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共和国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生物系505学生支部学习体会总结

  • 生物系
  • 创建于 2006-03-16
  • 1997
2006年3月5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这标志着在酝酿已久之后共和国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即将诞生。这一草案从起草到完成历时两年多之久,其间,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均多次调研,温家宝并亲任起草组组长。在起草过程中,国家发改委首开先河,对部分课题予以招标,“向民间买思想”,并成立由各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进行咨询论证。就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献的出台,我支部响应院党委号召,于3月12日组织全体支部党员进行学习讨论,以更深刻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涵义和推动我院第三期创新工程的不断深化。 首先,大家学习认为《规划纲要(草案)》对“十一五”时期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等方面都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政策措施: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三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四是着力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五是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六是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把发展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本强国。同学们都普遍认同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拥有着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一方面,要为这么多人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活资料是国家发展的一个沉重担子,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这些人力资源,13亿的人口则将是国家全面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国际竞争已愈演愈烈,而21世纪的竞争最关键的就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和经济的竞争。人才的成长需要科学完善的培养环境,只有致力于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健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才可能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而只有各行各业具备了一流的人才,才可能实施创新和推动科技进步,进而依靠科技的力量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是最重要的目的之一,但归根结底人才是最基本的前提,所以中国要大力发展经济,要走和平崛起道路,就必须充分挖掘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在学习中,大家注意到《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家一致认为这是站在了时代的前列,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方向。尽管我国以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享誉世界,但“辽阔”和“丰富”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基数来讲却显得非常贫乏,甚至不能达到世界人均水平。所以为了千秋万代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注重资源的节约,我们不能用明天的甚至后天的资源来圆今天的发展之梦。除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环境与我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环境一旦被过度破坏就几乎无法恢复到原始状态,我们不应再走西方国家先发展后治理的弯路。我们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来实现国家的发展,这样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宏旨显然是背道而驰的。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就是一个很好的正面典型,坚决走发展与环保并重之路,而不是传统的只发展不治理的方式。虽然由于发展过程中要顾及环保可能会减缓发展的步伐,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经济的发展破坏环境最后遭到报复的只能是人类自己。 最后,大家讨论了对于一个正在科学殿堂潜心钻研、一心一意为将来奉献社会积蓄力量的研究生而言,十一五规划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振奋人心的。十一五规划指引着国家的发展方向,也对作为未来建设的生力军的我们具有重要的知道作用。不仅要把创新工程继续深化,而且积极投身到为我国发展为国计民生有深远影响的事业中去,只有时刻关注国家宏观规划,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用原生动力推动国家发展,我们的未来才能紧密地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共和国的下一个五年也才会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责任编辑:生物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