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5年的跨年夜里,应中科院成都分院研究生的邀请,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所长邓伟献唱了一曲京剧《空城计》。这位才艺惊人的所长,一下就征服了在场观众。
而邓伟自己的人生也有着毫不逊色于戏剧的精彩,在他的青春里,多的是跋山涉水和奋力搏击,多的是峥嵘岁月和热血激情。他瞒着父母,偷偷报考了长春地质学院。临近毕业时,他特地给学校写了申请书,希望被分配到新疆、西藏等条件艰苦的地方。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但邓伟最终还是走上了一条他所渴望的地学研究之路。在东北地理所,年仅27岁的他被派到黑龙江省的边境地区,参与建设我国第一个沼泽生态试验站;他还参与了辽宁海岛调查工作,穿越渤海海峡的遇险经历让他终身难忘……担任山地所所长,在那场震惊中外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他的山地研究“独立团”响当当地打了几场硬仗!为后续及时处理堰塞湖提供了重要支持。
时至今日,在邓伟身上,仍能感受到那份不可磨灭的青春光华。
在中科院成都分院研究生们主办的2015年元旦晚会上,一位特别的“演员”凭借一曲京剧《空城计》,惊艳了在场的所有师生。他就是人称“京剧所长”的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所长邓伟。
初次见面,邓伟爽朗地招呼记者坐下,还亲手煮了一壶现磨的咖啡。眼前的邓伟,目光炯然,精神焕发,就连体格也显得比一般年轻人还要好。记者忍不住惊叹,这位舞台上的老生,生活中的长者,竟然洋溢着一股超越了年龄的“青春”气息。
年轻的一代,热血的一代
回顾青年时代,邓伟的青春被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我们年轻的时候,理想都很单纯,就是用自己学到的本事报效祖国。”
报考大学时,邓伟的父母都希望他能去学医。但是在邓伟看来,做一名地质学家,踏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是最令人自豪的事情。于是,他瞒着父母,偷偷报考了长春地质学院。
在邓伟的大学时代,电影《年青的一代》风靡一时。电影中地质学院毕业生萧继业奔赴边疆为祖国勘探矿藏的故事,令邓伟和他的同学们热血沸腾。这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都希望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贡献自己的力量。
临近毕业时,邓伟特地给学校写了申请书,希望被分配到新疆、西藏等条件艰苦的地方。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愿,邓伟最终还是走上了一条他所渴望的地学研究之路。
初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现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时,年仅27岁的邓伟被派到黑龙江省的边境地区,参与建设我国第一个沼泽生态试验站。当年,那里还是人烟稀少的茫茫荒原,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能吃的东西也很贫乏——“常常只有豆腐和咸菜”。
自此,邓伟便开始在东北从事湿地生态水文研究。1986年,邓伟刚刚“晋升”为爸爸,初为人父的喜悦还没消退,一项长江科学考察就把他“勾”到了西藏。邓伟在长江源区考察了53天。期间,他克服了高山反应,咬牙坚持完成了任务,同时写就了自己的科研论文处女作:“长江河源区水化学基本特征研究”,发表在《地理科学》上。1989年到1991年间,邓伟参加了辽宁海岛调查工作,穿越渤海海峡的遇险经历让他终身难忘……
在邓伟的青春里,多的是跋山涉水和奋力搏击,多的是峥嵘岁月和热血激情。
带领山地所打硬仗
2006年,邓伟离开辛勤耕耘20多年的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调任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所长。从长春到成都,他这一下就跨越了大半个中国。而对邓伟来说,比地理上的距离更为严峻的挑战是专业研究的断层。
“来到山地所,我虽然还是从事地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但要用到的专业内容却有很大差别。” 邓伟开始通读山地所所史、研究成果汇编等,从而快速、全面地了解了山地所发展的情况。同时,他凭借过去工作的经验积累,结合山地研究的特点,确定了自己关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向,并且重点关注山区城镇化和山区发展战略研究。
“在中国,山地约占陆地面积的70%,山区国土开发与社会发展面临着自然资源如何得到合理利用、如何解决发展滞后与不平衡、如何适应环境承载能力等问题。我想,山地所科学事业的使命,就是用科技支撑山区合理开发、防灾减灾、生态屏障建设等。”此时的邓伟,依然像当年那个热血青年一样,一切考虑都从祖国的需要出发。
经过多年的工作,邓伟越来越觉得自己所致力的西部山区发展研究意义重大。2008年,在那场震惊中外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邓伟指挥他的山地研究“独立团”响当当地打了几场硬仗。在当时的灾区,滑坡造成了30多个堰塞湖,应水利部前线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要求,山地所的崔鹏研究员带领团队承担了堰塞湖监测与风险评估工作。团队成员每天工作到深夜,第二天一早就得整理各类数据,并向水利部汇报。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大家一干就是半个多月。唐家山堰塞湖是当时风险最大的堰塞湖,为了对这里进行实时监测,山地所的汪阳春高工冒着滚石和崩塌的危险,攀岩到达对面山体,安放监测仪器和设备,为后续及时处理堰塞湖提供了重要支持。
强震引发的次生山地灾害是灾后重建面临的严重问题。为此,山地所先后承担了两项973项目和一项科技支撑项目。这些重大项目的实施有力支撑了灾区的重建工作。不仅如此,山地所在这场“大战”中斩获的成果和经验,在后来的芦山地震和鲁甸地震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山地青年多勇毅
令邓伟欣慰的是,在山地所的年轻人身上,他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前不久,他去川西高原视察,在那里,一批青年科技人员和学生为了完成川藏铁路选线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在险峻的高山峡谷间,将要连续工作一个多月。“我去山里一看,有些地方还在下雪。他们的工作地点有时在海拔4000米以上,一些人是在克服了较重的高山反应之后,还坚持工作的。”谈起这些年轻人,邓伟非常钦佩,“他们中不少都是独生子女,但丝毫没有传说中的那份娇气。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山地所后来人的骨气、自豪和积极向上的志向。”
还有一名学生,令邓伟难以忘怀。汶川地震的时候,这名学生还在北川做生态观测。为了保护好研究所里带出来的贵重仪器,他不顾余震的危险,将仪器拆卸下来,运送到安全的地方。他在野外被困9天,只能待在一架简易的帐篷里。救援队伍赶到时,只见这名学生蓬头垢面,几近脱形。“我们都觉得他很勇敢,当他回来的时候,大家夹道欢迎,向他献花、致敬!”
青年当有精神追求
可能是见识了太多勇毅坚强的后辈,邓伟总是对这一代青年人充满信心。
“一些人批评80后、90后贪图享受,但我认为不能轻易用否定的眼光去看待一代人。”邓伟说,“现在的年轻人,思想的确比较多元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追求,反倒是他们的追求可能更加丰富。”
邓伟那一代青年人,渴望到边疆艰苦的地方去挥洒热血,而今天的年轻人,更喜欢瞄准北上广等大都市。对此,邓伟表示非常理解:“北上广的工作机会多,发展空间大,年轻人在这样的地方,能实现更快速的成长和自我发展,也就能更早成才,更早为祖国效力。热爱祖国与发展自我,本就不是互相矛盾的。”
但是邓伟也指出,虽然追求高收入、好待遇都无可厚非,但青年人更应当注重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王选院士生前说过一句话:‘年轻人不要急着把口袋装满,要先把脑袋装满’。这真是非常有道理的。”邓伟说,“青年人如果刚走上社会,就急功近利,恨不得把利益紧紧攥在手里,这是给自己套上了沉重的枷锁。倘若只想得到,不懂舍弃,就会限制自己的心智,无法向更高的层面发展。”
邓伟认为,青年人的精神面貌决定了国家的未来。“人生能有几回搏?年轻的时候,一定要活出那股精气神来。青年人要懂得提升自己、奉献自己,这样会免去很多琐碎的烦恼,收获精神上的极大满足!”
“京剧所长”的戏曲情缘
邓伟爱国,也爱国粹。认识邓伟的人都知道,他对京剧的爱,已经不能仅仅用“痴迷”二字来形容了。一名学生“爆料”:“邓所长把自己的头像都设置成了京剧脸谱!”邓伟喜欢唱戏,却一直谦逊地说:“我的唱功不算精湛。”然而,从他在舞台上那份自信从容的态度和听众们的热烈反响来看,京剧所长还是名不虚传的。
邓伟回忆,在他刚刚五六岁的时候,父亲就带他到剧院去看京剧演出。最让他难忘的是《三岔口》中的一幕——两个武生在暗夜里摸黑打斗,一招一式,惊心动魄。也许从那时起,京剧的魅力,就已在邓伟的心里扎下了根。
需要休息和放松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听流行歌曲,听轻音乐,邓伟则是听京剧:“胡琴一响,我就兴奋;唱腔一开,我就激动!”邓伟最喜欢的戏是《野猪林》中的《大雪飘》。这段戏讲的是林冲被奸人陷害,发配沧州。大雪纷飞中,林冲挂念妻子,感慨身世,悲怆万千。邓伟喜爱《大雪飘》,不仅因为它朗朗上口,情感丰沛,更因为唱词里有种苦难也消磨不去的“正能量”。他说:“你看,林冲含冤流放,那么凄惨,却依然保持着那份正义感。‘何日里重挥三尺剑?除尽奸贼庙堂宽’,他心里想的还是惩恶扬善,扫除人间不平,这是何等气魄?不论是历史传说还是现代故事,京剧里的正面人物都对我有很大的影响!”在邓伟看来,京剧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仅能陶冶人的性情,锻炼人的表演才能,更蕴含着很多传统美德。早在中学的时候,邓伟就扮演过郭建光、杨子荣,这些英雄人物的精神气概,都对他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在为数不多的业余时间里,邓伟喜欢和票友们一道,痛痛快快地亮亮嗓音,唱上几段,顿开心怀。但繁重的所务工作和科研任务,还是让他的这份乐趣变成了一种奢侈。他不无遗憾地说,因为没有时间坚持吊嗓子,他的嗓音跟年轻时候比,已经有了比较大的衰落。遗憾归遗憾,邓伟可不会放弃自己热爱的东西。“我一直想着,等我退休了,就好好学戏、唱戏,专心于京剧!”邓伟告诉记者,声音依旧乐观爽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