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走进校园

  •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 创建于 2006-06-14
  • 1684
【新闻网讯】日前,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期间,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共同组织的“科学与中国”学识报告会在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礼堂二层报告厅如期举行。 首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叶中华副院长向大家介绍了“科学与中国”院士巡讲团的活动以及到会的三位院士,他们是:物理化学家陈懿院士、物理化学家田中群院士、理论有机化学家吴云东院士。 紧接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吕晓澎副院长致欢迎词,她说:“广大同学有机会聆听院士们的报告,分享院士们在科学顶峰攀登过程中得到的收获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同学们在听报告的过程中,除了认真听,也希望你们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向院士们学习什么?” 三位院士分别就自己的科研课题以及在科学道路上成长的经历作了精彩的报告。 陈懿院士以“碳纳米管的生成机制及氮化铝一维纳米结构新材料的研究”为题作了学术的报告。陈懿教授长期从事催化剂、介观化学和材料方面的研究。提出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嵌入模型,对氧化物在其载体上的分散行为做出定量的描述,解决了多晶表面上空位以及阴离子所产生屏蔽效应的计算。阐明了溶液反应合成非晶态Ni-B粒子的机理,发现制备Ni-P合金粒子液相反应的自催化本质,改进了溶液沸点回流加热的制备方法,提出了有效避开水解作用,获得类金属元素含量高的Fe-B非晶合金的固相化学反应方法。近年来,在纳米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其晶格氧的活动性与粒子尺寸和催化选择性的关联,低维纳米金属氮化物的制备及其场发射性能等方面都取得良好进展。专著有《穆斯堡尔谱学基础和应用》等。曾获多项专利。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田中群院士主要从事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和谱学电化学研究。获得了多种纯过渡金属体系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谱图,并证实了VIII B族过渡金属具有弱SERS效应,并应用于燃料电池的电催化研究和不锈钢的防腐蚀。应用不受谱仪检测器分辨率限制的时间分辨拉曼光谱技术,建立了电位平均拉曼光谱新方法。还发展了在微芯片上用电化学构造电极纳米间隔的技术。设计合成了特殊形状的纳米粒子,并表征其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在内的多种特性。曾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中国高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他做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发展及其与纳米科学的关联”的报告。 吴云东院士的“Theoretical Study of Secondary Structures and Dynamics of Peptides ”报告引起同学们广泛兴趣。 吴云东教授主要从事理论与计算有机化学的研究。提出Sharpless环氧化反应的机理,用理论方法解决过渡金属不对称催化机理及其立体化学;对钼-烷烯基催化物催化烯烃开环复分解聚合反应和炔烃复分解聚合反应的机理及立体化学进行了理论研究;在手性有机小分子催化,特别是脯氨酰胺衍生物催化的不对称直接Aldol反应方面,与他人合作提出Gong-Wu模型;提出了oxa-多肽概念,并设计合成出多种结构的oxa-多肽;指出在溶液中存在与老年痴呆症相关的淀粉样β-多肽单体的结构的可能性,并将其稳定性与淀粉样β-多肽聚集的速度相关起来;通过取代基对碳、硅和氧自由基中心的电荷和自旋的影响,导出诱导效应和自旋离域与自由基稳定性的定量关系。曾获香港裘槎高级研究学者奖。 能如此近距离面对面地向中国顶尖科学家们请教并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这让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硕士一年级的同学们备受鼓舞。同学们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更从中感受到科学家们执着的科学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这对同学们规划自己的科研生涯以及今后的人生道路都有着重要意义。 由中国科学院、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组织的“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活动得到广大院士的积极响应和各承办单位的高度重视,受到科技界乃至全社会的关注。 自2002年启动以来,在组委会的领导和筹划下,坚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宗旨,围绕科技发展历史回顾、科技前沿热点探讨、科学伦理道德建设、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科技推动社会进步5个主题,面向各级党政和企业领导干部、科技人员、部队官兵、大中小学师生等,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市组织巡讲报告150余场,有近200位院士和专家作了报告、电视访谈或电视录像,直接听众近6万人。“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活动已经在全国各地产生了广泛和积极的影响。
责任编辑: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