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由点点滴滴组成,点点滴滴时间渐渐逝去,点点滴滴我们慢慢成长,点点滴滴自己若有所悟。回到研究所已经将近一年,回想起在北京玉泉路集中学习时的点点滴滴依然那么清晰那么生动。将这些点点滴滴连接起来,构成一幅最为美妙的图画。
松柏常青
走进科院,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树多。道路两旁有着不同的树种。这条道路也许以银杏为主,再向前走一段又以梧桐居多,转个弯儿,可能就是茂密的国槐了。所有树中,以松柏最为常见。一进科学院的大门,就可以看到一棵棵松柏郁郁葱葱,舒展着巨臂,迎接来自祖国各地的学子。
松柏常青,象征着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百折不挠,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进取精神,也将激励着新一代青年学子们在科研路上不畏艰险,勇攀高峰。
炫彩文化衫
入学前,就听上一届的师兄师姐说过,科学院的文化衫很有特色,也曾不止一次猜想,自己的文化衫会是哪种风格。作为刚入学的新生,领到文化衫的那一刻,心情是激动的,还未细看,就迫不及待地套上。那象征幸运的四叶草,还有醒目的英文大写字母缩写“GUCAS CRE”提醒着自己:你已经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的一名学生啦!
各学院的文化衫都有独具匠心之处,从中可以看出科院学生的创意。印象最深的是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的文化衫,深紫的底色,胸前还有一道银白色类似闪电状的图案,有些抽象,但很个性。
文化衫应该是我们的另一张“身份证”吧,它将陪伴我们迎来新的生活。
静水深流
有幸参加了研究生院学生会主席竞选活动,以观众的身份坐在台下,看着台上竞选者精心制作的PPT,听到他们自信的讲演,不由佩服他们的勇气与智慧。记得一位竞选者上台时曾发出这样一句感慨:科院的水很深啊!
言外之意,科院乃藏龙卧虎高手云集之地。的确如此,来到学校后,和周围老师或 同学接触,发现有很多牛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让人称慕之处,却看不到丝毫飞扬跋扈的傲气,更让人心生敬佩。
很喜欢一位师姐的话,她说科院里每一个人都似一股清泉,静水深流。清泉在心,方能博学笃志,方能格物明德。
细微之处见真情
开学后习惯去教室上自习,渐渐发现每一座教学楼都设有自动开水箱。课间休息时,拎着水杯去灌开水的同学络绎不绝,自己也逐渐成了其中一员,不禁感叹科院为学生想的很是周到,滴水之间显真情。
在科院食堂用餐时,无意中瞥见饭桌上画着一只刺猬,乍一看还以为是宣传保护动物的呢,仔细一瞧,刺猬下面还有一行字:“如果我排在前面你还挤吗?”寓意深刻,无需多言。以后每次上食堂吃饭时,都会留意饭桌上的文字或图画。“天地‘粮’心,珍惜莫蚀”、“谦让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宽容的象征”……潜移默化间,使人得之于心,付诸于行。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人
以前常在报纸电视上看见矿工师傅们头戴安全帽,帽顶有一盏明亮的小矿灯,那盏照亮黑暗矿道的小矿灯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作为学校 “笃志”班第一批学员,我有幸参加了在国有特大型煤炭企业——开滦集团的社会实践,亲自体验了矿井下的生活。
我们乘着小缆车向矿井下进发,随着缆车的速度越来越快,我略有些紧张,感觉耳朵有点儿发胀,随行的工作人员说缆车下降时,人可能会出现耳鸣,张开嘴或吞咽唾沫都可以避免这种情况。我的脑海中闪现出法国著名小说家凡尔纳一部作品的名字——《地心游记》,里面的主人公在探寻地心的过程中有一番惊心动魄的经历。不知矿井下的生活是怎样的,会不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发现呢?我充满着好奇与期待。
目的地是距地面680米以下的矿区。从缆车下来后,我不由自主地扶了扶头顶的安全帽,同时跟紧了前面的同学,生怕掉队。在矿下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向工作面挺进。感觉矿井里风很大,空气潮湿。行走在矿井下,有一段路坡面很陡,大家相互提醒,小心翼翼地移动步伐;有一段路很黑,头顶的矿灯是唯一的光源。
也不知走了多长时间,终于来到工作面。此时我已经口干舌燥,还未干活就感觉汗流浃背了。同随行矿下工作人员聊天得知矿井里的温度和湿度随季节而变化,矿工师傅们每天在井下辛勤工作,甚至连吃饭也在井下。很难想象他们每天在黑暗、潮湿、多风的矿道中工作那么长时间会是怎样一番情景,这无疑对身心是一项极大的挑战。
重新回到地面时,队伍中不知有谁由衷地感叹道:“又见到阳光啦!”我们仅仅在井下待了2个小时,就开始思念阳光,而那些矿工师傅们,他们在井下生产、工作,数十年如一日,是何等不易!
如果没有矿工师傅的辛勤劳动,没有足够的煤来供电、取暖,哪有我们今天优越的工作、学习环境。他们用自己的多流汗,换来了更多人的不流汗,他们用自己所处的昏暗环境,换来了更多人的光明世界。他们如同根,深深扎进泥土里,不为人知,将汲取的营养供给地面上的叶和花。人们常赞美叶的繁茂,花的绚丽,可谁知这其中又包含了多少根的贡献呢?
矿工师傅,你们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人!
(戴岳,中科院新疆生地所2009级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