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的礼物

  • 赵广立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1972

“不管哪个时代,都有时代的先锋。”

青年节到了。这是年轻人的节日:一群有理性有胆识的青年,凭借着一腔热血,有力地书写着青年一代对祖国的担当。然而,我们可曾屈指算过,我们已经过了多少个青年节?我们可曾颔首沉思,当我们年轻不再,回首我们的青春的时候,我们能否会心一笑,在我们的心底激荡起自豪的涟漪?

按照共青团对青年的界定(14岁-28岁),我们很多人都将不再是青年了——从我们加入共青团到今天,经过了10余年的年轻岁月,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走过青年岁月。

朋友们,14岁,我们在干什么?坐在初中教室,念论语,学习ABC。可我们应该知道,女英雄刘胡兰,14岁跟着党干革命,15岁血染敌人的铡刀,慷慨就义。我愿意跟大家首先分享一些刘胡兰的故事,那个被毛泽东主席称赞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青年,回顾那段真实的历史。

1932年10月,祖国内忧外患,刘胡兰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山西农民家庭。刘胡兰生下来的时候不叫刘胡兰,叫刘富兰,是奶奶的意思,希望借这个名字过得富余一些,可是数不清的苛捐杂税与劳役压得这个家庭连气都喘不过来。后来生母病逝后,继母胡文秀对小胡兰姐妹(妹妹爱兰)呵护有加,更名胡兰。

在刘胡兰心中,共产党是什么,红军是什么?奶奶告诉她,“地主恶霸不怕穷人不交租子,怕红军,怕共产党”。年幼的胡兰决定投身于共产党的事业——打倒地主恶霸,让亲人、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她当过武工队的小通讯员,当过儿童团长,组织儿童团给武工队放哨;14岁要求入党,配合地下组织打击敌人。1947年因叛徒告密被捕,敌人的威逼利诱都没能让她放弃自己的信仰,她说:“怕死就不是共产党!”英勇就义时,年仅15岁。

请不要怀疑这段历史。现在,我们之中居然会有这样的声音:刘胡兰才15岁,她是死于无知、愚昧!是谁愚昧?

如果有人觉得刘胡兰无知、愚昧、死得可怜,我们不如扪心自问:如果换做我们,处身于刘胡兰那个生死关头的处境时,自己能做到她那样从容,那样不出卖战友、不背弃组织,那样视死如归吗?能够坚定自己的信仰,不背叛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吗?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啊,敌人已经连杀了六位志士,血淋淋的尸体就摆在刘胡兰面前。她当时才15岁啊,谁不热爱生命?刘胡兰就那么毫无畏惧地走向了铡刀。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五四精神,是升华了的爱国主义精神。刘胡兰所在的村子,现在改名为“刘胡兰村”,胡兰村的孩子们,从小心里就觉得15岁是一个年龄段。他们觉得,15岁就应该懂事,准备去做一番事业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教授说过,“不管哪个时代,都有时代的先锋”。刘胡兰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时代先锋。赵一曼,江姐,雷锋,张海迪,徐洪刚,陈景润,钱学森……还有千千万万的热血儿女,他们都是他们时代的先锋!

如果要问,从共青团成长起来,我们得到了什么礼物?我认为,那就是争当时代先锋的精神。这也是党、共青团寄予我们的期望——因为我们成长在红旗下,肩负着与我们的奋斗紧密相连的新的使命,就要用新的爱国精神,负起对祖国的担当。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青年,是祖国的希望;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年不爱国,国将不国!国破,家何在?“少年强则国家强”,祖国的命运与我们息息相关!“五四”正是赋予了我们对国家的主人翁意识。

“五四”给我们心灵震撼的,还有勇于担当。我们的祖国已经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走进了世界舞台的中央。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警觉肩上的重担。我们的前辈先贤用热血和汗水为我们奠定了崛起的基石,我们应该珍惜这良好的开局,向着民族的复兴之梦进发。这无疑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赵广立,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