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2006年夏季从浙江大学硕士毕业后考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从事植物遗传学研究,并取得一点成绩。我把自己对科研的一些想法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科研方向的选择是大家踏入中科院大门面临的第一个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选择,它关系到自己未来的研究对象以及从事的职业。但是很多同学在选择研究方向的时候容易走入误区。一是只挑选所谓的“大牛” 老板;二是选择当前的所谓热门研究方向。大家有这样的想法很自然,在“大牛”老板指导下,容易出好的研究结果;选择好的研究方向,对以后的就业也大有好处。
但是在大家决定加入某个实验室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性格、能力和爱好并对导师的风格和实验室的氛围进行充分的了解。比如说性格比较内向、敏感的学生就不适合在一个非常严厉的导师手下工作。另外一个考虑因素就是自己对所选择的研究方向是不是真的感兴趣,而不是人云亦云地认为这个方向是所谓的热门,所以选择它。搞科研没有明显的热门和冷门之分,你把这个课题做得非常好、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就有可能变成热门。另外还要结合自己的长处,比如理论思维能力很强的学生就适合选择偏理论研究的方向;计算机和数学能力很强,又对生物感兴趣的同学就非常适合从事生物信息学的研究。
我当初硕士毕业后,之所以选择上海植生生态所离子组,师从于龚继明研究员从事植物营养和逆境相关的研究,其主要原因也是基于上面我谈到的两点。
确定好研究方向就可以正式开展工作了。有很多新生刚刚加入一个实验室的时候,总是很兴奋,也很有激情,迫不及待地开始实验。但是我建议大家不要急于动手,不能为了实验而实验。一定要对自己即将从事的研究领域进行充分了解,大量阅读相关领域的权威文献,尤其是影响因子较高的综述文献。比如对于我们搞植物研究的,我强烈建议一定要仔细阅读Plant Cell发表的相关领域的文章,该杂志的文章内容非常详细,思路清晰,而且对所用的实验方法都有详细的介绍,附件中还有很多重要的数据可以参考。
所谓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由于科研实验的复杂和不可预见性,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也是不可避免的。以怎样的心态和方法去面对这些挫折,对于我们是否能够成功将起到很大的作用。首先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既然困难是避免不了的,就去积极面对,而不是遇见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萎靡不振。其实科研道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对于绝大多数科研工作者来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和困难与挫折的陪伴中度过的。因此,一定要调整心态,把这些困难当成帮助大家锻炼成长的机会,去挑战并解决它。如果你坚持下去,当你毕业的时候,科研能力和素养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4年多的博士研究生生涯中,我几乎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或挫折,从简单的分子克隆实验到比较复杂的植物生理分析实验。但是,我总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它们,通过各种途径去解决它们,最终我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
当然,实验室还有合作相处之道。古人云:天时、地利、人和为成事之三大要素。天时、地利是我们控制不了的,唯一可控的就是人和因素。实验室人员众多,每个人的性格、能力和做事方式都不太一样。大家在相处的过程中,一定要相互体谅、相互帮助。良好的实验作风是大家融洽相处的根本。比如,在大家用完公共仪器或操作台之后,一定要记得清理干净,以便于下一个同学使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一些有危险性的试剂时,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和别人的身心健康。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有合作和团队精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一个人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独立完成自己课题的全部内容。只有大家充分合作,才能取得最大效率。合作的另外一个明显好处是:发表文章的时候可以互相署名,增加论文的发表数量,对找工作特别有帮助,尤其是准备出国做博士后或者工作的同学。这点我是有深刻体会的。我在面试一个美国博士后职位的时候,老板就特别问我发表文章中哪些是独立完成、哪些是与别人合作的、是否还有其他与别人合作的课题等等。因为国外的实验室非常注重团队合作,而中国学生在这点恰恰是相对欠缺的。大家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去培养团队合作的经验,千万不要担心对方帮你做实验可能会抢你的功劳或者风头,这是一个非常幼稚和狭隘的想法。
做科研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一定要根据自己个人的特殊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走出适合自己的科研之路。
(李建勇,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