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电影 了解艺术——记人文学院暑期课程“中外电影艺术赏析”

  • 王姝 (人文学院社科系)
  • 创建于 2007-07-06
  • 2716
 
 
是否,我们已经在科学的圈子里呆得太久,所以生疏了,这个世界上的另外一种存在?是否,我们习惯了一丝不苟的严谨,所以忽略了,世界的运转,还有理性之外的另外一种方式?
 
=当众多的科苑学子如约在周一、周三来到中关村教学楼101阶梯教室时,他们原本期望的,只是一些优秀影片的欣赏,其间,或许会夹杂一些老师关于电影的介绍和评价。因为这门课的名字就是“中外电影艺术赏析”。简言之,这就是一门专门看电影的课了。
 
同学们料到了,在这门课上会有电影可看,却没有料到他们接受的不仅仅是电影,或者电影片段。因为来自北京电影学院的夏晓春老师给出的,比他们想象的要多出很多。习惯了各种模型、计算、实验或程序等科学训练的同学们,面对老师抛出来的一系列艺术流派、一个个绘画体系,还有偶尔冒出来的文学内容,在最开始的那些时刻,不得不承认,他们出现了一阵轻微的不适应。
 
这种不适应出现的很仓促,不过,消失的也很快。因为他们面对的是艺术。面对这个叫做艺术的存在,他们从未想过它也是需要被了解,需要被思考的。于是他们的思维出现了一瞬间的混乱,这不是学科跨越时的慌乱,而是思维方式发生碰撞时的出现混乱,是理性太久的大脑突然面对荒凉已久的感性思维时出现的慌乱。它能够在大脑中产生一阵疼痛,但还不至于到达阵痛的程度,毕竟夏季学期的课程,不会太沉重。
 
太多的艺术内容,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是陌生的,这种陌生给同学们一种吸引力,也许在最初的时候还夹杂着一些畏惧,或者是烦躁。但最终他们还是被吸引,于是每个周一和周三的晚上,这门课程无须添加考勤、核查人数的理由,艺术的特质和魅力引导着同学们如约而至。
 
科学生活并非都是枯燥无味或呆板沉闷的,但如果有艺术的介入,生活就可以更加多彩,也更加柔和。艺术是感性的,是属于我们习惯了的理性思维之外的另一种思维。多数时候,作为欣赏者来说,我们对于艺术不需要做太多的思考,但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去欣赏,如何去感受艺术传达给我们的美,如果眼光足够犀利的话,再从艺术中透视出生活的美,透视出这个世界的美。
   
这时的艺术,俨然不仅仅是电影。而夏晓春老师告诉我们的,也不仅仅是如何欣赏电影中的艺术。
 
 
责任编辑:王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