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精神代代传

  • 管理学院 刁新军 (管理学院)
  • 创建于 2010-04-21
  • 478
参观
 4月18日,管理学院组织党员参观了红色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河南林州红旗渠。林州人民的壮举,不仅给后人留下了可以浇灌几十万亩田园的水利工程,更重要的是留下了宝贵的红旗渠精神。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林州人民当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战天斗地的勇敢精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河南省林县山多地少,石厚土薄,凿井无泉,引水无源,自然条件十分恶劣。1960年,以杨贵、李贵“二贵”为首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提出“用林县人民勤劳的双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誓言,他们决定在太行山开凿一条引水渠,从山西省平顺县把漳河水引入林县,并给这条渠取名为“红旗渠”。
 
 红旗渠的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和“文革”的迷乱时期,修渠工程浩大,施工环境恶劣,技术装备简陋,资金和物资短缺,民工每天只有6两粮食,依靠掺和着野菜充饥。20万林县民工克服种种困难在太行山上劈山开石,建成全长1500公里的干渠,林县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了这个奇迹,不要说在当时那样的条件,就以现在的科技水平,就算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堪称为人力、人智、人气的绝笔。红旗渠中凝结着前辈无数的血汗和智慧,伟大的红旗渠精神就是在这样的修建过程中孕育而成的,它是林州人民整整一代人用青春、鲜血和生命筑就的。也正是这伟大的人造奇迹中孕育而生的红旗渠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奋发进取,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缓步走在渠边,仔细辨听着渠水流淌时的声音,放眼望着山边整齐的梯田,绿油油的远山,一切都这么美好,这么自然,不禁感叹红旗渠工程的伟大。正是这绵延1500公里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变了林州人世世代代贫穷缺水的命运。现在的红旗渠蜿蜒于太行山区崇山峻岭之中的悬崖峭壁上,如同“人工天河”纵贯林县全境。
 
 红旗渠的建设实践说明,只有为民执政,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使正确的决策变成现实。同20世纪60年代相比,今天的各方面条件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变化是来之不易的,是前辈们历尽艰辛,流血牺牲换来的。不能忘记过去,忘记就意味着背叛,越是条件优越,越需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当前社会生活中,一些不良风气有所抬头,贪图享乐、铺张浪费、追求高消费,甚至损人以利己、损国家以利己的腐败现象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社会风气以及党的形象,要想转变达种不良风气,就必须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学习和发扬红旗渠精神。
 
 作为一名当代青年,要把实现现实目标和远大理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脚踏实地的工作,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力争做身先士卒、带头苦干,不讲空话,多干实事的模范;做诚实朴素,勤俭节约,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模范;做不怕困难,主动工作,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模范。以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红旗渠时期相比,今天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没有变,红旗渠精神永远不能丢。红旗渠精神动人心弦,启人思考,催人奋进。它反映了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红旗渠精神不会随着时代的远去而疏逝,而是历久弥新,光彩照人,长驻人民心中。我们要刻苦工作、实事求是、勇于创新,不断把红旗渠精神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管理学院 刁新军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