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胡永云教授作客“地科论坛”,畅谈“我的美国之旅”

  • 地球科学学院
  • 创建于 2006-11-28
  • 1265
【新闻网讯 陈凤桂】11月23日晚上7:00,由地球科学学院学生会和分团委联合举办的“地科论坛”在教学楼阶二(2)教室举行了第三场讲座。本期特约嘉宾北京大学大气物理学院胡永云教授,与到场的百余名同学分享了他在美国13年的人生经历与感悟。 从“又见棕榈”说起 胡教授说,他82年考上中山大学,在那里度过了四年的美好时光,20多岁是一个“梦幻年代”,拥有许多的梦想,就象现在在场的同学们。此间读到了一本书,是於梨华女士写的《又见棕榈》,讲述了留学生在国外的经历,是一本非常好的文学作品。不过,当时还根本没有出国的念头。86年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此后的几年经历了各种挫折,来自生活的、来自工作的、来自感情的以及当时的社会氛围,让他感到压抑,终于有了出国的念头。 美国的第一站 “91年9月,一个落叶纷飞,黄沙漫舞的日子”,胡教授带着低落压抑的心情离开了祖国,坐上飞往美国的飞机。到美国的第一站是克劳拉多,在一个研究中心工作。在这里度过了非常开心愉快的两年,结交了好多新的朋友。当然,当时他认识的中国留学生中也有非常想家的。 在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就读硕士学位 在研究中心工作了两年以后,胡教授觉得自己还是应该继续读书,于是94年他来到了Texas,在Texas A&M University 就读硕士学位。这是一所农工大学,学校很大,建在地广人稀的区域。胡教授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95年7年到加洲理工大学开会,也为同学们介绍了这个学校的特点,加洲理工大学的地学特别强,建议有出国的话可想法的同学可以考虑到这个学校。 在芝加哥大学就读博士学位 96年硕士毕业后,他考到了芝加哥大学就读博士学位。芝加哥大学的学术氛围非常好,严谨又相对自主,对胡教授今后的学术影响特别大。他介绍了在大气科学界非常知名的一个学者Carl-Gustav Rossby,创立了著名的芝加哥学派,他在大气科学的地位犹如牛顿在物理学的地位。在这里的几年给胡教授的启发很大,为他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2000年6月21日他博士毕业那天,感到特别激动,当时的他35岁,虽然年纪已经不小,可是毕竟还是觉得自己学有所成。 在华盛顿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博士毕业,在与导师交流后,胡教授决定前往华盛顿大学攻读博士后。芝加哥到华盛顿有2500英里,在与朋友们道别后,他自己驾车前往。一路上有过退缩,有过疲倦,甚至想过放弃,最终还是选择继续前进,在两天的疲劳旅途后,终于安全到达目的地。 在纽约的生活 2002年博士后毕业,胡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研究所工作。他说,纽约是个大杂烩的城市,在这里你甚至听不到地道的英语,什么人都有。这里的生活两极分化特别明显。纽约有最好的咖啡厅、最好的歌剧院、最好的休闲娱乐场所,这里的富人过着极其奢华的生活。同时,这里穷人的生活却极其艰难,乞讨的人很多,犯罪率也很高。 最后,胡教授用四句话总结了他的经历。 1. The 13-year journey awarded me with fruitful knownledge and experiences. 2. It is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view our country and culture from a different angle and remote distance. 3. Frustrated and struggling sometimes,but never give up. 4. Keep moving forward. 演讲结束时,同学们抓住宝贵的机会与胡教授交流。“如果再给您一次选择的机会,您还会选择回国吗”,第一个同学这样问道。紧接着,又有同学问,“在国外13年,与家人团聚少,您会因此感到遗憾吗?”等问题。胡教授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进一步阐述了当时的想法与感受,给有意愿出国的同学一些启示。
责任编辑:地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