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物理前沿系列讲座》精彩纷呈

  • 刘凡 (物理科学学院)
  • 创建于 2010-07-18
  • 1034
物理学科学院在2009-2010学年夏季学期开办了《天体物理前沿系列讲座》,天文学各个领域的专家给同学们做了精彩的报告。

6月21日,国家天文台的韩金林研究员为我们做了关于脉冲星物理概要的讲座。在讲座中,韩老师介绍了脉冲星的发现历史、物理性质、研究意义及现状等,令我们对脉冲星有了深入的认识。
脉冲星的发现是天文学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对于人们了解引力波和星际介质有重大的物理意义。脉冲星的形成原因是当超新星爆炸后除了遗留下超新星遗迹外,还可能产生一个中子星核,具有极强的磁场并高速旋转产生脉冲,成为一颗脉冲星。研究脉冲星的颜色和亮度的分布,可以揭示其物理信息。对脉冲星的波谱进行分析,可以得到许多有用的信息,如辐射机制及一些辐射特征的解释等。另外,脉冲双星的发现,是引力波的第一次观测证据,首次精确测量了中子星的质量,确认了广义相对论在强引力相互作用时的正确性。

总之,对脉冲星的研究迄今为止仍然是天文学上的一个热门领域,作为今后立志从事天体物理研究的我们来说,了解其基本物理特性是必需的,而韩老师由浅入深,生动有趣的报告满足了我们的这一需求,令我们受益匪浅。

同日,国家天文台的颜毅华研究员为我们做了关于太阳射电研究与太阳风暴方面的讲座。在讲座中,颜老师首先介绍了射电天文学的总体发展历史,然后介绍了太阳射电的研究仪器及目前国内的发展形势。接下来,颜老师介绍了目前太阳射电研究方向的挑战以及太阳辐射的形成机制和这类辐射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等。最后,颜老师着重介绍了我国正在研发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像仪的情况。

太阳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能给我们提供最详细具体的信息。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大量太阳射电成像设备和望远镜的投入使用,使科学家们获得了许多重大的科学成就。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到目前为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国的太阳射电观测经历了从单频到多频再到频谱的发展过程,建立了日冕成像设备等。在将来,太阳物理将有三个重大研究方向:将太阳模拟作为等离子体实验室、预测太阳对地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太阳对其行星系统及地球上生命演化的作用等。目前,对太阳各种辐射活动的观测和模拟分析是研究的主要手段。另外,目前国内外有许多重要的太阳射电实验仪器正在筹建中,对于未来太阳物理的研究将起到重大的作用。

颜老师的报告深入浅出,令我们对太阳物理的基本内容、太阳活动及太阳射电研究都有了基本的认识与理解,扩展了我们的科学视野,对我们今后的学习科研帮助很大。

6月23日,国家天文台的黄茂海研究员为我们做了关于空间红外紫外天文台方面的讲座。黄老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空间天文台的概况及我国所参与的空间红外紫外国际合作项目的情况。

由于地球大气对天体辐射的吸收及其他影响,使得科学家们希望在太空进行红外和紫外天文的研究。在太空中,伽马射线研究有Integral望远镜,X射线研究有Chandra、XMM牛顿望远镜,光学研究有哈勃望远镜,红外研究有韦伯望远镜,紫外则有IUE, FUSE望远镜等。这些望远镜都取得了很多重大的科学成果,而我们中国能参与赫歇尔以及WSO-UV空间天文台的国际合作项目,体现了我国在红外紫外天文研究上的巨大进步。世界空间紫外天文台(WSO-UV)是一个由俄罗斯、中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参与的空间天文项目。WSO-UV包括一架口径1.7米的T-170M望远镜、NAVIGATOR航天器平台(皆由俄罗斯制造),三台有效载荷科学仪器:高色散光栅光谱仪(HiRDES,德国)、长缝光谱仪(LSS,中国)、无缝巡天光谱仪(ISSIS,西班牙),及地面系统组成。WSO-UV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紫外空间观测设备,寿命可达5年,全世界均可使用,其科学目标涉及天文学众多领域,令人期待不已。

黄老师的报告十分严谨细致,令我们了解到很多空间红外紫外天文台的相关知识,也令我们明白:要想做好科研,需要敢于思考,同时保持科学冷静的思维,注意发现和总结问题,勤奋努力,这样才能在今后的科研学习中取得成绩。在报告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在讲座中开阔了视野,了解到了很多的知识。
责任编辑:刘凡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