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在行动”党建品牌引领青年创新成长(节选)

  • 屠国华 展翔天 (2014年以后的旧数据)
  • 2075

(一)建好一个体系,夯实工作基础

探索建立工作新体系——“3+3模式”,即“所党委、研究生党总支、研究生党支部 + 所团委、所工会、学生会”,“党带团、工促学,党团工学共携手”。党委书记主管党建工作,同时协助所长分管研究生招生与学位培养等全面教育工作;四名支部书记和学生会主席作为党总支委员会组成人员;学生会主席兼任所团委副书记,四个支部青年委员兼任团支部书记。还针对远洋科学考察时间长、工作任务重和研究生数量多的特殊情况,每个航次都组建临时党支部和党小组,这样不仅保证了研究生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的健康发展,而且也为建立研究生党建工作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全程培养与目标管理相结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二) 策划形象标识,引导参与创先文化建设

设计了品牌标识,做到思想上同心、行动上同步、目标上同向。标识从外形上看像一顶博(硕)士帽,代表研究所青年人才的博硕士身份;蓝色的线条代表着中科院海洋所的研究领域为海洋科学;红色的心代表着青年们拥有一颗奉献的心,手握着手代表全体青年面向国家需求,对内团结,对外奉献,双手组成的心形代表着心手相连,和谐奋进。

(三)博学笃志,立足科研当先锋

引导青年立足本职工作、着眼科技创新,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提出了“五个带头”,即带头做好科学实验、带头参与各类学术讲座和报告会、带头处理好同学关系、带头参与公益活动、带头维护品牌形象;“一种经历”即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鼓励研究生走出去、到技术创新主体企业中去、到共建的学校和社区中去,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和海洋科普活动;“一种风气”即在研究生中广泛开展“倡导学术诚信、塑造良好形象”的主题教育活动,遏制学术腐败现象,营造良好学术风气;“一个品牌”即人人争标兵,个个当模范,事事是榜样,以自觉行动和示范作用“创品牌、塑形象”。

积极联合国内有关高校院所联建实践基地,鼓励青年深入沿海省市大型水产养殖企业、河口海岸实地考察,选派青年参加各类科考活动,每次都是满载着大量数据和丰富的精神财富。支持广大青年举办各类学术论坛,成功举办了全国海洋生物学研究生论坛、齐鲁研究生论坛—海洋地质与环境分论坛。组织研究生积极参加“中国近海科学考察开放共享航次”,在7次航次中,35岁以下青年是海上科学考察的主体创新队伍,约占75%,在每一次出海考察工作中,均在海上移动平台上组建临时党支部,划分党小组,海洋所的研究生与来自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国内涉海研究所及院内兄弟院所的青年同行们交流经验、和谐共处、数据共享、共同成长,充分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建品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近三年以来获得“院长奖”等各类冠名奖和山东省级、院级各类“优秀学生”荣誉称号的研究生中,党员占了约80%的比例。另据统计,2008-2009年海洋所共发表学术论文1309篇,其中研究生为第一作者的756篇,占57.75%;研究生参与撰写的论文212篇,占16.2%;研究生总体参与撰写论文比例为73.95%。共申请专利161项,其中研究生为第一申请人的25项,占15.5%;研究生参与申请的121项,占75.2%;研究生总体参与申请的专利占90.7%。

(四)甘于奉献,面向需求塑形象

提出“每名研究生都是志愿者”的倡议,鼓励青年党团员化集体活动为自觉行动。如青岛浒苔灾害治理行动、海洋环保活动、大连输油管线应急行动,积极参与社区及学校共建。向社区居民宣传海洋知识和环保理念,丰富了社区生活;坚持选派研究生志愿者担任“全国青少年海洋科普基地”的讲解员和受聘中小学校健康成长辅导员,通过科普讲座、主题班会、联谊活动等多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对小学生们开展科学与品德的教育,传播海洋知识,帮助他们从小树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

(五)锐意创新,丰富内涵展风采

以建所60周年为契机,强化创新文化体系化建设。组织全所青年积极参与价值理念凝炼、所歌创作、“建所60周年升旗仪式”和“山高海阔”泰山石入园揭幕仪式、“我为创新文化添光彩”、“童第周百年纪念”、“曾呈奎精神凝炼”、“科学一号考察船服役30周年纪念活动”、 “满怀深情颂家园”等专题研讨活动;还开展了“情系汶川灾区捐款捐物”、“交纳特殊党费”和“深入灾区调研”、“救助特困生度难关”等活动,营造了一种“人间有爱”的感人氛围;组织参观青岛德式监狱旧址博物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观看《建党大业》、《第一书记》等影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团队合作精神引导。

(屠国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生党总支书记;展翔天,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党委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