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苑榜样——峥嵘青年王文勇

  • 图/文 王文勇 (团委)
  • 创建于 2023-04-26
  • 733

  在IEEE TRANS、CSEE JPES等学术期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4篇,以第一作者或学生一作发表6篇SCI论文,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2项,解决配电网多种功能站互相融合的关键技术难题,全国大学生等离子体科技创新竞赛一等奖,教育资助网爱心人士“最美公益人”,获“国家奖学金”,中国科学院“优秀共青团员”,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被推荐评选 2022年度北京市“三好学生”,他就是电工研究所2020级硕士研究生——王文勇。

奋楫笃行,砥砺深耕

  2019年9月王文勇获得推荐免试名额,从大四开始就跟随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的霍群海导师参与科研项目,主要参与配电网多站融合研究。2020年9月进入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生活学习,完成研一的课程学习,课余时间大多是在延续大四期间参与的课题内容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2021年7月经校团委推荐入选“扬帆计划·中央和国家机关大学生实习”活动,在共青团中央国际外联部担任亚非处干事。在此期间,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塞拉利昂共和国建交50周年的招待会。


  从2021年9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柔性电力技术与装备研究部参与科研工作。重点参与多能融合系统的协同控制与低碳优化研究。
  他提出蜂巢状氢电耦合系统,实现了氢能源流和电能源流的深度融合与交互。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期刊Frontiers in Energy Research上。

  针对当年高比例新能源碳排放贡献难以量化问题,提出新的碳排放责任分摊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上。

迎难而上,驰而不息

  科研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王文勇回忆到,刚接触科研的时候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例如:仿真模型不会搭建、优化算法程序不会编写、专业软件不会使用等等一系列问题。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和探索中,王文勇逐渐摸索出了四个方法。

  一、高效且有针对性的沟通。向一切在这个研究领域比自己强的人虚心请教,“闻道有先后”,有针对性地问问专业领域的人,能少走太多的弯路。

  二、拓展知识储备。每天至少要阅读5篇与本领域相关的论文,经年累月后,文献知识储备量让他获益匪浅。

  三、将理论付诸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仅仅“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知识只会在脑中一晃而过。边学边动手搭模型、敲程序,知识会在实践中掌握的更牢固。

  四、注意劳逸结合。参加一些活动,跑步健身打游戏、社团活动、或是看一场喜欢的电影,但占用时间不要过长,再回头看问题的时候,也许就会有新的想法。

微火成炬,沐光而行

  “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青年一代的寄语,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盼,要把个人的理想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的追求同人民群众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王文勇在硕士在读期间参与敬老院志愿服务,担任疫情防控志愿者,同时主动资助家庭贫困的学生。对于他来说,青年志愿者是一个充满温情和感动的名字,在这个名字的召唤下,通过志愿活动将善心传递,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

  在生活上,他经常帮助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主动开设“电网技术小讲堂”和“雁栖湖课后复习小课堂”,利用课余时间讲解课堂疑问,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王文勇说:“作为青年人应当做点燃希望的火把,做敲响时代的钟,未来我将在科研岗位上继续努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的期望与嘱托,将青春奋斗融入于党和人民的事业!”

责任编辑:贺静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