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7日上午,知名导演朱靖江先生受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邀请,做了题为“影像文化与当代中国”的讲座,我院MBA学子有幸体验了朱先生这一贯穿古今的文化之旅。
讲座伊始,朱靖江先生将近期去土耳其拍摄的古代泥塑图片呈现给大家,由此开始了关于“影像”发展的讲述。从古代欧洲的泥像,到中国的传统剪纸、刺绣,从国外教会的符号,到中国甘肃地区由来已久的“皮影戏”,这些人类影像的展现形式,无一不是人类基于对自身的理解而形成的一种表达感想的方式。虽然受技术所限,但这并未妨碍古人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记录对自然社会的感想。在座的同学们不仅欣赏了一幅幅珍贵文物的资料,更学会了用“影像发展”的视角去解读这些看似断断续续的符号,并体会出文物的存在对文化的传承和理解有着多么无以衡量的意义。
接下来,朱先生重点讲述了中国影像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与文化的融合。通过一段七十年代录制的生活视频,同学们看到了那个时期幼儿园小朋友和中小学生的部分学习和生活片段。进入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气息越来越浓,电视机逐渐普及,影像文化更加贴近大众心理, “春节晚会”,“还珠格格”都是那个时期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典型代表作。现如今,二十一世纪,DV已经严重普及,每个人都可以当制片人自拍影像,并在网络上传播,影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意义更加深远,比如,“华南虎”事件已经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百家讲坛”更是催生了影像的商业价值,电影中的商业广告随处可见,企业也纷纷拍摄宣传片。影像已经严重超越了“记录”功能,她正在体现其不可估量的商业影响力。
朱靖江先生借用大量的图片和影像,向大家一一剖析了中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化特点,使大家深深体会出,如今观看影像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欣赏、娱乐,更重要的是,要站在社会的视角,品味出其中传递的文化特点,以及这种文化得以产生的深层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