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博士生的学习组织创新及其启示

  • 姜楠 罗尧成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2186

改革研究生的学习组织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自2003年教育部开始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以来,在研究生学习组织的创新上进行了大量的改革探索,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深入探讨国外研究生创新的学习组织及其典型特征,对于我国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现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终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一、国外几种创新的博士生学习组织形式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提升博士生的培养质量,许多国家已视其为一项国家战略。而在如何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上,创新博士生的学习组织形式已成为他们的一项共同的改革举措。下面将择要介绍国外三种创新的博士生学习组织形式。

(一)欧洲博士理事会:搭建网络学术平台促进博士生的跨国界交流

欧洲博士理事会(EURODOC)成立于2002年,是一个公益性的国际性社团。成员主要包括来自各国的博士生候选者及青年研究者,目前已涵盖32个国家。该社团及其活动主要展现博士候选人和青年研究者的教育、研究、专业发展和职业生涯等情况,旨在优化欧洲博士的培养方案和提高研究活动的质量。EURODOC开展的活动主要包括:成立工作小组处理特定议题、组织成员参加会议、对欧洲高等教育问题提出建议等。目前,EURODOC的工作组主要涉及博士生的职业发展、性别平等、流动性、调查研究等几个领域,此外还有两个内部工作组。通过这一组织,促进了其成员研究成果的发表和传播。EURODOC还促进了青年研究人员对于相关问题的信息沟通,通过组织活动与参与讨论,在帮助制定有关欧盟高等教育和研究的政策上作出了很大贡献,如在斯特拉斯堡举行的年会上,其代表达成了一项有关监管和培训下一级研究者的方案,该方案的大部分建议就得到了欧盟委员会的认可。

EURODOC具有如下主要特征:一是以网络作为平台,重视新技术的应用。EURODOC主张建立一个以网络为基础的合作性的环境和跨国界的知识分享平台。通过网络发布最新会议通知、协会动态、工作成果等内容。二是旨在促进更大范围内的学术交流。EURODOC在其网页上发布最新的学术会议和活动的信息,组织其成员参与相关活动并给予一定的补助,其成员通过参加活动,组成工作小组而接触到更多的相关领域的其他研究者,扩大了人际网络。正如德国卡塞尔大学芭芭拉?科姆教授所指出,欧洲的博士生之间存在着广泛的人际网络,即欧洲博士理事会,它的组织形式是各国的博士候选者和青年研究者协会的同盟,在欧洲政治体系之下服务于博士生及学位候选人的利益,为他们提供交流的场所。良好人际网络的形成,为博士生日后研究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德国学术交流中心:设立专门机构营建博士生国际化的培养环境

德国学术交流中心是德国高校的共同机构,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资助学生和学者的交流来促进德国高校与外国同行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其所有的资助项目和计划中没有专业和国别的限制。德国学术交流中心提供多样的交流形式,如派遣高校教师与讲师到国外讲学、向世界范围内传播德国大学的信息、每年邀请上百名曾获得过奖学金的学生前来参加研讨会、资助并组织世界各地的学者进行交流。如今,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已经成为在国际范围内卓有声誉的学术交流机构。

德国学术交流中心是一个民间组织,代表德国高等教育界与外界进行沟通,它通过采取相应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德国大学的国际化进程。这些举措包括,第一,对赴德国留学和研究者提供支持,通过设立外国学者导向课程,以促进用英语开设的国际性的研究生课程。第二,为国际学生与学者改善整体条件,对国际学者提供诸如关于德国的外国人居留与工作的法律变化等相关服务。第三,开展国际性高等教育营销,中心设立了专门的教育与研究的国际营销职位以实现其营销活动的专业化。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在促进德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上做了很大贡献,增加了本国博士生接触不同文化背景及其他领域研究的机会,有助于拓宽博士生的知识视野,对于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使其有能力创造性地解决未来的问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荷兰运筹数学学会年会:改革学术会议组织促进博士生高质量学习

荷兰每年年底都会在其中部小镇Lunteren召开国际运筹学研讨会暨荷兰运筹数学学会年会,参与年会的报告人员主要为近年来Dantzig奖、Fulkerson奖、Wolfe奖、Tucker奖、VonNeumann奖和Lanchester奖等国际大奖得主和一些新领域的开拓者(绝大多数为外国学者),大会上首先由这些大奖得主做学术讲演,接下来则全部由博士生报告其自己或与导师合作的研究成果,而在此过程中,作为大奖得主的教授们都坐在台下认真聆听每一位博士生的演讲,并于讲演后与其进行激烈的讨论。

荷兰的运筹数学学会年会搭建了博士生与其所在领域专家相互交流的互动平台,为博士生的高质量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首先,在会议过程中博士生接触到所在学科领域的名家并与其交流,有利于为今后研究建立良好的人际网络;其次,在自己报告过程中,由其所崇拜的大奖得主聆听报告,这必然会促进博士生对于相关主题的研究投入,提高研究的效果;最后,参加会议的均是该领域的顶尖人物,通过会议中前沿性的思想讨论,必能有助于博士生产生创新性的观点。

二、国外创新的研究生学习组织典型特征分析

关于国外博士生培养的上述创新组织形式,既有共同的组织特征,也有各自独特的组织要素或技术手段,下面将主要对其典型特征进行分析。

(一)组织要素:人员国际化程度高

参与人员的国际化程度高是上述三种学习组织的共同特征。EURODOC的会员来自32个国家;德国学术交流中心的建立旨在吸引国外学者来德国进行交流;荷兰运筹数学学会年会的参与人员则是世界各国该领域的大奖得主。来源于不同国别的人员拥有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的经历背景、甚至对于同一问题拥有不同的学术见解,这样多元化和多样性的成员所组成的学习共同体,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二)组织过程:注重互动式交流

交流并不意味着一味的获取或分享,更本质的批判地创新。主动与互动是学术交流取得理想效果的两个表征。荷兰运筹数学学会年会的成功正是激发了博士生的主动性,注重满足他们的参与感,同时将交流建立在学科的最前沿水平上,这才使得这次年会真正成为本领域博士生的一次学术盛宴。同样,欧洲博士理事会和德国学术交流中心也分别依靠网络平台和实体机构,为博士生的互动式交流创设了良好条件。

(三)组织技术:传统与现代结合

如何将来自不同地域的成员聚集在一起并展开有效沟通,这是博士生学术组织创新必须关注并努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学术交流以会议和讨论为载体,如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和荷兰运筹数学学会年会,这种方式有利于成员的面对面交流,沟通障碍小但是其耗费的时间和物质成本较大,通常一场会议的筹备时间及准备费用要比会议本身的耗费更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的新技术得到了普遍重视和运用,发挥了传统技术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EURODOC就是例证之一,利用这一现代的技术手段,各国(地)的博士生交流超越了空间界限,节约了各类成本,也使得传统的交流方式得以延续和深入。

(四)组织目标:拓展人际网络

拓展人际网络是研究生开展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上述国外创新的学习组织的一个共同特征。在学术研究上,人际网络实质上就是为了更便利地实现研究目标,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关系网,它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当今社会,拥有良好的人际网络也就意味着拥有更多的知识与信息渠道,对于博士生的学术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EURODOC通过网络的形式为各国博士生搭建了交流的桥梁;德国国际交流中心通过建立专门机构为博士生与国外学者的沟通提供便利条件;荷兰运筹数学学会年会则为博士生接触本学科领域的顶尖学者创造了机会,这些学习组织都有助于研究生人际网络的拓展。

三、国外研究生学习组织创新带给我们的启示

国外的博士生学习组织创新为我国博士生的培养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我国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形式,进而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启迪价值。

(一)研究生培养模式:从封闭走向开放

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不足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对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的大规模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方面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创能力差。

而造成研究生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的关键在于目前我国封闭式的办学模式,封闭是一种状态,凸显了当前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客观环境;封闭也是一种思维方式,代表着传统的受科学理性主义支配的办学思路。封闭的培养模式局限了研究生的专业视野,不利于理想的学习环境的形成,因而也不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要改变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我国的研究生培养必须从封闭走向开放。开放的关键是交流,跨专业的交流可以打破学科壁垒,增加研究生了解其他领域的机会,进而形成利于创新的知识结构;高校与高校间交流可以弱化校际界限,增加研究生共享外校优质资源的机会;高校与企业间的交流可以促进校企合作,增加研究生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而国际化的交流可以开拓研究生的专业视野,直接接触本学科领域的专业前沿,十分有利于研究生的知识创新。

(二)研究生组织形式:从单一走向多样

学习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自教育部2003年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以来,我国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逐渐从封闭走向了开放。同时,研究生的学习组织形式也逐渐从传统的课堂学习走向了多样化,学术论坛、暑期学校、精品课程、国内外访学、国内外学术会议已成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学习组织形式,并在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的实施丰富了研究生的学习组织形式,但这类学习组织主要集中在实体层面,需要随着技术的发展,发挥网络在创新学习组织中的重要作用。要借鉴EURODOC等的做法,注重构建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的学术交流平台,通过创建丰富的学习组织形式,营建出研究生便捷的学习与交流环境。

(三)研究生学习资源:从专有走向共享

研究生学习资源包括导师资源、课程资源、实验室资源等。我国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不同高校之间通常各自为营,即便是同一高校内部,不同学科专业间的资源也存在着互不相通的情况,这种状况不仅造成了研究生资源的浪费,也十分不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学习资源从专有走向共享是研究生培养模式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研究生学习组织形式多样化的必然结果。学习资源从专有走向共享有三条主要途径:一是不同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在这一方面可以借鉴香港高校研究生教育资源共享计划的经验,2003年9月,香港建立了七所高校间研究生跨校修课计划,同时,还在三所学校间建立了联合研究中心合作项目,为研究生提供了相互交流,共享优质资源的机会,同时也降低了教育成本。二是高校与科研机构间的资源共享。在我国,高校系统和中科院系统是两个平行的研究生培养系统,比较而言,专业的科研机构拥有良好的实验条件,同时也有丰富的科研资源;而高校的学科专业门类相对齐全,相对容易形成研究生跨学科的知识结构,二者的学习资源正好处于一个互补的情况。三是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高校共享企业的优质资源,不仅有利于解决研究生的学以致用问题,而且有助于科学研究成果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技术和产品,从而使相关资源得到最佳的互补和配置。

(选自《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