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星博士谈鸟类的起源

  • 李萍 (地球科学学院)
  • 创建于 2007-04-11
  • 882
【新闻网讯 记者李萍】4月10日晚上7:00,由地球科学学院学生会和分团委联合举办的“地科论坛”在教学楼阶一4教室举行了第六场讲座。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1年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丰田计划”入选者徐星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引人入胜的语言为大家讲述了脊椎动物进化史中重要的一章——鸟类的进化。 背景知识介绍 对于自由自在地展翅翱翔于空中的鸟,人们总是情有独钟。那么,鸟是怎么起源的呢? 自1861年德国首次发现始祖鸟化石以来,鸟类的起源就成为生物学界最感兴趣的课题之一。鸟的起源问题也一直存在争议,主要是因为早期鸟类化石材料太少。 关于鸟类起源的研究,大概经过了三个阶段:从1856年始的半个世纪内,赫胥黎提出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盛行;到了1927年以后,槽齿类的起源学说盛行,所谓槽齿类,就是比恐龙化石更加原始的一种爬行动物化石类群;从1973年开始,恐龙起源学说再度兴起,尤其是从1986年始一直到现在,恐龙起源学说越来越流行,因为越来越多的化石证据支持了这一学说。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有一批年轻的专家,他们用确凿的化石证据表明,鸟起源于恐龙。徐星博士就是其中一位主要研究者。 鸟类的恐龙起源说有哪些证据? 徐星博士介绍了我国古生物学者提出的鸟类起源于恐龙的证据。 通过对在全世界发现的40多种恐龙的200多个特征的研究,尤其是对近年来大量发现的带毛的恐龙化石的研究表明,它们不论是在外形上还是在内在结构上,都具有鸟类的特征。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二者的关系很近,于是,专家们得出一个大胆的假设——鸟类的祖先是恐龙。这方面的证据也越来越多的被研究证实。 首先,骨骼细微结构的证据。通过对已发现的一些恐龙化石作为关结构观察发现,它们的骨骼细微结构与鸟类的类似。第二,蛋壳切片观察也给出了同样的相似性。第三,行为学证据。如,在辽宁北票发现的一件寐龙化石,其睡眠形态与鸟类及其类似。第四,尾骨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在恐龙进化的历程中,其尾骨的锥体数目呈现减少的趋势,而且有强烈的愈合趋势。而我们知道,现今的鸟类,其尾骨已经完全愈合成为一块尾综骨。第五,叉骨的变化。我们知道,鸟类前胸都有一块明显的叉骨;而对恐龙的研究表明,在进化过程中,它们前胸的骨骼特征也逐渐更加类似于今天的鸟类的叉骨。另外,恐龙的前肢特征也呈现出与鸟类相近的特征。 现场花絮 作为一名国际知名学者,徐星博士还很有兴致地与大家分享了自己一些科研感悟。在谈到自己做科研的成绩时,他很有感触地讲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小故事,强调科研中一定要多留心观察,多注意细节;也要善于突破,打破定势思维,对我们这些后辈有很好的教育和指导意义。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积极发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徐星博士很热心地为大家解疑,并且就一些问题跟大家进行讨论。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提问持续了一个小时之久,许多同学仍然意犹未尽,表示有机会一定去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参观一下古动物馆,以便更好地了解古生物知识。
责任编辑: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