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深和世界经济形势急剧变化,我国毕业生就业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10万,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从教育部获悉,截止2009年7月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68%。仅辽宁省2009年毕业研究生就超过2万人,目前就业率也只有74%左右。面对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沈阳自动化所积极应对,采取了各项有力措施,保证研究生就业。
近五年,研究所毕业生就业率均接近100%,而且就业质量也维持了良好势头。2009年毕业生共计86人,到高校和科研单位就业的占毕业生总数的50%,到北京、上海、深圳等沿海发达城市就业的占45%。沈阳自动化所研究生就业工作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有多方面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优秀毕业生提前留所,改善研究所创新队伍结构。
通过优秀博士生提前留所计划,将优秀研究生的培养与研究所后备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将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所三期科研工作结合起来,使他们在优良的环境下迅速得到成长。通过实施该计划6年来,研究所创新人才队伍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使创新一期具有博士学位不足10人的情况,到2007年底已有59人,队伍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创新队伍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比例已接近60%。
二、鼓励创新营造氛围,积极培养青年人创新能力。
通过设立青年创新基金(每年约300万),引导年轻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在所内各学科领域前沿进行前期探索性研究,鼓励他们在新的研究领域不断地创新,重点培养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通过这种方式,使得研究所申请到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研究项目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2007年申请到了6项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研究所还设立了新人新锐奖和优秀研究生奖,奖励入所5年内,在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青年职工和研究生。该奖项极大地鼓舞了年轻同志在工作中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热情。
三、增强就业意识,加强心理辅导,为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择业观。
就业指导工作不仅仅体现在毕业前,更贯穿于研究生学习的全过程。在培养过程中,让学生及时了解就业环境和就业市场变化,提高职业定向意识,引导学生合理评价自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有效的设计和规划。就业指导人员不仅仅是教育管理干部,还包括导师——导师最了解学生的专业,可以在就业过程中为学生出谋划策,为他们推荐各种就业机会。为此,研究所定期召开毕业生动员大会,聘请就业指导中心有关人员为毕业生详细介绍就业政策,分析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形势。通过这些经验和实例介绍,给毕业生以启发,要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转变择业观念,广泛而深入地了解当前就业形势,掌握求职技巧,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择业观。在求职技术指导上,一方面,及时在网上发布有关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面试经验及技巧的文章和视频材料,让学生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召开就业经验交流会,请应届毕业生向在学研究生介绍求职经验,交流心得。在就业心理辅导方面,结合研究生的实际,发现和正确引导解决求职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分析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让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树立面对挫折的信心,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的主观条件,及时调整择业的期望值,正确权衡利弊得失,准确把握机会,找到较为满意的工作。
四、搭建信息平台,完善就业管理工作方法,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有效资源。
为了及时、全面、准确地向毕业生发布社会需求信息,为其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沈阳自动化所设计了局域网研究生就业专栏。通过增加就业指导网页,建立专门的就业QQ群等方式及时将相关就业政策和信息公布其中,同时统计并发布了往届毕业生就业单位一览表,以便应届学生能够更好地与往届学生沟通交流,这一措施受到了毕业生的广泛关注和欢迎。
随着就业形势的改变,就业管理工作没有仅仅停留在办理就业手续和就业统计等工作上,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不断提高就业能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找到满意的工作上。为此,在就业工作中深入了解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了解各地的就业政策,公开就业工作人员手机号码等各种联系方式,随时回答他们的电话咨询、现场咨询和邮件咨询,为他们提供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与用人单位和有关部门交涉、协调,切实保证学生的合法正当权益。此外,在就业流程上,更加细致,更趋规范,为学生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同时,关注就业困难的学生,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和心理辅导。
作为国立科研机构,研究所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任,因此要树立起全程全方位的就业指导理念,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研究生的竞争力,不断完善就业管理工作,使我们培养的研究生能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