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之我见

  • 王舟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2314
从研究生院来兰州不知不觉已经一年多了。这一年来的经历是我学习生涯的一个大的转折——第一次真正的从课堂里走出来,开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从初来时的新鲜和迷茫,到现在的踏实的工作态度和对实验室更深刻的认识,这一年中的点点滴滴都还历历在目,那些兴奋、激动、失落、徘徊的感情交织在一起,让我不由自主的有一种想一吐为快的冲动。细细回想,虽然这一年来没有做出让自己很满意的工作,但是我却收获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我开始懂得了什么是科学研究,应该怎么去开展,更让我感到了科研工作的不容易,在此把一些心得和大家分享。
读文献
从课堂走进实验室,第一件事要做的是什么呢?看文献,还是做实验?我觉得都不是,进实验室后首先要做的事应该是了解实验室的情况,弄清楚本组的方向和主要开展的工作,处理好和老板以及师兄师姐们的关系,好让自己尽快的融入到集体中去。通过向他们请教,认识到现在课题的优势和不足。这样做好了,才能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再结合老板的要求和自己的兴趣,确定具体方向和目标。
接下来就是看文献,我的感觉是看文献前一定要有针对性。刚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看一些本方向的经典的文献是十分必要,也十分有用。我刚来时什么也不知道,从师兄那里拷了几篇经典的关于碳膜(我的方向是类金刚石碳膜)的文章后,我把这几篇文献都仔仔细细的看了好几遍,基本上把作者想说的东西都理解了,这时我的大脑里已经对碳膜的研究有了一个粗略的认识和框架,也了解了世界上主要有哪几个实验室在做,做的怎么样,我们实验室和别人的差距有多大。就很清楚自己的定位了。第二,看文献时要有选择性。刚开始时总是以搞到文章的全文为乐,其实看多了发现有很多文章并没有必要看全文,看全文是浪费时间。只需要了解的扫扫就过去,有必要弄懂的再精读,没必要把每个细节都弄的非常透。正如《劝学》里所说的“吾尝终日而思矣,不若须臾之所学也”。随着时间的增长,文献看得越多,我们又会发现很多文献彼此是矛盾的。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办?这个就要求我们要批判的看文献——用审稿人的眼光看:有哪些可取之处?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能看清这些,才能进步。我们也不能极其推崇一个观点,要思考一下为什么有人支持另外的观点。一般来说,比较牛的科研人员是能够同时容纳两种相左观点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看文献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要有恒心坚持下去,相信积累的多了,水平也就上来了。
做实验
有了一定的文献积累和前期准备后就可以做实验了,这可是最考验细心与耐心的活。没进实验室时不知道,真正开始做实验了才发现要做好一个实验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在实验过程中总会有些之前想不到的小问题出现,或是药品方面的,或是仪器方面的,或是操作方面的等等。这些问题可能不大,但是又不能不解决,等慢慢的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解决完了,才能顺利的完成一个实验。所以,做实验之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充分,要对实验的整个流程有清醒的认识。假如早上进入实验室之前不知道今天要干什么,那最好想好了再去。古人云: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的知识储备、文献阅读、材料准备、方法准备可以避免实验中的手忙脚乱,充分的预实验使你充满信心。一步一个脚印,每个步骤都要认真对待,马虎不得。开始的几步偷懒,往往会造成后面总有一些无法排除的障碍,导致实验无法进行,这时候就得不偿失了。在实验的过程中,如实的做好实验记录是十分重要的,这点有很多同学都忽视了。人都有些虚荣心,有些人在实验中只记录好的实验现象,差的或是不理想的就扔掉不写,可他们却不知道,许多宝贵经验和意外发现就这样擦肩而过了。其实不管什么样的结果都是有用的,关键看从什么样的角度去看问题。在实验的过程中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到这时候千万要冷静下来,好好想想是哪些地方做的不好,哪些地方出错了,想出解决的方法并在以后的工作中改进。最大的错误是重复犯同样的错误。记住,屡教不改者不适合做实验。
写文章
一个好的研究人员,不光需要做出好的工作,还需要有将此工作介绍给同行的能力。写文章是一种表达能力,是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一篇好的论文不光是一篇好的报告,还应该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而现实并不是出了好结果就能发上好期刊的,会写出来也是一门学问。比如发现一个罕见病例,写好了发一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病例报道;再比如做一个课题,写好了发一篇或数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论著摘要或被枪毙。英文写作对于大多数的中国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门槛,毕竟英语语系的人的表达习惯和我们有很大的不同。我的经验是,在写文章之前,先精读一些和自己方向相近的文章(一定要是母语是英语的人写的),记住一些常用的句型和短语,并经常复习,仔细体会别人是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揣摩他们遣词造句的方式。最最重要的就是要多写,敢写。语言的诀窍其实就是熟能生巧,写的多了自然就会了。文章写出来首先要过三关,第一关是先让自己满意,如果自己都还觉得别扭,那你又怎么能希望别人认可?第二关就是交给自己组里的人看,要他们帮你修改,这往往会发现很多自己忽视的问题;最后就是交给导师改了,等导师认为可以了,就可以投稿了。投稿后的等待比较难熬,就把心态放好慢慢等了,但我相信是好的肯定会如愿的。
除此之外,表达能力的培养还在于多个方面:一张好的图、一张好的表,往往能清晰传达出作者的新颖想法或漂亮结论;短短几页的标书,可以争取成百上千万的资金,虽然关系很重要,但是你写的不好肯定没戏;导师们大多都是靠着一张张的PPT在江湖上行走……这些无不是能力的体现。还有,一名合格研究生,不光要会写,还要会说,能迅速清楚地将自己的观点用简洁易懂的话说出来,这样在机会来临的时候才能好好的把自己推销出去。我们导师每两个星期都会做小组内的工作汇报,每个人都要上去说,开始还有点不太习惯,但一段时间下来,大部分同学都觉得口头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业余生活
科学研究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平淡的事情,时间长了难免会疲惫,所以一定要会学会自我调节。人生有很多事情要做,亲情、友情、爱情,还有自己修身养性、休闲爱好,不要一天只知道做实验、搞研究,科研不等于生活的全部。分院和所里经常会不定期的举行一些活动,我们都可以积极的参加,一放松了心情,锻炼了身体,二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三还可以挣点物资奖励,何乐而不为呢?有些人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只晓得做实验,实际上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才是会工作的人,心情好了,做事就会顺手,如果只知道压抑自己整天做实验,这样的实验又会有多少效果呢?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其实和做实验搞科研是相通的,把它们做好了,对研究也有帮助!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可不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只会读书、只懂学问的呆子。
结语
研究生的学习经历十分宝贵,我们肩上背负着的是整个民族的希望,国家花这么多的钱来培养我们,也是希望我们能为祖国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应培养综合能力,履行好自己的义务。
请记住:
硕士者,硕为广,应当是硕大充实,硕果累累,硕学宏儒也;
博士者,博为大,应当是博览群书,博学多闻,博大精深也。
(王舟,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所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