大在学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课程。在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上,实行所与所之间的联合,在交叉学科中培养研究生。将有利于研究生的思想、观念的彼此融合、互补,有利于改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3、围绕三大关系、做好组织协调
作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上的派属机构,基地在发挥承上启下作用的同时,要协调和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首先,处理好基地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关系。 研究生教育基地要执行研究生院的统一领导,准确理解其工作指导思想、政策措施,并结合本地区和培养单位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其次,处理好与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关系。 目前的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是作为独立的研究生培养组织单元,负责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仍然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研究生教育基地应以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为依托,开展学科点建设、导师队伍建设、教学组织和学位评定等工作。同时还要做好各培养单位之间的协调工作,以做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发挥合力。
最后,处理好与地方教育系统的关系 。在管理环节上,研究生教育基地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地方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的双重领导,因此基地要积极开展与大学和地方教育管理部门的合作,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真正做到教育资源共享。
4、以培养质量为核心、严把四个关口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是培养质量,必须牢牢树立这一观点,在严把"四关"上下功夫:
第一:严把招生质量关。 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关是把好入口质量关。研究生生源的数量和质量是把好入口质量关的基础。基地将调动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积极性,继续扩大招生宣传,充分利用整合后的优势,采用多种方式,广泛、深入又富有实效地宣传中科院的研究生教育事业,吸引更多更好的生源。同时在学生的选拔录取中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
第二:严把课程质量关。课程设置应着眼于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立足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别是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进一步重视一级学科基础课建设,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课程。因此我们必须改革旧的课程结构,参考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研究生课程设置,使我们的部分课程与国际相衔接,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严把导师质量关。导师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有着重要地位,导师的业务水平、师德师风对学生的影响最为直接。通过导师遴选机制、加强导师培训,促使导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
第四:严把过程质量关。研究生教育是入学、中期和毕业等多环节的全程教育。基地统一组织入学教育、开学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等活动外,重点配合各培养单位严格推行中期检查制度,建立适应科学教育要求的淘汰机制,完善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和标准,保证培养质量。

(武汉研究生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